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小梅
福建省泉州市永春县达埔中心小学。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深化发展,目前小学综合实践教育受到了高度的重视。而作为小学教师,也应该具备较强的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能力,要能够具备跨学科知识和较强的组织能力,而这些都给小学实践教学带来了更多的新挑战,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也在某种程度上推动着教师不断地向前发展,教师需要不断地学习和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这样才能够确保综合实践活动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关键词:综合实践 ;实践活动 ;专业发展
引言
教师专业实践成长作为一个持续、多阶段化的动态进程,在其职业生涯的不同时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发展困境与障碍,导致教师情绪低落,进入发展暂时停滞的瓶颈阶段。国内外相关的一些研究大多集中在了职业中期,然而笔者通过调查发现,教师综合实践发展的瓶颈期实际上贯穿于教师的整个职业生涯,而不仅局限于某个时期;以往关于教师职业中期的高原现象与职业倦怠研究,也只是教师进入专业发展瓶颈期的一种表现。笔者研究从实际出发,在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理论的基础之上总结出了教师专业发展瓶颈期的概念、特征及成因,试图打破以往研究的局限。
一、小学教师专业素养的结构与内容
教师的专业精神主要由四个要素组成:专业精神、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智慧。专业精神指教师对自身职业的认同和追求。教师的工作即是教书育人,教师的全部身心都要围绕如何更好地教书育人而努力,这是对本职业的一种认同和期待。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深刻理解教师职业的内在因素以及深刻认识对待学生、对待知识、对待教学过程的态度。专业知识素养包括本学科知识以及“整合知识”,即在深入掌握本学科知识的基础之上对相关学科知识有所涉猎,并能够同本学科专业知识融合,形成一种全面整合的知识体系。专业能力主要包含教师自身教育以及教学行为和教育教学素质,包括教学综合设计能力、教学组织以及实施能力、教学激励与教学评价能力、沟通与合作、反思和发展等领域的专业能力。在现代化教育教学手段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教学的设计、教学组织以及实施,甚至教学激励与综合评价、沟通等各个环节都已经离不开信息化手段,因此,信息素质体现在教师专业能力多个层面。专业智慧则体现在教师能够针对不同的教育教学对象、教学内容而采用适合的教学方法,以最合适的方式给学生导入知识。
二、教师专业发展
从已有相关研究来看,对教师专业发展概念的研究已经相对深入,对其理解虽多种多样,但归纳起来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指教师自身不断专业化的过程,包括教学经验的不断丰富、教学技能的提升、专业情义与理念的深化等,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学者是佩里。第二类是指教师个人在整个职业生涯过程中的发展。如我国台湾学者饶见维认为,教师专业发展主要是指个人从职业前期教师资格的培育阶段,经历入职后的在职培训,直至退休离开当前的教育岗位为止的整个职业生涯发展过程。综上,教师的专业发展主要为指教师处于职业生涯发展当中各个时期专业生活日益丰富的全过程。专业生活不仅包括专业知能,还包括教育理念、价值观念、人生阅历等方面。因此,教师若想成为相对成熟的专业教育工作者,需要利用持续不断的探索以及学习历程给予拓展与丰富其专业发展内涵,而不仅仅是局限于专业知识的更新与专业能力的增长。
三、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下教师专业发展策略
(一)不断提升教师学习能力
随着教育的改革发展,目前教学理念和教学的内容也在不断地进行着变革,教师工作的空间得到了拓展。因此,这给目前教师各方面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新时代的小学教师,应该积极地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思想,要把先进的教学理念,还有思想应用到实践中。作为专业教师,需要自己主动地进行相关知识的学习,提高自己教学的质量,借助于书本知识与其他教师的交流来不断地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够进一步地带领学生更好地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用自己的专业能力推动学生各项综合技能的提升。
(二)提高教育科研能力
促进小学教育的健康发展。由于缺乏认识和适当的研究方法,小学教师教育的科学理论总体水平不高。提高研究和教育能力不是一项一次性任务,而是必须采取循序渐进的办法。第一,学校负责人应致力于加强学校的研究和教育系统,促进研究和教育的制度化、标准化和标准化,领导教育科学研究,并表彰成功的教师;第二,教师本身必须提高对科学研究和创新的认识,并积极参与所有研究和教育活动。
(三)鼓励教师积极开展反思活动
为了推动教师的专业发展,需要积极地鼓励教师进行反思,通过对自己工作行为的反思,不断地汲取教学中的经验,了解自己存在的不足之处,这样才能够有效地改进。那么这也要求教师要具备敢于质疑的精神,要能够突破自己,让自己朝更高的目标发展。另外,通过对自己的反思,能够帮助教师逐渐形成一些个性化的教学方式。同时,教师的反思还能够更好地了解到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收获和学习的知识,能够进一步了解自己对学生的培养是否形成了有效的作用。总之,教师要不断养成自我反思的习惯,通过反思来不断地提升自己的综合水平,更好地指导学生参与综合实践活动。
(四)注重教师培训
在新教师职前培训过程中,除了基础的《现代教育技术》之外,也要重视对新型信息技术使用知识、新课件开发设计知识、综合创新当前教育技术与,并积极与课程相关教学内容融合、符合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知识的教授,以增强新教师的入职适应能力。此外,考虑到信息技术升级换代速度快,职中培训也十分必要。日常教学过程中,要开展不定期的信息技术交流活动。学校需营造一种开放的信息技术交流良好氛围,促进教师之间的日常交流交际,促进团队建设,尽量避免教师单打独斗、各自为政。一个开放型的、协作型的工作氛围,从而能够帮助提高个体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五)教育信息化与教师专业化协同发展
在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中,促进教育的现代化和信息化是基础教育发展的方向,通过信息技术能够有效提高教学的实效性。因此,教师应用教育信息技术的能力就变得越来越重要。首先,信息时代的小学教师要想与专业融合,需正确认识信息技术与人的关系。其次,教师必须懂得如何快速准确地找到适合的技术工具,教师要具有“检索、表达展示、实践反思、探究教学技术等”信息技术。进一步深化信息技术与教师专业发展的问题认识,相互帮助,实现教师个人发展和团队的共同进步。
结束语
总之,伴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普及,综合实践活动受到了高度的重视。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也必须不断地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这样才能够胜任这项工作,从而更好地带领学生进行知识的探究和实践活动。为此,小学教师要能够不断地进行学习,不断地提升自己的科研能力,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要善于反思,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同时为学生带来更高质量的教学服务,让学生的综合实践水平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管海芳.浅谈小学数学教师的专业成长[C].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9年“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9:499-500.
[2]王薇.小学教师专业能力的实证研究及提升策略[J].教育测量与评价,2019(10):8-14.
[3]刘永霞.浅析小学数学教师专业成长的策略[J].中国农村教育,2019(26):74-75.
[4]唐春,夏云丽,郑颖.农村小学教师专业素质的提升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9,5(12):112-113.
[5]杨梓英.搭建小学教师专业成长的阶梯[J].教学与管理,2019(14):9-11.
【作者简介】姓名:潘小梅 出生年月:1982年7月 性别:女 民族:汉 籍贯:福建省泉州市永春县 学历:大专学历 职称 :小学一级教师 从事的研究方向或工作领域小学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