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初中历史课高效课堂模式构建

发表时间:2020/10/28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7月(下)21期   作者:董秀峰
[导读] 中华文明渊源流传,几千前来的历史文明是靠着史书记载传承下来的。
        董秀峰
        山东省德州市齐河县仁里集镇大张中学   251102
        摘要:中华文明渊源流传,几千前来的历史文明是靠着史书记载传承下来的。我们每一个人的源头都能在历史中找到。初中历史不仅仅是中华文明的浓缩,也蕴含着我们伟大中华优秀的名族精神。初中教师在核心素养下,不仅仅要注重学生的历史知识学习,还要引导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结合自己的成长,吸取经验教训,学习、传承优秀的民族精神,让初中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得到全面提升,这就需要初中历史教师构建高效的课堂模式。
        关键字:核心素养;初中历史;高效课堂;构建
        引言:初中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培养能够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历史知识框架,也可以提高初中教师的教学质量,让教师在课堂上高效地完成历史课的教学任务。初中历史教师需要根据实际的教学情况,探索阻碍学生历史核心素养培养的干扰因素,进而提出改进方法,让学生在高效的模式下全面促进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提升。
        一、初中历史课堂问题
        (一)教师过于强势
        目前,初中历史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为了确保教学能够有序地开展和完成,教师非常强势地剥夺了学生在历史课堂上表达自己想法的空间,课堂上全程由教师一个人对历史知识进行教授。初中历史教师教学的唯一目的就是在非常短的课堂时间内让学生快速地掌握历史知识。教师没有考虑过学生的感受,这与核心素养的教育背道而驰,学生的思维受到了限制,无法形成个性的自我,降低了学生学习历史的热情,学生无法在历史的学习中得到全面发展,这对学生的成长也造成了巨大的阻碍[1]。
        (二)过于注重历史知识
        历史是一门对过去发生的事物进行描绘和评论的学科,这就需要它具有一定的客观性、严谨,同时也会非常的枯燥。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历史教师的课时有限,为了让学生的成绩能够有所提升,往往在较短时间的课堂上向学生灌输大量的历史知识,甚至让学生根据相应的历史知识分布重点去强制性的记忆,学生在历史课堂上学习无法感受到历史给自己带来的厚重体验,学生失去了探寻历史存在的价值、意义,在课堂上学生的学习效率大大的降低,教师在这种氛围中也很难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三)历史内容过于单调
        初中历史课堂是学生接受历史知识最重要的场所之一,历史教材也是初中教师唯一的教学内容。在初中历史学习的过程中,大多数历史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仅仅只是依靠教材内容教学,单调的、枯燥的历史教学内容很难让学生能够感受到历史事件发生的那一刻,是一个怎么样的场景。学生对于历史的认知也就只能仅仅停留在教材范围之中,学生的眼界受到了限制,这样很难帮助学生沉淀历史文化底蕴,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学生学习历史也受到了阻碍[2]。
        二、高效课堂构建方法
        (一)以学生为中心
        在核心素养下,初中历史教师想要构建高效的课堂从而达成教学目的就必须要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中心,教学任务的开展都要围绕着学生进行,这就需要教师充分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因此,初中历史教师在开展日常的教育工作时,就必须探究怎么把历史课的主导权交给学生,怎么创造一个良好的历史学习氛围。让初中学生主动自愿的对历史知识进行学习和探寻,通过在这个过程中的交流,分享自己的想法和意见,从而形成自己看待历史的观点。历史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引导学生去学习历史学习的方法,让学生在历史的学生中全面的发展,最终使得初中高校的课堂模式得以搭建完成。
        例如,初中历史教师在教授七年学生的时候,在第四单元十七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学习内容中,初中历史教师应该先让学生对本课内容进行预习,在预习后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之后教师在了解学生的想法后,对本课整体进行归纳、总结。

