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小学体育课堂体能训练的有效措施

发表时间:2020/10/28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7月(下)21期   作者:李灏
[导读] 随着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标准的推广落实,当今社会对于孩子们的全面发展十分关注。除了要具备扎
        李灏
        湖南临湘市第九完全小学      414300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标准的推广落实,当今社会对于孩子们的全面发展十分关注。除了要具备扎实的科学文化知识以外,少年儿童还应在身体素质和道德品质等方面均衡发展和提升,这就对基础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体育教育作为传统教育中不太被重视的部分,在当前的形势下需要拿出科学合理的方法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完成教育改革对体育教育方面给出的任务。
        关键词:小学教育;体育教育;体能训练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物质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开始更加注重精神文明建设和其他方面的平衡,追求人的全面发展和提高。小学作为基础教育的起始阶段,对于少年儿童的成长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在小学教育阶段除了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科学文化知识以外,还需要对学生的身体素质做出要求,让学生从小树立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观念,响应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标准的号召,成长为身心健康的优秀少年儿童。体能训练是对一个人的身体承受能力的考验,需要更多的耐力和意志力,小学体育课程加强体能训练是对孩子身心成长都大有益处的方式,在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体育老师要运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来帮助学生在体育课堂上得到真正的锻炼和成长,培养学生良好的精神气质和身体素质。
        1当代小学生体能素质概况
        体能是指人体的基本运动能力,包括身体形态、机体机能与身体素质三个部分。体育活动训练主要是训练身体素质以达到改善身体形态、提高机体机能的目的,所以体能训练也可以看作是对身体素质的训练。在当今社会生活中,我们往往可以看到小学生由于家庭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而摄入丰富的营养,对高热量高糖分的食品的热爱使得孩子们身体素质普遍不强,呈现外强中干之势;互联网平台的迅猛发展和电子游戏的普及,使得小孩子也容易沉迷游戏,而减少了外出锻炼、进行户外活动的时机;再者小学生年龄较小自控能力较差,家长在繁忙的工作生活中可能有照顾不到的地方,以及对体育教育和文化教育两者的关注度严重失衡,导致孩子的体能素质不高,因此在小学教育改革工作中,体育教育是不容忽视的一环。
        2加强小学体育体能训练实践
        2.1尊重客观规律 以学生为本
        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快速成长期,体育教育也不能违背客观规律揠苗助长,而是要根据小学生年龄阶段的生长特点来进行针对性教学。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讲究训练方法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在原有的课堂内容基础上不断地创新和完善,保障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促进学生体能素质的强化。

体育教师在备课时应当充分了解学生的身体素质状况,有侧重地对学生锻炼进行分组,根据不同特长不同偏好的学生来进行针对性训练,让孩子们在体育锻炼中真正得到放松和成长,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符合成长发展规律的体育运动,运用科学的方法去锻炼和纾解压力,形成健康良好的心态,对于学生日后的学习和生活都大有帮助。
        2.2丰富课堂形式 激发学生兴趣
        在传统的体育教育里存在着枯燥刻板的教学内容和模式,使得学生对体育教育提不起兴趣,认为只是一门必须完成的课程而已。在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标准的引领下,体育教师应当帮助学生转变观念,真正认识体育教育的重要性和丰富内涵,了解体育教育在当代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对体育教育重燃热情。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结合时兴的趣味游戏让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例如俯卧撑锻炼就可以分小组练习推车游戏,弹跳和伸展运动可以结合成完成指定动作的小任务等,让原本就处于对万事万物都好奇的阶段的小朋友们很快地融入教学情境之中,积极主动地参与体育锻炼,提升身体素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提升孩子们本身对体育教育的兴趣,才能激发他们的活力和创造力,让课堂的效率和质量有所提高。
        2.3结合课内外 让锻炼融入生活
        体育教育不同于书本知识的学习,它可以用课堂教学作为支撑点,合理延伸至学生的日常生活之中。体育教师在进行教育教学活动时不应当拘泥于课堂形式,认为一节课完成任务就算合格的体育教育,而是帮助和引导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也多多进行身体素质的锻炼,培养孩子们自主学习自主锻炼的意识。教师可以根据孩子们具体的身体状况,制定相应的锻炼计划表,与家长进行充分沟通,双方配合督促学生完成体育锻炼,增强身心素质,还可以组织学生针对体育锻炼提出自己的意见和想法,学生虽然年纪小,但绝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他们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已经积累了许多的经验,教师可以适当吸取学生们的经验和想法去对体育教育进行改进和完善,让师生关系变得更加亲和密切,真正达到教学相长心理相容的良好状态。教师通过各种方法敦促学生进行锻炼,不仅能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还能够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善于动脑、分工合作等优良品质和坚韧精神,对于学生在日后的成长中大有裨益。
        3结语
        体育教育绝不是简单地进行一些运动练习,它是一个综合的系统的对学生的身心素质都有重大影响的教育模块。提升身体素质,培养优良品质,我们要从小做起,从娃娃抓起,在基础教育的初始阶段就要拿出十二分的努力和耐心为孩子们今后的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对于处于成长发展阶段的小学生而言,科学合理的体育锻炼能够增强他们的身体素质,端正他们的心态,提升他们的综合能力,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小学体育教师要在重视体能训练,运用科学方法和手段提升体育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上做出不懈努力,为把孩子们培养成为未来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健康优秀的人才而奋斗。
        
        参考文献:
        [1]邱修福.小学体育教学中体能训练教学策略探究[J].魅力中国,2020,14.
        [2]郭赵林.基于创新角度的小学体育教学研究[J].读与写,2020,36.
        [3]郭成良.利用游戏搞好小学体育教学[J].考试周刊,2020,0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