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水秀
湖南省耒阳市长坪中心校 421800
目前,中小学作文教学面临许多困惑,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没有把握作文教学的规律。要想走出作文教学的困境,首先必须建立优质的起步教学,在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利用现有教材、培养学生想象等方面下功夫。
一、直面作文教学的真实现状
我们都知道作文教学既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体现,也是语文教学的难点所在。现阶段我国中小学校作文教学,可以毫不夸张地用四个字来概括:少、慢、差、费。提到作文,教师发愁,深感棘手;学生犯愁,甚觉乏味,形成了教师常常“赶鸭子上架”、“无米之炊”,学生消极应付的恶性循环。
面对作文教学中的困惑,静下心来理智地思考当今的作文教学改革,探讨作文教学改革的出路,显然是摆在我们语文教学改革者面前不可回避的课题。
二、当前作文教学的几大误区
(一)忽视了思维表达的明确性的研究
在学生的作文实践中,我们常可见到这样的情况:做文章的必备要素全具备了,可就是写不出像样的文字来。原因在于写作思维处于一种“模糊”的境界,离清晰而又条理的表达还有着一段不小的距离。前苏联作家法捷耶夫把创作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积累素材的时期,构思期,写作期。他认为最艰难的是构思期。因为这是写作思维由“模糊”趋向“清晰”的关键。构思期困惑着不少专业作家,而作为一个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远低于作家的学生更是受着构思的困惑。因此,即使材料作文为学生提供了材料,命题作文又结合了写作者的实际,但他们仍觉得无话可写。
(二)忽视了写作对象复杂性的研究
我们知道、写作思维的对象是人以及一些直接与人发生着关系的现象和事物,摆在学生面前的一个难题是:思维主体无论如何不能够让思维对象的多维性与多变性尽符合于他的研究与探讨。认识和揭示这种复杂的对象对于成熟的完善的思维机能来说尚且不是件容易的事,面对于不成熟或刚刚成熟的思维机能来说,其艰难程度就更大了。正因为如此,学生对于社会、家庭、学校中的一些现象和事物,虽然熟悉,却难以洞悉其本质特点,更不知如何将复杂的对象条理化,因而总是令人遗憾地舍弃那些有价值的材料,而想当然地胡编乱造,甚至用一些旧的套路去写一些写烂了的老题材。
这恐怕是记忆的仓库未曾打开吧。刘国正先生曾有一段极中肯的话:事实上,中学生十二岁至十七八岁的孩子已经阅历很多。大到世界和社会,小到学校和家庭,其中的许多事业都会叩击他们的心弦,他们有自己的爱好、追求和理想,他们有一个时而变幻色彩、时而涌起波澜的天真烂漫的生活领域,其中有许多可以作为素材,宝库就在身边,他们却视而不见。如此说来,他们写不好文章。就不难理解了。
(三)忽视了作文命题的有序性
作文教学是最需要用系统的方法对学生进行科学有序的训练的。可在教学实践中,有不少教师不遵循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规律,盲目地随意地命题,根本没有一个学期、一个学年的教学计划和思路。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必须遵循它的有序性规律。“有序”的范围可大可小,大至从小学到中学的整个阶段,即按记叙、说明、议论的顺序形成重点训练序列;小至某个学期、某个学年乃至某个单元,即每种文体可分为若干分项又形成若干子项列。教师分析学生写作情况后针对实际情况,制定本学期、学年作文教学计划,其中命题的有序设计一定要作为重要内容。
三、走出作文困境的实践探索
如何走出中小学作文教学的困境,近几年来全国范围内展开了轰轰烈烈的大讨论。为此大家也发表了许多真知灼见,形成了一些共识,作为一名语文教学工作者,我的浅见是:必须加强对上面所论述的几个方面的写作思维性的研究,继承传统教学中有用的东西,重新审视作文教学,并切实地培养学生对生活的感悟能力、联想能力,对事物的分析能力和评判能力。
(一)建立优质的作文起步教学
是否具有优质的作文起步教学,确实是儿童稚嫩、敏感、纤弱的心河里能否激起喜爱作文浪花的关键。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二三年级是起步作文的关键阶段。所谓优质的起步教学,既要有有序的合乎学生思维特征的程序;又要有行之效的教学方法。从程序上看,应遵循识字到组词,再到连词组句,再到扩充句子,组句成篇。从教学方法上看,首先应当是通俗地解释某词的意思,在学生真正理解后,再启发学生的思维,具体来说,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弱,但观察能力强,喜欢新奇的东西,因此应采用灵活新颖的教学方式,例如看图造句训练;扩充分子训练,通过这样的方式充分调动他们的组词造句的积极性;第二步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在学校生活中,学生好动好玩甚至上课也有所动作,这些都是训练学生用学过的词语和句子造句写句的好材料,形式不拘一格,片段可长可短,随时出题,当即批改,就会收到很好的效果。进行多角度训练,达到比较熟悉运用的目的。
(二)丰富生活内容,强化情感
首先,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学校已有的电教手段,丰富学生的学校生活,组织学校看《新闻联播》、《新闻三十分》,了解天下发生的大事,充分利用报纸杂志,了解外面的世界,又能开阔视野,增加交往,提高各方面的能力。再者教师可引导学生在节假日走向社会,或郊游观光,了解发生在社会普通百姓中的事情或写调查或写心得体会。总之,以上所述都不失为丰富学生生活的一些好方式, 定会为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打下坚实的生活基础。因此,我们应千方百计地丰富学生的生活内容,尽可能实施“大小课堂渗透”。课内、课外、学校、家庭、社会大融合。我们应该遵照陶行知“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的教诲,努力使中学生学会怎样去认识社会,认识人生,完善自身心理结构,做到事事在意,处处留心,情感投入不断净化自己的心灵,用清纯的心湖之水倒映生活的青山。
(三)提高思想水平,强化思维训练
一篇文章是由形象要素和思想要素组成的,因此作文课与许多方面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有经验的教师都认为较高的思想水平,帮助他们确立远大的目标,关心政治,投身改革,献身四化,纠正胸无大志,百无聊赖情绪;摒身贪图享受,拜金利已主义;陶冶情操,走出追洋潮、赶时髦、爱流行、好攀比的审美误区;提高思想水平,强化思维训练的方法很多,可配合政治课、班会课以及学校开展的读书演讲等活动,开展有益于形象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辩证思维能力以及求异思维能力形成的各种训练。可勉励学生写日记,给他们“表现自我”的机会,想方设法形成积极、兴奋、宽松的写作氛围。
学完一篇文章,特别是那些语言优美,构思巧妙立意深远的文章,教学生进行模仿写作,不仅能规范自己的写作行为,还学到了结构、立意、语言等多方面的知识,如此坚持下来,相信过不了多久,作文水平定会得到提高。在重视教材的同时,切不可忽视课外阅读,须知课外阅读是写作学习的宝贵源泉。我们难以想象,一个不爱读书的学生能够写出高质量的作文。
以培养想象力作助动力,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重要方面,我们经常发现,不少学生的作文干巴巴、枯燥乏味,这正是缺乏想象力的表现。要培养想象力,首先是要学会观察,努力培养自己的观察力,处处做生活的有心人,生活积累多了,学过的想象力就会得到大幅度的提高。
我相信,只要我们遵循作文教学的规律,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研究和创新,大面积提高中小学学生作文水平是必然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