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光红
山东省安丘市青云学府 262100
摘要:随着高中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我们作为高中计算机老师,要创新教学思路,构建高质量的信息技术课堂,促进课堂教学的效果,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高中教学过程中,改变教学模式及路径,需要将计算机学习作为重要的科目之一,提高信息技术的应用水平,但其受传统高考科目的影响,很多学校对计算机科目并不是特别重视,对其价值认识不充分,使得信息技术的应用效果不尽人意,在搭建高质量的计算机课堂方面还面临不少挑战,导致高中信息技术课堂学习效果较差。因此,如何构建高质量的信息技术课堂是高中老师面临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信息技木;课堂教学;问题;措施
引言
信息技术,包含计算机与智能技术、通用技术等。日常教学中,存在着过度使用信息技术的行为。同时,在信息技术利用上,对其利用时机把握不当,不能准确选择教学媒体,且存在教学情境创设误区,进而影响到了课堂教学效果。在这个背景下,为保证课堂教学质量,要科学搭建信息技术应用平台,树立起良好的信息技术应用意识。
一、新课改下我国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足够的信息技术实践操作
理论知识以及实践操作是组成高中阶段信息技术教学的主要部分,其中理论知识的学习是进行实践操作的前提和基础,而实践操作则是检测学生学习情况的重要标准,因此,这两部分的学习对于学生信息技术课程学习的掌握程度起直接的影响。但是,在我国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普遍不高,其主要是由以下几方面原因造成的:第一、教师在进行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过程中侧重对理论知识的讲解,而忽略了对学生实践操作的训练;第二、即便大部分的高中学校都已配备了相关的教学设备,但是教学资源并没有完全被利用;第三、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存在信息技术教师以及学生对该课程的重视度不够,进而实践操作的意识也就不强。
(二)重视程度不高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没有纳入高考,仅限于学业水平考试,在一些学校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不仅课时量排得不足,还不同程度挤占信息技术课程。有的学校学科学老师得过且过,教学随意性强,学生在一周仅一节课中大部份时间不是玩游戏就是上网看视频。
(三)教学模式及方式单一
虽然我国一直在强调素质教育,高中教育教学的模式与方式也有一定的改进,但是在实际的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仍然存在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采用单一的教学模式和方式进行课堂教学。在这种“灌输式”的教学模式下,教师不断的教授学生新的知识,而不考虑学生是否已经理解和掌握之前的知识,以致学生的学习完全由教师牵制着,久而久之,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学习的兴趣也就消失殆尽了。此外,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缺乏创新意识,其教学工作的开展没有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以致教学质量不高。
二、新课改下针对我国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问题的改进措施
(一)老师要转变教学思路
高中学习中很多学校是将计算机作为一门辅助科目来学习的,学习时间相对比较少,老师更多是采用填鸭式教学,学生更多是被动接受,对处于思维活跃的高中学生来说这是不太合适,它是一门信息技术科目,导致教学效果不尽人意。随着信息化的发展,老师要改变自己的教学思路,提高课堂效果实现将课堂交给学生的目标,提高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学习的信息化理论与动手实践结合起来,促进他们信息素养的提升。另外,老师要将自己的教学模式进行改变,构建和谐的课堂氛围,这是构建高质量信息技术课堂的前提。
(二)创设良好课堂情境,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学生开展一切学习活动的原动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只有最大化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探究过程中。基于此,作为教师的我们一定要从学生兴趣爱好入手,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游戏、竞赛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方法,开展教学活动,通过趣味化的方式将信息技术知识展现给学生,促使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比如,教师在《信息及其特征》这一章节的教学中,教材文本上主要是纯文字理论知识,虽然有案例,但是叙述内容较多,绝大多数学生都没有信心和耐心阅读。为此,教师可以在进行新课前为学生播放一段有关于信息特征得视频,来导入新课,引导学生进入情境中,之后教师再为学生播放一些丰富多彩的图片,让学生感受到信息是随处可见的,进一步体验日常生活中信息的重要性。之后教师再为学生播放课件,结合连连看的小游戏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从而进一步了解信息的基本特征。在新课要结束的时候,教师还可以让学生通过练一练和课堂总结,来归纳或是梳理信息,通过这样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还让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学习知识,掌握知识。
(三)强化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俗话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教师要想使信息技术教学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就需要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展开教学。对此,教师在进行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借助竞赛的方式协助教学活动的进行,这样既使得学生的理论知识得以用于实践,又让学生的竞争的过程中获得学习的兴趣。此外,教师也可以积极组织相关的信息技术展览会,以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学习的兴趣。当然,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也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作用。
(四)精讲多练,分层教学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不断加强中学生的计算机知识与应用技能的培养。但是,对于目前山区的中学生来说,普遍存在计算机知识欠缺、操作不够熟练的事实,加上信息技术课时安排少,讲授知识多,在教学过程中采用若无视差异的教学模式,就会导致有的学生“吃不饱”、有的学生“吃不了”的局面。这就要求信息技术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分层进行备课和学习任务的设计,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五)打造创新思维课堂
计算机老师教学中,要将教材内容进行抽丝剥茧,要对信息技术教材中的重点、难点及疑点进行分析,将学习内容进行重构与规划,课堂上可以通过设计趣味性问题进行由浅入深、逐层加强的学习,在学习中更加有利于实现教学目标,激发学生的主动性,更加有利于学生对疑难知识的学习,促进他们的创新精神及思维;我们可以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信息技术课堂的数字化、有趣化、形象化,促进了学生的想象力、创新力,提高了信息技术课堂效果。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教师要想使其信息技术教学达到新课标的教学要求,教师首先就要改变自己传统的教学观念以及教学模式,重视在教学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并在结合学生实际学习情况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教学方式,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教师在进行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过程中也要强化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之间的相互配合。
参考文献
[1]孟繁星.新课改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存在的问题及相关建议[J].才智,2019(33):120.
[2]魏娜.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华夏教师,2019(29):47.
[3]何新军.高中信息技术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9,5(16):121.
[4]陈金晨.新课改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善措施[J].中国新通信,2019,21(16):223.
[5]吴斌.新课改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C].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年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教师教育论坛资料汇编(二).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466-4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