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瑟
广东省遂溪县河头中学 524369
摘要:初中是一个锻炼良好的独立生活能力和培养高标准的道德观念的重要时期,是建立并完善“三观”的关键期。初中生,刚脱离了熟悉的小学环境,来到了在家时间少,在校时间多的中学阶段,学生还沉浸在脱离家长束缚的喜悦或者苦闷于面对独立生活的处境中。这是一个新的阶段,自然也就有更高的要求,无论是课程的安排还是学习任务的繁重,都对学生来讲是一个更大的挑战。“立德树人”进入课堂能给学生带来更多的积极影响,给正处于叛逆期的初中生一个正确的引导。
关键词:立德树人 初中教育 道德与法治
前言: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和叛逆期,并且他们所处的时代给他们带来了巨大的信息量,这些信息自然是有好有坏,在这种多元文化和庞大信息量的冲击下,初中生还未完全建立起来的“三观”可能会受到影响。而在这一阶段,学校增设了“道德与法治”课程,这就有利于帮助和引导学生建立一个健康且积极向上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杜威说过:“道德是教育的最高和最终目的”,道德也是中华上下五千年来累积的传统美德以及教育的必然要求。
一。当前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重视程度不足
目前,初级中学都普遍重视参加中考的科目,虽然“道德与法治”也纳入了中考考试科目,但纳入的时间短,而老师已经形成了固定的教学模式,纳入中考后是否要改变教学模式,如何改变,这些都还在探索之中。但较之之前的教学模式以及与其他课程的对比来看,“道德与法治”这门课没有试验,没有实践,教学模式单一,相较数理化来讲也比较简单,容易理解,教学任务轻,所以得不到老师的特别重视,也得不到校领导的特别关注。大家也都是把眼光和精力着重放在重难点科目上,因而这门课得不到学生和老师的重视。
任课老师也会觉得这个科目只要背一背就会了,注重考试结果,忽略了教学过程。并且初中生也没有“挂科”一说,没有那么大的任课负担,所以就会降低重视程度。随着老师重视程度的降低,学生也将降低对这一学科的重视程度,甚至将这些觉得简单的课程当成休息时间,自动减轻学习压力,课堂比较放松。
(二)学生参与度不足
初中只有三年,相比小学来说短了很多,学生的学习负担也就更重,面临着求学路上的一个重要抉择,学生在学习上也就有了更加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学习科目。那么相对于这些学习科目来说,学生就很容易忽视文科的重要性。那么在这种文科课堂,即便老师很有教学热情,学生也比较低迷,配合度比较低。在有课堂活动和课堂回答时,学生的配合度比较低,就会影响老师的教学情绪,老师的教学情绪低,课堂效果就会不好,如此循环往复。
(三)课程教授方面
在道德与法治的课堂上,大多都是以课本上有趣的事例来带入所要教学的内容,但是内容比较枯燥,形式也主要以老师讲,学生听的形式进行。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少,学习效果差。在教学形式上,主要以文本教学为主,在这一方面还有较大的空间要进步,要鼓励老师采取新的教学模式,将多媒体应用与文字授课相结合,多加入声色影视类教学资料,让学生能够更加深入的了解这门课。
二、将立德树人理念融入教学的策略?
(一)挖掘材料资源
将立德树人纳入道德与法治的课堂已经势在必行。全面发展,德智体美劳,“德”排第一,可见品德对一个人的影响力,无论是以后的人际关系,还是当下的学习要求,都对品德有很高的要求,而学校,本来就是立德树人的地方,在学校这个大环境范围内,我们都要做一个文明人,立德树人要从小事做起,从榜样做起。
道德与法治的课本主要以道德与法治为主,但整个知识框架偏理论化,这还需要在进行改善,将这些大道理融于小故事,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同时也从小故事讲大道理,告诉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需要怎么做。
深度挖掘教学材料,从社会上的各个角度、不同的层面进行剖析。从社会新闻、娱乐、体育、等学生们容易关注的社会问题挖掘材料,将课堂与实际联系起来,将立德树人融于小事,形成一个潜移默化的存在。
(二)改善评价体系
初中的评价体系是以考试为主,虽然各个省市有自己的制度,但大体上都逃不掉“应试教育”这个怪圈,大家都冲着考试成绩向前奔赴,忽略了一些对自己很重要,但又不是中考科目中的难点学科。改善评价体系也能很大程度的增加老师与学生的积极性,但如何改,怎么改,改了有没有用,还需要我们继续探索。首先要让学生对学习有一个正确的态度,每个学科的安排都有他的道理,都应该得到重视。再者是要让老师改变上课的形式,普通的传统教学模式已经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了,要增加课堂的互动性与趣味性。最后是学校以及其他教学部门,要将眼光放长远,不能只盯着考试的重难点科目,不能一味的盲目追求升学率。
(三)创新教学理念和手段
以往道德与法治的教学理念就是普及知识,科普法律,主要的教学手段就是课堂教学,对于当代社会来讲,这些理念与手段已经不再适合现在的学生,社会的飞速发展让学生处于信息大爆炸的时代,他们的知识面广,已经很难对枯燥的文字产生浓厚的兴趣。
观看影片、体验VR参与、角色扮演、实际探索,这都是新时代的新方法,作为道德与法治的课堂,当然也可以采用这样的教学模式,通过角色扮演,对课本上的故事进行演绎,让学生自己加以发挥,即提高了课堂的活跃度也能让他们自己悟出其中的道理。与此同时,还能让学生对学习提起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再加上现在小视频比较大众化且非常流行,也可以让学生通过故事演绎将课本内容自编自演,几人一组,拍成小视频放在网络上。这样在学生关注的潮流下进行学习,学生的接受程度也会更高,而老师和家长也都能看见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发掘一些其他方面的天赋。
结语:立德树人一直都是学校不可推脱的责任,将立德树人纳入课堂,通过课堂教学引导学生,让学生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将有利于学生以后的发展。虽然目前在立德树人的教育上有一些发展空间,但是在实践中,老师和学生都在不断的调整,最终将找到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叶德元. 初中历史教学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教学策略探析[D].四川师范大学,2019.
[2]韩丹. 基于“立德树人”的初中语文教材作业系统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8.
[3]姚进. 思想政治课智慧教学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