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美术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初探

发表时间:2020/10/28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7月(下)21期   作者:陈芳蕊
[导读]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行,音乐、美术等在传统教学模式中被边缘化的课程,
        陈芳蕊     
        河北省秦皇岛市海港区驻操营学去驻操营小学       066000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行,音乐、美术等在传统教学模式中被边缘化的课程,逐渐受到多方的重视,小学美术教学能够提高小学生的审美水平以及艺术修养,对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质有着重要的作业。近年来,人们对美术教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通过在小学美术中加入民间美术教学,能够有效提高小学美术教学的质量,促进小学生德、智。美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美术;民间美术;教学策略

        小学美术是小学素质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能够体会到美术教学的乐趣,还能够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应用民间美术资源,能够有效提升小学美术教学的质量,让学生在学习美术知识的过程中感受民族文化。但是小学美术教学中还存在着诸多丞待解决的问题,对提升小学美术教学质量造成了阻碍。基于此,笔者通过调查研究,在文中对小学美术的教学现状进行了分析,并且阐述了民间美术资源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小学美术教学现状分析
(一)教学模式单一
        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部分小学美术教师的教学内容仅仅局限在教材上,在课堂上也是用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教学模式逐渐趋于单一化,这样的小学美术教学课堂通常枯燥乏味,学生对美术知识的学习逐渐会丧失兴趣,学习效率以及质量也会逐渐降低。此外,仅仅使用教材进行教学,会让小学生的学习目光也局限在教材上,小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限制。美术作品本就需要从多个方面去进行欣赏,所以仅使用教材进行教学,会导致学生审美能力也受到影响,和原本提升小学生的审美能力、艺术修养教学目的背道而驰(1)。
(二)课堂氛围枯燥
        小学生的心理尚未发育成熟,对事物的认知能力比较差,所以对小学生来说,美术知识通常比较抽象,难以理解。小学生一旦消磨了最初对美术知识的新鲜感,就会对美术知识的学习逐渐丧失兴趣,并且小学美术教师的教学模式比较单一,小学美术教学内容无法激发小学生对美术知识的兴趣,学生仅仅通过教师对美术作品的描述理解美术知识,小学生无法全面理解美术知识,这也对小学美术教学造成了一定的阻碍(2)。
二、民间美术作品对小学美术教学的促进作用
        我国有悠久的历史文化,民族文化在长年累月的发展中,逐渐形成了我国特有的一个文化体系,民间美术作品来源民间,具有丰富的文化底蕴以及民间特色。我国的传统文化是社会文化、历史文化的综合体现,所以民间美术作品本身就是传统文化的载体。在小学美术中应用民间美术作品进行教学,能够将传统文化进行有效的传承。小学生具有想象力、好奇心强的特点,所以对新鲜事物通常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对其理解能力也比较强,将民间美术资源与小学美术教学相互结合,能够有效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此外,民间美术资源能够充实原本枯燥的美术教学课堂,小学美术教学课堂也能更加多元化,能够有效避免小学生在学习中对美术知识点的学习产生的厌倦情绪(3)。
三、民间美术资源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欣赏教学
        小学生理解事物的方式比较直观,而民间美术作品表达方式比较直观,小学生学习起来也会更加容易,更容易被民间美术资源的魅力所感染。教师可以在小学美术教学的基础阶段,用民间美术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美术知识产生兴趣。教师在教学之前可以通过互联网设备,搜罗网络上的民间艺术作品,然后在课堂上让学生对民间美术作品进行欣赏,教师在学生欣赏的过程中,要对美术作品的知识进行介绍,对学生出现的问题及时的进行讲解,加深小学生对民间美术作品的理解(4)。举个例子,教师可以在课前为学生准备优秀剪纸作品,然后让学生在课堂上欣赏剪纸作品,在欣赏的过程中,教师再向学生讲解:剪纸在唐代的时候得以发展,在宋代的时候就有古人靠剪纸艺术为职业,在明代、清代的时候,剪纸艺术被发扬光大,逐渐应用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每逢过年佳节,人们就会将剪纸贴在窗户上,用来装饰自己的家,营造喜庆的氛围。通过简短的介绍,能够加深学生对民间艺术文化的理解,拓展小学生的知识面。
(二)实践教学
        教师在学生欣赏完毕之后,要积极鼓励学生自己动手进行创作,发挥小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小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感。创作的美术教学中的重要教学部分,学生通过自主创作美术作品,不仅能加深对美术知识的理解,还能提升小学生的创造能力以及动手能力。这里还是以剪纸为例,教师要在课前准备好剪纸的材料,然后让学生欣赏完毕之后,围绕教师制定的主题进行创作,制定主题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确定评价标准,帮助小学生确定创作的主旨。教师可以用几何图形、符号、动物等元素作为主题,主题的制定一定要简单易懂,避免学生对美术知识的学习产生“畏学”心理(5)。举个例子,在中秋节前后,教师就可以用“月饼”作为小学生剪纸创作的主题,让小学生在教学课堂上进行创作,然后教师再选出其中的优秀作品,将优秀作品用作教室的装饰。通过这种教学方式,有效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创作的过程中感受到了成就感,提升了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不仅要对优秀的学生给予鼓励,对表现比较差的学生也要进行相应的鼓励,增强小学生的学习信心。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是学生建立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阶段,小学美术教学能够帮助学生了解这个世界,理解社会文化。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应用民间美术资源,不仅能够丰富课堂教学内容,还能让传统文化得以传承,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美术教师要对民间美术资源加以重视,对其应用方式进行透彻的分析,为小学生将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刘三姐.民间美术在小学美术教育中的功能探讨[J].中外交流,2018(27):215-216.
[2]崔海龙.浅谈民间美术在小学美术教育中的功能[J].时代教育,2018(8):164.
[3]陈洁,小学美术课融入民间美术资源的价值讨论[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8(19):20.
[4]李艳华,民间美术在小学美术教育中的重要性[J].语文课内外,2018(4):237.
[5]肖坤,民间美术在小学美术教育中的意义讨论[J].考试周刊,2018(17):18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