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彩霞
广东梅县东山中学 广东省梅州市514000
摘要:梅州是全国七个之一、广东省唯一全域属于原中央苏区的地级市,留下了众多的革命旧址、遗址、珍贵文物等红色资源。这些红色资源承载了丰富的革命传统和革命精神,是见证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成长的宝贵财富。将红色资源融入初中历史课堂,可以让梅州地区的学生加深对家乡历史特别是中央苏区史的了解。通过向学生讲授身边的红色历史,有助于加深他们对家乡历史的了解,培养家国情怀和历史责任感,助力梅州苏区振兴发展。本文通过教学实践,将梅州红色资源融入初中历史“四课堂”中,让学生除了在第一课堂之外、在第二课堂(课外)、第三课堂(校外)、第四课堂(网络)都主动参与到历史学习中,以此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了解更多红色历史。通过四课堂联动,传承与内化红色精神。
一、红色资源定义,梅州红色资源有哪些?
红色资源广义的定义是指那些能够顺应历史潮流, 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一切革命活动中凝结的人文景观和精神,狭义的红色资源是指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领导广大人民进行的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期间所形成的历史痕迹和精神魂宝。梅州是全国七个之一、广东省唯一全域属于原中央苏区的地级市,留下了众多的革命旧址、遗址、珍贵文物等红色资源。这些红色资源承载了丰富的革命传统和革命精神,是见证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成长的宝贵财富。
二、为什么要将红色资源融入初中历史?
首先,将红色资源融入初中历史课堂符合课标的要求。2011年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指出:“关于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要充分开发利用乡土教材和社区课程资源,乡土教材和社区课程资源对学生的历史学习和历史感悟大有裨益”。 其次,将红色资源融入初中历史课堂,可以让梅州地区的学生加深对家乡历史特别是中央苏区史的了解。通过向学生讲授身边的红色历史,有助于加深他们对家乡历史的了解,培养家国情怀和历史责任感,助力梅州苏区振兴发展。
三、如何融入:
1、第一课堂教学中穿插
第一课堂是学生学习的最主要阵地。红色资源中的很多内容与初中历史教学目标有许多一致的地方,所以在第一课堂中融入本土红色资源,既能提升学生学习兴趣、提升课堂效果,达成教学目标,又能够促进学生对家乡的了解,进而传承与发扬红色精神。初中历史部编版教材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第五单元《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第六单元《中华民族的抗争》、第七单元《人民解放战争》及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新中国的成立和巩固》的内容都与梅州红色资源相关。在具体教学实践中,可使用梅州革命纪念馆、梅州大埔三河坝战役纪念馆、平远县红军纪念园、叶剑英元帅、谢晋元、姚子青等相关史料。如讲述抗日战争时候,可介绍谢晋元、姚子青等红色人物,利用图片、史料及电影,如播放电影《捍卫者》、《八佰》片段。两部电影中都是以梅州红色人物为主线的,在讲述抗日战争时使用该电影片段,能使学生在影片中直观感受到谢晋元、姚子青等人的英雄主义精神,更加深刻体会到英雄们的顽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向前奋进,中华人民保卫祖国的不懈动力。
总的来说,在第一课堂通过课堂口述、红色诗歌朗诵、红色歌曲吟唱、截取电影、录像片等片段、鼓励学生表演红色人物事迹等多种方式将红色资源融入课堂当中。
此外还可以用利用红色资源开发校本课程。
如笔者所在学校广东梅县东山中学是叶剑英元帅的母校,在这里有丰富的资源进行校本课程开发。该校历史科组围绕叶帅及叶帅精神,开发了一套校本课程。主要分成6个专题,涉及到叶帅生平事迹、活动课叶帅小故事分享、叶帅与东中、活动课寻访叶帅足迹、叶帅诗词分享、叶帅相关电影分享等。通过这些活动,一方面,增强了学生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另一方面,追寻伟人足迹,使得学生更能体会叶帅的爱国爱校之情,增强了爱国爱校的感情。
2、第二课堂(课外)
第二课堂就是指在第一课堂外的时间进行的与第一课堂相关的教学活动。如今,各个学校都开展了丰富多彩第二课堂活动。如,我校的第八节走班制的课堂,多彩多姿的社团活动等。将红色资源融入第二课堂中,让学生走出教室,走进校园,去感受,去体验身边的红色文化。如,我校的校本课程《寻找叶帅足迹》就是利用校内红色资源进行的第二课堂活动课。在此活动中,充分利用了广东梅县东山中学校内的许多有关叶帅的资源。如叶帅铜像、校史馆等。另外,在东中旁边就是东山书院。1913年,叶剑英率一批有志青年,参与创立了东山中学,其地址就是在东山书院。此活动课将学生分成两个小组,分别在东山中学校园内、东山书院寻找叶帅足迹。活动结束,以小组形式汇报。
3、 第三课堂(校外)
第三课堂主要指的是校外的实践活动。据统计,梅州全市共有在册的红色革命旧址、纪念设施366处,其中重要革命历史事件和重要机构旧址157处、重要革命历史人物活动纪念地76处、革命领导人故居50处。我们要求学生充分利用暑假、寒假、周末等课余时间,参观红色旅游景点,并认真聆听讲解员的专业讲解,参加基地组织的讲座、报告等,记录革命烈士的故事。通过假期实践活动,一方面,使学生亲自近距离去体验、感受红色文化的魅力,接受红色文化的熏陶;另一方面,也使他们更懂得如今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要珍惜现在,把握未来,刻苦学习,报效祖国。
4、第四课堂(网络)
第四课堂是一个新兴的概念,指的是网络学习。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电脑、网络、手机的普及让学生随时随地可以进行网络学习。而且,几乎所有红色景点都有专门网站。学生通过网络搜集资源非常方便快捷。我们组织学生在网上搜集梅州、甚至全国的有关梅州的红色资源资料,利用课余时间将这些资料整理成册,并且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如微信、QQ、微博等将搜集到的材料共享给其他同学。通过这些活动,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分工合作能力以及归纳整理材料的能力,另一方面,也让学生主动接触与了解红色文化,加强自身的爱国情感、增强自我责任心和使命感,传承与弘扬坚定信念、艰苦奋斗等红色精神。
红色资源作为重要的课程资源,其蕴含的教育价值越来越受关注。是学生了解中国近现代史、党史的生动素材,对塑造师生价值观,增进学生历史知识,促进教师成长大有裨益。而梅州是全国七个之一、广东省唯一全域属于原中央苏区的地级市,留下了众多的革命旧址、遗址、珍贵文物等红色资源。这些红色资源承载了丰富的革命传统和革命精神,是见证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成长的宝贵财富。我校将梅州红色资源融入初中历史“四课堂”中的探索与实践取得了让人较为满意的效果:一是提升了学生学习历史学科的积极性。在创新教学之前,在不少学生印象中,历史就是枯燥无味的代名词,不少学生对历史学科感到无趣甚至讨厌。在一系列的创新教学实施以后,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有了明显的提高,主动参与教学环节的热情空前提高。二是提升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如分工合作、材料整理、问题探究与分析、动手能力等等。三是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通过红色资源的融入,使学生对中国近代史的某些重大事件,如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有了更加直观、详细和全面的了解,拓宽和强化了他们的知识面。四是传承和内化了红色精神,增强了学生的家国情怀,以及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