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整体书阅读的文学名著导读教学研究

发表时间:2020/10/28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7月(下)21期   作者:韩淑霞
[导读] 在现代应试教育的大环境里,一切与成绩无关的文学阅读书籍都被老师与家长拒之门外
        韩淑霞
        山东省平原县第二中学
        摘要:在现代应试教育的大环境里,一切与成绩无关的文学阅读书籍都被老师与家长拒之门外,就算是课本中有那也是为应付考试而学的,因此学生阅读量不高。提高学生阅读量首先是要改变学校与老师故有的教学理念,发现阅读的好处并带领学生阅读提高学生阅读量,本文虽针对当代阅读现象所研究解决了很多关于阅读的问题,本文是很有研究意义。
        关键词:基于整本;文学名著;导读教学
        引言:教育,是从读书开始的;只要读书,一切就都好办。阅读,更是语文教学的根,其实学生的阅读数量与质量,不仅决定着他们眼下的成绩如何,也长远而深刻地影响着他们的未来。通过阅读不仅能增长学生的见识,还能吸纳人类文化的精,诸如人们对自、社会、人类自身方方面面的认识、思考和情感等。
        一.文学名著导读的现状
        (一)应试教育下的“浓缩精华”
        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人人都有着极大的竞争力。很多家长认为不学习就会被社会抛弃,所以就会有很多家长为了不让孩子被社会抛弃而剑走偏锋,将一切与成绩无关的课外书摈弃,导致很多孩子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因阅读能力不达标而与高分失之交臂那时发觉为时已晚,根据时代变化高考题的做题思路越来越向阅读理解一类的题型偏移很多孩子应为平时没有养成快速阅读全文与提炼主题的能力,往往到了交卷的时候卷子还未写完,再加上每次考试的排场次序都是把语文放第一场,因为第一场的失利势必会影响到下面的考试,小考则罢,如遇大考。岂不完蛋。
 (二)‘上赶式’教学,忽略个体
     迫于这两年教育方向的改变很多高校都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但它们不会增设相对应的阅读课,因为它们认为增设阅读课是初小学该考虑的事,这时家长就问了课本上不是有名著文学阅读吗?怎么那还不够啊。课本上那些都不叫阅读,那些是为应付名著题考试而总结的名著概括,概括怎么能算名著?所以有必要增设阅读课,那么问题来了,由于开设阅读课是大趋所致所以准备不够妥当导致老师忽略以导读为主的根本,急于跟随大部队的脚步,而忽略对学生个型的发掘与培养。
(三)老师的共情程度
名著导读教学的根本就是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进行自主阅读,体现了老师的主导地位
与学生的主体地位。每一篇好的文章都有一个引人入胜的开头,那么老师的导读就是一篇文章的开头,导读如何,定会影响篇章之后的阅读,比如评判一个演员的演技好坏是看这个演员能否将观众的情绪带入剧中这就叫共情能力如果老师共情能力不强那么对于本身就对阅读不感兴趣的孩子来说这本书就更无趣了,孩子不感兴趣那么学校针对时代变迁所做出的调整就没有任何意义了。


        二.针对以上问题的策略
      (一)跳出局限,打破常规
     对于阅读大多数学生的印象应该都是课本最后面的‘文学名著导读’吧没有目录,没有人物介绍,有的只是整本书故事的大致概括,其实大多数名著所写的故事都是我们常见的故事,而我们要学习的是作者描写这本书的手法.技巧与故事背后的故事,而这些是浓缩文化所不能媲美的,例如我国著名文学《红楼梦》中所讲的大概故事是一个家族的由兴转败,只是一个这样简单易懂的问题为什么还有人为研究它而专门成立‘红学’,要勇于打破常规定律需要校方与家长同时发力二者缺一不可家长要放平心态不全以孩子成绩定输赢成绩可慢慢提高可浪费的阅读时间无法复原。学校不要太在乎一时的输赢要多为学生的未来做打算,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地方不是3D打印厂。
(二)坚持唯一,发展个体
         老师要处理好名著导读的共性和个体性,在教导方法上老师要根据不同学生制定不同导读,在这世上,叶子都没有两片完全一样的更何况是人人与人之间的不同点有很多,他们的外貌.体型和性格都不一样,感兴趣的点自然也不一样,有的孩子喜欢有趣的文章,有的孩子则喜欢抒情的文章,老师要充分理解孩子们的喜好然后准备对应的导读,高年级的孩子喜欢阅读却没时间而低年级的学生有时间却不爱读书,比起读书他们更喜欢玩,同时他们的好奇心也很重,老师不妨利用他们的好奇心,用符合他们胃口的导读来引起他们的好奇心从而使他们读下去,在阅读过程中老师要坚持以发展个体为主,努力做到不把自己的想法强加到学生身上。
(三)提高自身素养
       能否与学生更好的共情与老师的导读有趣与否有很大关联,而老师的导读有趣与否又与自身的文学素养有着莫大的关联,所以老师要进行大量的阅读,对于所读之书的类别不能拘泥于有关文学导读的教学方法还要读一些涉猎社会.哲学.自然学一类的书籍。读书固然要花很多时间每个人的时间又有限,这个时候老师就要有一套省时的读书方法,首先要略读其次是精读最后是泛读等多种方法结合。这样下去不但提高了自身文学素养还让学生有读书的兴趣一举两得。
       结语:阅读文学名著能激发学生自我教育的良好方式,希望老师能借助本文引导学生快乐阅读,让学生形成独立思考和质疑精神,由此,老师们将不再认为基于整体书阅读的文学名著导读教学是道难题而是双丰收的学习旅程。但本文针对的问题并非全面,关于如何基于整体书阅读的文学名著导读教学还存在很多问题,所以在探索的路上我们还需更加努力。
       参考文献
[1]沈佳丽.基于整本书阅读的文学名著导读教学研究[D].导师:李立.云南师范大学,2019.
[2]陈贤斌.谈高中语文文学名著阅读教学中的审美教育[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20,(09):92.
[3]朱凤侠.浅谈初中文学名著阅读教学策略[J].语文天地,2020,(17):63-6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