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文贞
湖北省鄂州市鄂城区西山街道七里界中心小学
摘要:细节决定成败,细节同样成就精彩。小学科学课堂,是促使小学生发展问题意识,激发其学习主动性,展开探究式学习的重要方式,对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积极作用。然而,受传统教学观念影响,在当前的小学实际教学中,小学生已习惯于过去的教学模式,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对于课堂中的教学细节容易忽略。因此,造成教学效果不佳。尤其是相对较难的学科,学生一旦知识发生疏漏,便产生知识盲区,难以全面理解所学知识,在学习期间便往往有失偏颇。因此,对于小学科学课堂中的教学细节如何完善及实施等问题,需要广大一线教师深入思考。
关键词: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细节;教学实践
引言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小学课堂往往是教师根据课标要求,对各年级教学任务进行研讨,制定教学计划,以教师讲授的方式来完成教学大纲的要求。在实际教学中,一般通过观摩示范课的方式,学习教学方法,并依此进行规范化教学。从长期来看,传统的教学模式并不利于课堂质量。科学课堂模式的提出,将实践与教学内容结合起来,改变了以往的教学观念,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学生被动式学习的问题提供了改进方向。细节决定成败,在科学课堂的实行过程中,由于缺乏对关键细节的把控,当前的科学课堂教学仍停留在形式层面,而学生对于科学课堂教学模式的意义及目的也缺乏理解。因此,小学科学课堂中教学细节的实践问题,是当前广大一线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教学细节的重要性
教学细节是对教师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的具体行为的统称,不仅指教师在教学中的细节,也包括在课堂中说的一句话,甚至是一个微小的动作。教学细节是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教学活动起着承上启下的衔接作用,直接关系到教学目标的落实。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要用一辈子的时间准备一节课。”可见教学细节对于教学活动的重要意义。教学细节尽管微小,但由于其稍纵即逝的特点,若不充分准备,往往难以把握。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认真思考教学细节的处理方式,妥善处理细节部门,营造融洽的课堂气氛,使教学流程更加规范合理。
二、小学科学课堂中的教学细节思考与实践
(一)关注课前引入细节激发探究欲望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应该重视课前引入的细节部分。有效的课前引入可以有效增强学生的探究意识,并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积极的思维和探究欲望。从而有效促使学生展开积极的学习与思考,提高教学效果。
例如:在教学《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一课时,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观察演示过程的方式引入课题。在演示时,需要注意操作的细节,在课堂上对味精溶液进行现配,让学生明确分辨味精溶液,并且学会观察到味精的用量,为之后采用食盐验证浓度作好铺垫。通过观察、发现、推测、验证的探究过程,可以增强学生对于知识的体验感,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二)关注实践操作细节增加探究能力
小学科学学科的核心内容是对生活现象的探究,要求学生对现象进行探究后,提出问题,并对其进行验证,从而得出结论。而在教学中,教师需要对课题所用到的研究方法进行讲解,并提供给学生材料,引导学生进行自行探索,促使小学生通过实践操作去探究科学的原理。细节往往会关系到实验操作的成败,所以需要关注实验的实践操作过程中的细节,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增加学生的能力。
例如在教学《液体的热胀冷缩》课程时,教师将气球皮包口的试管中装满水放入到热水中让学生观察现象,教师需要让学生注意试管中的水是装满的,试管内是密封的环境。然后将两支试管装满水用气球皮包口,放入到不同温度的水中,提示学生不同的水温下让学生去观察现象然后描述现象,引导学生观看气球皮的鼓起程度,猜想实验的结果的原因。教师还可以提出水在遇冷时的体积变化为题让学生分组讨论设计实验验证方案,教师加以评价汇总,然后组织学生进行实践验证来增加学生的探究能力。
(三)关注有效评价细节培养学生自信
小学科学作为小学的一门常识性学科,对其教学评价重视度不高,评价简单单一,学科本身实验探究的丰富多彩性和教师评价的单一枯燥性形成鲜明的反差,导致学生学习兴趣得不到激发,难以产生探究欲望和学习的自信。在小学科学的课堂上和学生的互动环节每节课占有很大部分,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容易对和学生互动时的回答评价忽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占据主导地位,判断学生回答的对与错,过于关注学习结果。而在课堂的评价体系中,由于学生处于弱势地位,因此,课堂冷场及无人回答问题的局面,而学生相互之间和对教师的有效评价便更加难以形成。
传统的这种教学方式忽视评价,只注重量化的学习结果,不关注学习中的优秀之处,导致学生在学习中自信心不足,对自己的想法产生怀疑,对问题想说又不敢说。因此,在小学科学的实践教学中,教师应完善有效评价的细节,以此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例如:在教学《为什么一年有四季》课程中,在探究四季的成因时,当学生对影子长短为何不同的问题作答后,教师不宜直接评价对错,而应进行积极引导,促使学生思考强度和太阳高度的关系,使学生自行思考得出正确答案。同理,对于日常的提问,也不应只是简单地回答“对”或“错误”等单一词语,而是应该说“如果从另一个角度考虑呢”、“如何才能让回答更加完善”、“回答很完美,可以给学生分享一下你的思维吗”等积极评价话语,通过这些评价的细节,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并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当前的小学的科学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密切关注教学细节,并善于把握细节。在教学实践中,应充分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从细微处入手,从学生的角度看待问题,从而更好地帮助小学生对科学知识展开深入探究。作为教学一线的教师,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妥善处理教学中的细节,创造崭新的小学科学教学课堂,让细节成就精彩。
参考文献
[1]刘颖.关注初中“生命科学”课堂教学细节的实践与思考[J].读写算,2020,(20):14.
[2]虎伟民.浅谈科学课中细节的“预埋”和“捉彩”[J].新课程(上),2019,(11):157.
[3]王淑香.小学科学“课堂细节”的把握[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下旬刊),2019,(10):220+222.
[4]房广富.小学科学课堂中教学细节的思考与实践[J].读书文摘,2019,(10):107.
[5]陈少华.注重教学细节,引领有效科学课堂[J].中华少年,2018,(23):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