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核心素养培养中"生命观念"的渗透

发表时间:2020/10/28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7月(下)21期   作者:秦金成
[导读] 在我国的中学教育过程中,生物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学科。
        秦金成
        衡东县第二中学  湖南省衡阳市  421451
        摘要:在我国的中学教育过程中,生物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学科。它不仅能让学生了解自然,融入自然,还能够从其中学习到更多的关于生命观理念的知识。而在新课标当中,最基本且具有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特色部分就是生命观念。在高中的生物学教材当中,有很多地方都涉及到了生命理念。本文主要针对高中生物的核心素养培养中对于生命观念的渗透阐述,以供参考。
        关键词:高中生物;生命观念;渗透
        引言:在新课标当中,高中生物的学科特色核心素养就是生命观念。它既概括了大自然中的各种生命现象以及相互联系,又阐述了生命的本质,其核心内容是人类与大自然和谐相处。主要有功能观物质与能量观,结构适应与进化观以及平衡与稳态观等等。这些知识也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到生命的发展现象、规律及其本质,进而使其养成热爱生命、尊重生命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在本文中主要会针对一些教学案例来阐述生命观念在高中数生物课堂当中的渗透。
        一、功能与结构观念的教学渗透
        在这个观念当中,主要是结构决定功能及两者相适应的两个方面。主要是从微观的分子水平到宏观的生态系统来阐述,对生命的功能与结构的关系及其本质进行分析,以便学生能够了解到相关的生命现象,并且用以解决各种问题。在微观角度,主要以蛋白质的结构功能等实例来阐述。在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当中,以元素为切入点,再到氨基酸、多肽,进而到蛋白质空间结构,让学生了解蛋白质结构由简单到复杂的关系。使学生学习蛋白质,理解蛋白质,并且了解其结构的多样性,并从结构多样性中了解到其功能多样性,初步建立结构决定功能、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命观念。再从细胞水平中来说,生物膜结构与功能的关系等实例,尤其是通过线粒体结构与细胞呼吸、叶绿体结构与光合作用的学习对这一生命观念进行强化;宏观水平上的生态系统结构,功能等知识点,以生态系统的结构与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之间的关系这些知识点来阐述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影响及其关系,使结构与功能观念深入学生的灵魂。
        二、能量与物质观念的教学渗透
        在自然科学当中,物质与能量都遵循守恒定律,不会凭空产生与消失。而每一个生态系统的物质与能量都是相生相伴的两个部分。比如以生物细胞当中的光合作用、细胞呼吸以及无氧呼吸等为切入点来渗透物质与能量关系的观念。在光合作用过程中,叶肉细胞将水和二氧化碳转化有机物同时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而细胆呼吸又能通过氧化分解各种有机物,产生水和二氧化碳并释放化学能,一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夫,另一部分储存在ATP中;在耗能生命活动过程中又会水解ATP,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光能等各种能量形式。学生在这一过程当中需要学习到能量与物质两个方面的关系,并能够从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这两个方面去感受到生命的循环,以及生命体发展的规律及其过程,从中总结出能量与物质以及生命发展之间的联系。让学生逐渐的明白到物质是能量的载体,而能量则是物质循环的动力这一核心知识点。再在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的关系的学习中深入体会这一观念。


        三、适应与进化观念的教学渗透
        在人教版高中生物当中,会涉及到生物进化理论。其最主要是通过分析生物进化的实质来体现生物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从单细胞到多元化的发展变化过程;通过阐述环境及自然选择在进化中的作用来展示生物的适应性。在现代生物进化论的教学中,让学生理解种群进化的实质及环境因素的影响,并能够根据这一实例来明白,在环境选择生物的过程当中,对其基因频率产生的影响与基因频率的发展变化;在生物的进化过程当中,生存环境的条件是各种各样并且不断的变化的。它们的基因库也随着环境与自身的变化而不断的发展,形成了现如今的各种多样性状况。让学生能够真实的理解到适应性及与生物进化之间的关系,了解生物进化的过程及其规律;理解适应的本质及形成原因,并且能够逐渐地形成进化与适应观的生命理念。适应与进化观点及其事实的呈现与形成,依赖于教师在课堂当中的生命理念渗透。
        四、平衡与稳态观念的教学渗透
        在每一个生命系统当中,平衡与稳态这一理念是时刻存在的,每一部分在大自然当中都是以维持自身平衡并且稳定的状态所存在的。通过细胞、个体、生态系统这几个层次来进行平衡与稳态观的渗透教学。在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中,细胞层次的平衡与稳态内容稍显不足,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一般会通过补充一到两种酶活性的反馈调节机制以助学生理解细胞内稳态和平衡。其生活在液体环境当中,并且在其内部与外部都有一个相对稳定平衡的环境;在细胞中,其相应结构都具备有序性;而在细胞核与细胞质之间有核膜使内外进行信息与物质交换,各自联系与配合,才能够使细胞在平衡与稳态的状态当中得以生存。而从个体层次上来说,人体在环境当中也能够通过神经体液与免疫调节来协调各个身体器官与系统,分工合作,进而维持相对稳定的状态。在生态系统当中,则是在生物与其环境之间进行相互影响与作用,且其平衡稳定的状态主要体现在温度、气候、以及生物的种类、物种之间的变化方面。其大多数的内部因素都不能够引起到生态系统的整体结构与功能变化。生态系统有着自身的稳定恢复以及抵抗力,以维持着整个结构与功能的相对稳定状态。而教师也需要将这些理念渗透到学生的渗透到课堂教学当中,让学生能够理解到生命与生态系统,细胞与个体等各个层次之间的发展规律及其联系,感受到其平衡与稳态的生命观念。
        结束语
        总而言之,润物细无声,教育,以教学为手段育人。生命观念的渗透能够让学生理解生物的各方面知识,提升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同时在心里逐渐形成生命意识,提升生物核心素养,进一步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参考文献:
        [1]生命观念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渗透策略[J]. 李国霜,何洋琴,王杨科.??中学生物教学. 2019 (04)
        [2]浅谈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对核心素养“生命观念”的培养[J]. 李晓聪.??中学生物学. 2017(11)
        [3]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探析[J]. 许俊斌.?新课程(下). 2017(1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