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佩贞
惠州市第十五小学
内容提要:利用课堂进行精读能力培养时,要根据小学生逻辑思维比较差,生活经验不够丰富的特点,选择结合实际创设情境的策略,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思维和兴趣,有利于学生对词语进行准确的理解把握,对文章情节和主题进行深入全面的理解把握。当然,结合实际创设情境有很多种方式,分角色朗读、角色扮演、游戏等等只要运动恰当,都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精读能力 结合实际 创设情境
《小学课程标准》不仅要求小学生要拥有独立的阅读能力,同时还重视阅读情感的体验,还要积累丰富的阅读经验并形成良好的语感。这些要求对于低年龄段的儿童来说,其实还是有相当难度的,因此,以课堂精读教学为引导,以课堂精读教学作为重要和主要方式来培养小学生的精读能力就相当重要。所谓精读。就是对文本进行精细的阅读。这种精细对文本而言,涉及从遣词造句到布局谋篇,从手法运用到中心主旨各方面;对学生而言,涉及从语言感悟到语言表达,从情感共鸣到理性升华各方面。精读能力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所以教师利用课堂进行精读能力培养时,选择合适有效的策略是非常关键的。
那么,如何依托课堂教学来培养学生的精读能力呢?由于小学生逻辑思维比较差,生活经验也不够丰富,结合实际创设情境的策略就显得尤为重要,这也是生本教育理念下以生为本的必然要求。对于如何结合实际创设情境,本人拟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从以下几个方面论述:
一、要结合实际,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思维和兴趣。
例如,在教学《画家乡》时,可以先通过与家乡有关的歌曲进行引导,让学生跟随旋律进入到一个轻松的遐想回忆状态中,然后教师可以给学生讲有关自己家乡的历史等,让学生对自己的家乡形象有一个可以描摹的范本,接下来,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看课文中的作者是如何画家乡的。学生阅读之后,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进入到自由发挥阶段,让学生用自己的画笔描绘一下自己的家乡……整个教学过程如果都以情景方式进行,学生的阅读兴趣会空前高涨,在此过程中,阅读思维也顺利得到了训练和提高。
二、要结合实际,创设情境,对词语进行准确的理解把握。
比如,在学习《画鸡蛋》这篇课文时,对于文章中一些词语的理解学生感觉是比较难的,如严肃、不耐烦、熟练、准确等,这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先将这些词语画出来,指导学生运用生活实际说说,你在生活中什么时候会觉得烦,有学生会说自己在家不愿意做作业时,家长总会唠叨个不停很烦等,然后从字面上理解“像火烧一样烦”,可以让学生回忆或想像火烧的感觉。对于“严肃”的理解,可结合生活中的情景,如犯错误时妈妈是很严肃的,教师在上课时表情是比较严肃的。在理解“准确”和“熟练”时,学生就不知道如何表述,这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背诵《咏鹅》或者是乘法口诀等,学生能够琅琅上口,就会明白只有做到准确才能够更加熟练,进而引导学生分析文章内容,达·芬奇画鸡蛋,是因为在反复准确的练习下才能够更加熟练,将鸡蛋画得如同真的一样。
三、要结合实际,创设情境,对文章情节进行深入全面的理解把握。
例如,在进行《小壁虎借尾巴》一课的教学时,教师就将课堂创设成一个情境对话的环境,让学生进行阅读表演,这样学生不但熟悉了课文,而且还能从表演中体会出小壁虎的心态变化,从中理解每种动物的尾巴都是有各自的作用的,而且这种学生为主体的活动,还能活跃课堂气氛,在阅读表演中建立平等和谐的关系,确立学生的阅读主体地位。
四、要结合实际,创设情境,对主题进行深入全面的理解把握。
从课堂教学来看,小学语文教师对于阅读教学的要求理解得不够透彻,致使在课上提出很多机械死板的问题,造成学生无法打开自己的思维,失去回答的兴趣,思路也就被局限住了。如教学《小麻雀》一课时,对于老麻雀张开翅膀保护小麻雀的情节,有很多教师照搬参考资料,理解为“表现伟大的母爱”,对于学生提出的“为什么不是父爱”的问题束手无策。由于种种原因,哺育保护后代的任务大多落在母亲身上,母亲也是孩子安全感的重要来源,因此教师才会有“表现母爱”的结论。但是学生关于“父爱”的思考恰恰是他生活体验的结果,可能他们家承担养育保护职责的主要是父亲,教师何不让学生再现他们家的情境,让家里有同样情境的学生进行附和补充,然后再来讨论文章的主题?如果课堂上加入了结合实际体验情境的环节,对主题的的把握就可以更全面深入准确。
当然,结合实际创设情境有很多种方式,分角色朗读、角色扮演、游戏等等的加入,都可以让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同时提高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例如,在讲解“去年的树”的课文时,对话的形式就很能让孩子们产生共鸣,并积极的参与到角色的演绎中,教师就可利用角色演绎来引导孩子们体会大树与小鸟的对话,感受树与鸟儿的情谊,在此过程中再指名让学生来读旁白,便能使这段演绎更加惟妙惟肖,小学生们会善于加入自己的动作来表达想要传递的感情。因此,当小鸟要飞向南方的时候,孩子们会将自己想象成长着翅膀的小鸟,然后在空中飞舞飞向南方,此时很多孩子都会幻想自己成为小鸟,然后沉浸在故事中。这样阅读起来可以更准确深入理解文章内容。在揭示课文主旨时,孩子们也会置身树被砍伐之后与小鸟联系不到的情境中,从而深切感悟到树与小鸟的痛苦,从而更深切地理解“爱护环境保护大自然”的中心思想。同时借助这样的理解方式,学生们还积极地交流对于作品的感悟,表达自己对于课文内容的认识。这一套分角色朗读、表演、游戏的方式下来,就可以基本完成对这篇课文的整个教学任务,而且效果还比较理想。
需要特别提出的是,分组分角色朗读的方式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更能提高学生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果在此过程中搭配着动作进行细节上的展示,就会让课堂更有效率。比如朗读“草牙尖尖”这一句时完全可以用较为细腻的声音,以便表现草芽的柔嫩与轻飘; “谷穗鞠着躬说”完全可以表现出谦虚委婉的样子,同时还应该把鞠躬的动作做出来,这样就活灵活现了; “雪人大肚子一挺”应该是需要将可爱顽皮的样子展现出来,所以需要做出挺出肚子的样子,充分展示所代表事物的特点。这样细节展示的分角色朗读方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们的表演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还帮助学生更深入准确又形象生动地理解课文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总之,要在课堂上实施结合实际的情境教学,提高教学艺术,关注语文的生活化外延、遵循儿童视角,让读者在阅读中发现自己,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好学生的精读能力。
参考文献:
1、《合作学习策略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张志军,《中国校外教育》,2016.11
2、《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刘克祎,《实践·探索》,2016 年第7~8 期
3、《生本教育理念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分析》,康小朵,《中国校外教育》,2017.5
4、《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游戏策略研究--以保定市东马池小学为例》,硕士论文,河北师范大学陈迎朔,2017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