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人际交往中存在的心理问题及干预机制

发表时间:2020/10/28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7月(下)21期   作者:安玉玲
[导读] 小学教育是我国重点关注的教育阶段,加大小学教育投入,
        安玉玲
        山东省滨州市惠民县淄角镇中心小学        
        摘要:小学教育是我国重点关注的教育阶段,加大小学教育投入,不仅需要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还应重视学生心理问题管理,采用科学合理的心理干预机制,提高学生人际交往能力,避免由于人际交往影响学生的心理状态。针对小学学生人际交往存在的心理问题,小学应以心理健康教育为切入点,采用有效的干预机制,有效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并为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小学学生;人际交往;心理问题;干预机制
引言:
        由于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现阶段小学学生多为独生子女,并且学生学习以及生活等方面获得较多的资源,使学生的心理状态发生较大的变化,其中自卑心理、孤独心理、猜疑心理以及嫉妒心理等,严重影响学生的人际交往。针对小学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出现的心理问题,需要小学开展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通过干预机制调整学生的心理状态,使学生可以正常的进行人际交往,有助于学生进行学习和生活。
1.小学学生人际交往存在的心理问题
1.1自卑心理问题
        学生出现自卑心理问题,主要是与以下几个因素有关:第一,缺乏正确的比较。学生会对比自己获得更多资源产生自卑心理,尤其在学习成绩方面,学生会误认为有的同学会嘲笑自己;第二,消极自我暗示。学生在学习以及参与各项活动中,会产生我不行的暗示心理,在学习中未能展现出自己的潜力,在活动中经常约束自己,长此以往时学生产生自卑心理;第三,学生会对自己的失败找到各种借口,使学生的信心不断降低;第四,学生设定的理想与现实存在较大的差异。
1.2孤独心理问题
        学生产生孤独心理问题,主要与学生的性格、心理以及环境等因素有关。以性格因素为例,学生体现出内向的性格特点,在人际交往中会不愿意与其他同学接触。此外在环境中,学生未能感受到友爱,并且别人缺乏对自己的了解,会使学生感受到孤独。
1.3猜疑心理问题
        猜疑心理问题是由以下因素导致的:第一,在传统的思想教育中,一直奉行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第二,学生未能对环境、学生产生信任感,尤其是缺乏对自己的信任;第三,学生在信任方面受到伤害,会在心理上产生自我防卫。
1.4嫉妒心理问题
        嫉妒心理问题在小学人际交往中带来的危害尤为明显,一方面是学生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受到威胁,另一方面学生在独生子女家庭中,受到的宠爱导致学生一直以自我为中心,未能考虑到别人的感受。此外在考试成绩的压力下,学生会产生比较意识,由于自己的能力有限,无法获得应有的成绩,从而使学生产生嫉妒心理。


2.小学学生人际交往心理问题干预机制
2.1指导学生掌握人际交往原则
小学教师在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过程中,应指导学生掌握人际交往的原则,具体原则分为尊重原则、宽容原则、互助互利原则、真诚原则以及理解他人原则。在讲解尊重原则时,教师采用创设情境的方法,为学生构建生活情境,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学会以尊重为原则的人际交往方法,在人际交往中使用正确的语言以及肢体动作,使学生彼此间处于和谐稳定的关系。在讲解宽容原则时,由于学生多为独生子女,教师在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方法,让学生成立学习小组,在小组中共同完成学习任务,要求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应以宽容的态度相互鼓励和支持对方,使学生在小组中可以顺利的完成学习任务,在学习中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小学阶段学生身心发展尚未成熟,教师应充分挖掘学生的真诚潜力,讲解真诚原则时,让学生展现出自己的真诚一面,在学习和生活中互相帮助,在互相帮助中提高学生人际交往能力。
以讲解山东画报版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三年级上册《想象真奇妙》知识为例,教师在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教学方法,在教学中配合使用多媒体技术,通过多媒体技术向学生展示不同的图片,然后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使用现有的学习工具,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制作出物品。学生通过成立学习小组,在小组中探究物品创造的过程。在小组学习期间,教师应充分引导作用,让学生按照介绍的人际交往原则,与小组成员进行有效的交流,在交流中使学生充分调动自己的思维,创造出不同的物品,在交流中锻炼学生人际交往能力。
2.2讲解人际交往方法
解决小学学生人际交往方面存在的心理问题,需要教师向学生讲解人际交往的方法,交往方法包括交际技巧和语言技巧。在讲解交往方法时,教师要求举应努力改善自己的举止行为,与第一次见面的人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此外教师应让学生不断提高自身素质,自身素质是由多种元素组成,包括举止行为、思想道德以及个人品质等。学生应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展现出良好的状态,在交往中增强同学对自己的信任,使学生感受到与自己交往产生的安全感。学生在日常交往中,教师应要求学生记住每一个学生的名字,在交往中需要第一时间交出对方的名字,使学生之间的距离不断拉近,尤其是将学生彼此心里的距离不断拉近。学生在日常人际交往中,应给人以友善的微笑,通过微笑传递出自己的友善、宽容以及理解,在微笑中学生无需过多语言的表述,微笑状态会增加自己的魅力,使更多的学生愿意与你交往。
在讲解语言技巧过程中,学生应发自内心的向同学表达自己的赞美之情,通过赞美增强学生的信心,使学生产生喜悦感以及幸福感。但是在赞美过程中,学生应保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切忌为赞美而赞美,避免获得适得其反的效果。教师应深入挖掘学生的幽默潜力,尤其是通过幽默的语言,可以缓解学生彼此之间产生的紧张感。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应积极阅读书籍,通过阅读书籍丰富自己的内涵,可以使表达方式更加幽默的同时,还能使用简答的语言拉近彼此的关系。
        以讲解山东画报版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丰富多彩的情绪世界》知识为例,本节教学目标要求学生懂得喜怒哀惧是人之常情,应理解自己表达情绪的意义,让学生懂得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对人际关系以及身心健康等产生的影响。教师应指导学生掌握妥善调控的情绪的方法,在人际交往中会消除影响学生心理的不利因素。
结语:
综上所述,以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为切入点,教师应向学生讲解人际交往的方法,并在教学中采用多种方法,帮助学生提升人际交往能力,在人际交往中学生会感受到学习和生活的乐趣,通过正确的交往学生会将更多的精力用在学习上,一方面使学习气氛更加活跃和谐,另一方面学生的身心会保持在健康发展状态,有助于学生身心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贾玉霞.学生人际交往心理问题的成因及对策[J].咸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6(03):7.
[2]王喜春.浅谈学生人际交往中常见心理问题及解决措施[J].才智. 2016(32):53-5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