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霞
湖南省邵阳市洞口县江潭中学 422302
摘要:对“问题”学生的转化是班主任最重要的工作,在转化过程中,假如班主任应用个别案例剖析的手段,明晰“问题”产生的因素,透过事物找出“问题”的本质,从中探索出推动学生转化的规律,再通过合适的方式进行转化,定能提升班级管理的效果,促使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关键词:班级管理 学生健康发展 分析初中问题学生转化
前言:班主任工作复杂且繁琐。对于“问题”学生的转化是班主任工作中最重要的组成之一,工作量大,短时间内效果不佳,有一部分班主任因为学生屡教不改而逐渐对“问题”学生的转化失去信心,导致学生的“问题”越发恶劣。论文通过对班级“问题”学生进行个别案例剖析。包含学生思想行为变形、形成因素、转化措施以及效果与反馈,借此推动班级管理效率,促使学生健康发展。
一、学生基本情况
通过班级“问题”学生剖析,其中“问题”学生在中学初期阶段男生比女生比例高,且随着学生年龄的递增,“问题”学生的数量也越多,尤其在初三阶段“问题”学生数量最多,且男女比例较为平均。在十五六岁的“问题”学生数量最多,这个时期是学生心理、生理的动荡阶段。
二、学生主要思想行为表现
通过对班级“问题”学生剖析,其中大部分“问题”学生成绩差,纪律性低甚至出现厌学逃学情况;学生在心理上存在自卑、胆怯、叛逆等心理问题;一部分学生不擅长与他人交流,性格孤僻;网络、手机对学生的影响较大;在青春期阶段,一些学生有着与异性交往的强烈需求;学生与校外青年交流,从中沾染上恶劣行为。各种原因导致部分学生不良习惯逐渐增多,情况十分复杂。
三、形成因素
(一)个人因素
个人因素也就是性格,学生性格的差异性是出现“问题”的根本原因。自我控制能力不足,学习方式不合理,也是出现“问题”的原因之一,无法正面挫折,长时间处于阴影中成长,严重干扰学生的发展。
(二)家庭因素
父母工作压力大,对孩子的监督管理力度不足,一部分是留守少年,学生精神上缺失父母的关爱。父母离异,单亲家庭给学生带来无法估计的伤害,导致学生出现自卑心理。家长过度疼爱,不加以管教,放任自由。家长教育的手段方式简单直接,导致学生性格变得倔强,暴躁,缺少对他人的尊重与关心,缺少认同感,甚至离家出走。
(三)学校因素
学生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班主任对学生的关心程度不够,对学生在生活、学习等方面的问题、疑惑没有及时开导指导,使得学生失去了对学习的兴趣以及对生活的热爱。老师在面对这些“问题”学生时,方式简单直接,甚至通过辱骂、体罚等方式,这不仅无法处理问题,甚至会让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加剧了学生的不良发展,出现逃课逃学的情况。
课外活动少,对学生的优点没有进行充分开发,使得学生缺少对班级的认同感,老师不公平对待学生,给了学生极大的心理压力。
(四)社会因素
当前社会各种信息传播,高速高效。尤其是网络,在给人们生活提供便利的同时,又给学生的身心健康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其中的暴力游戏、色情漫画等内容对青少年的诱惑和影响甚大,各类网站对未成年人的限制不到位,很多学生上网成瘾,甚至走向违法犯罪的道路。
四、推进班级管理实效的策略
(一)完善班级管理制度
在班级管理过程中,提升班级管理效率的关键就是构建完善的班级管理制度。在落实班级管理制度中,老师要坚持“以人为本”的观念,以学生为核心,以推动学生发展为目标,促使管理工作的高效开展。老师在语言表达中应当与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相结合,提升交流的有效性,使得学生认同老师的观点。在班级管理制度中,老师不应当过度注重硬件管理,应当在尊重学生的前提下,指引学生综合发展。
(二)建立和谐课堂氛围
和谐的课堂气氛,能够提高课堂管理效果,所以,在开展初中班级管理过程中,老师应当尽可能建立一种和谐的课堂气氛,增强人性化管理,在管理中,推动学生的综合发展,从实际情况来说,和谐的课堂氛围,有助于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点,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能够维系师生之间的关系,提升课堂教育质量,促进班主任的班级管理效率。此外,和谐的课堂气氛有利于学生的综合发展,降低学生学习中的压力。老师应当学习通过有效的激励方式,在学习中表扬学生,学生得到老师的认同,能够提高自身的自信心,使得学生学习成绩提升。
(三)加强德育教育
如今,我国发展所需的人才是综合型人才,过去的教育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发展需求,所以,在班级管理中国应当重视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增强德育教育。在班级管理过程中,老师评价学生的渠道不应当只来源于成绩,应当将个人品德也包含进成绩测评中。在教育过程中老师应当树立学生正确的人生观,能够让学生充分了解到自己的人生意义。此外,在进行德育教育时,老师应当将真善美观念传达给学生,使得学生体会到社会和谐的氛围。老师应当加强学生实践活动锻炼,提升身体素质,完善自身的过程中帮助他人,在实践过程中培养自身的道德品质,实现人生抱负。
(四)把握学生心理
初中班级管理中,把握学生的心理是十分关键的,能够有效推动学生的综合发展。初中阶段的学生情感的发展已经接近成熟,个性心理特点以及个性特点也越发成熟,初中班主任应当把握住并同时刺激初中阶段学生的这种非智力因素,就能够极大程度上提升班级管理的质量,从而推动学生们的综合发展。初中班主任带动学生非智力因素的手段有许多,在应用过程中应当依据实际情况通过有效的方式进行调节。这就需要初中班主任对学生的心理有一定的认知,从而开展针对性的引导,使得学生能够对自己的情绪进行调整,最终克服非智力因素所带来的不利干扰。
结语:班级管理是一项极为复杂的工作,学校应当通过不断的实践总结,找出管理中的问题与缺陷,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改革,促使班级管理更加完整。在初中班级管理中,应当构建完善的班级管理制度、营造和谐的班级学习气氛、加强德育教育以及把握学生的心理,从而推动学生的健康发展,提升班级管理效率。
参考文献:
[1]雷金兰.优化班级管理,提升育人品质——浅谈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J].文学少年,2019,000(011):P.1-1
[2]徐奋.关于初中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9,000(022):P.168-168
[3]祝思忠[1].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常见问题及对策[J].中学生作文指导,2019,000(004):P.199-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