教师在可以营造出这种轻松的学习氛围后,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在课堂上进行讨论,引导学生学习历史的方向。比如,西晋为什么统一了三国后,反而统治的时间非常短暂,这其中有什么原因?西晋的统治者在完成统一后开启分封制度,造成了后来的“八王之乱”,试着用你自己的话来叙述这个历史过程,并且分析导致“八王之乱”的根本原因和对后世的影响,分封制度的优劣。
        初中学生在历史课堂上带着这些问题进行思考,可以帮助学生把握正确的学习反向,有效地提高了课堂上学生学习的效率,学生在课堂上学习历史更加地主动,在对本课内容思考的过程中把握课程的重点内容,学生在这一课中通过西晋的统一,让学生有了自己对历史的思考与看法,从而使学生的历史素养得到了提高,加快了构建高效历史课堂的步伐。
        (二)多样化教学
        历史的内容是在尊重历史史实的前提下编写完成的,相对来说比较客观,内容方面也更加严谨,在这种条件下,初中历史教师需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从而使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积极主动,提高学生在课堂上学习历史的效率,为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形成添砖加瓦。多样化的教学方式需要教师注意学生在学习历史过程中的感受,通过引导和提高学生历史学习的快乐体验中提升学生学习效率,最终培养出具有历史核心素养的初中学生[3]。
        例如,在八年级《鸦片战争》一课中,初中历史教师如果按照教材内容来讲封建国家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学生对这没有足够的认识,不能更好的理解。这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自行选择扮演鸦片战争中的交战双方,历史教师在这个过程中一步步引导学生扮演英国是如何鸦片市场,中国又是在这种社会背景下承受着怎样的痛苦,学生在这一过程中,犹如亲身经历了这一段惨痛的历史,让学生认识到落后就要受到欺负,让学生从小就有担负起国家危亡和民族兴盛的社会责任,学生在扮演中可以形成对事物探究的客观、严谨方法,学生的历史素养有了全面提高。
        (三)丰富教材内容
        历史是由生活点点滴滴构成的,也是由一个个小人物堆积推动演变的。每个事件的发生都影响着后面事件的走向。初中历史教师一定要认清这一深刻的历史内在原因。打破传统的教材至上,在课堂上丰富学生的历史知识,开阔学生的眼界,从而更好的培养学生历史的核心素养。
        例如,在八年级《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一课中,初中历史教师在这一课的教学中,可以通过为大家讲述国歌、国徽、国旗是怎么样来的,当初设计人员创作时候的想法,也可以为学生播放开国大典的视频,让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建国那一重要的历史时刻。教师可以通过一些历史资料让学生了解在建国的时候,我国还有许多地方没有解放,为此,许多人都在用自己的辛勤和汗水为祖国统一和民族大融合付出着自己的一份努力。初中历史教师通过为学生额外的传递与教材内容相关的知识,开拓了学生的视野,让学生更加容易地体会到了国家建立与治理国家的不易,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更加地热爱自己的祖国,在这时引导学生建立自己的人生目标——为了祖国富强和民族自强而努力学习,让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尽快形成自己的历史观,从而加快高效课堂的构建。
        结束语:初中历史教师在新的核心素养的教育背景下,想要高效地完成历史课堂的教学任务,构建良好的教学课堂体系,就必须要抓住课堂的主体,在展开教学的过程中以学生为本,注重学生历史学习的体验,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主动探索中完成历史的学习,最终实现课堂高效,学生历史素养全面提升的宏大愿望。
        参考文献:
        [1]韩娜. 以史为鉴 传承经典——核心素养视角下初中历史高效课堂的构建[J].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7, 000(024):P.82-82.
        [2]陈莉. 核心素养下初中历史新授课高效课堂模式[J]. 新智慧, 2020, 000(005):91.
        [3]陈玲. 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历史高效课堂的构建研究[J]. 科学咨询, 2019, 000(032):94.


作者简介:姓名:董秀峰(1979年9月)。性别:女。民族:汉。籍贯:山东省德州市齐河县仁里集镇。学历:大学本科。工作领域:初中历史教育。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