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旭峰
浙江省余姚市小曹娥镇中心小学 浙江省余姚市
【摘要】:2020年中国抗击疫情期间,停课不停学、离校不离教“云课堂”全面实施,来的有些突然,那么通过本次“云课堂”的实践与挑战,如何更好地去面对未来的、常态化“云课堂”?笔者从“云课堂”的线上教学实践探索中逐渐发现,“屏对屏”与“面对面”可以一样精彩无限,线上的学习一样可以真实的发生。
关键词:屏对屏、面对面、多元对话、主动的活动体验、完整的课堂生活
信息化教育的浪潮一直在我们老师面前涌动,电子白板、ipad、网络云课堂……许许多多的硬件、软件,培训学习也有,数字化教育和学习似乎大有替代传统课堂的架势。然而现实面前还是有些“手足无措”。线上“云课堂”的教学是将立体的、多元的、感知性的面对面传授的课堂模式进行扁平化,将隐性育人体系、师生物理时空、同伴互动等优势抹平。而线上“云课堂”的陈述性知识传授显然优势明显。基于这样的认知,面对全面开展的线上“云课堂”教学,如何让学习真正发生?笔者试图做一些有益的思考和探索。
一、是“多元对话”还是“一元独白”?
课堂生活是儿童生活体验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师生共同体验生命历程的精神之旅。而课堂教学非常典型的特征就是对话教学:生生对话、师生对话、生本对话和学生自我的对话。然而初次实战方式接触网课的我们,面对冰冷的“屏幕”,找谁去对话,我们绝大部分是录播而非直播,其次从硬件看目前无法做到直播空中课堂。笔者尝试营造一种多元对话式的的空中课堂。
1.聚焦本身有道德的问题
从教育实践来看,道德与法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往往处于特殊地位,有意或无意引发道德问题的主要因素。教师会不自觉地进行道德观念的灌输、说教。因此,在空中课堂的教学中,我们必须牢牢聚焦学生生活中本身有道德的问题,根据疫情特殊时期,如我们道德与法治主题单元空中课堂《疫情中的逆行者》一课教学中:
师:同学们,你是不是也同我一样,被这白色的身影所感动?你的身边有没有这样的逆行者呢?你的脑海中又会浮现出什么画面呢?你又有什么话想说吗?(停顿片刻)
师:是呀,我们很多同学的爸爸妈妈也是医护人员,有的甚至除夕到现在都没回过家,她们有的奔赴武汉,支援湖北,有的坚守阵地,守护家乡,让我们向他们深深致敬。
所以我们针对当前最热门的公共事件,引导学生去观察、去发现、去思考、去讨论,从而激发学生对逆行者的深深敬意。
2.创设多元对话的氛围
学生在日常学习中有课堂心理气氛,这是学生课堂学习依赖发生的心理背景,它作为学生学习心理活动与学习的个性特征之间的中介因素。而学生独自面对冷冰冰的屏幕时,容易产生消极的心理,这必然会影响学习效率。所以笔者在道德与法治的实践中,通过同龄模拟角色的扮演,带领学生身临其境的对话现场。
如我们道德与法治主题单元空中课堂《疫情下的公共礼仪》一课教学中:
师:是啊,像公园、超市、电影院、图书馆这些大家都可以去的地方,我们把它叫做“公共场所”。特殊时期,更要求我们每个人都能讲究卫生。戴口罩出门,既是对自己的保护,也是对他人负责的一种表现呢。
师:同学们,你会正确佩戴口罩吗?让我们一起跟着视频学习一下吧。
学宝:小伙伴们,如果你身边正好有未使用过的口罩,可以按下暂停键,试着佩戴一下哦!
本课中“学宝”的出现,架起了老师、同学、文本内容的联系,让道德与法治的空中课堂一样产生“共情”,学生就是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人,这里淡化了老师的角色,让学生感觉到这是自己的同伴“学宝”在带领我们到公共场所学习礼仪呢,同时还彼此进行互动问答。这样的体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屏幕就是一个时光隧道,通过屏幕让“学宝”带领大家相互交融,而进入公共礼仪的学习空间。
二、是“主动的活动体验”还是“被动的知识接受”?
道德与法治课程倡导“以儿童直接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强调“寓教育于活动之中”,要求教师在主体性活动中,“帮助儿童获得彼此联系的,不断深化的经验和体验”。于是在空中课堂的教学实践中,笔者尝试“主动的活动体验”帮助学生激发道德问题意识,解决他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重要问题。
1.顾及学生实际的活动设计
我们深知,如果教师仅仅站在自身的角度,仅为达成教学目标而设计活动,往往效率低下,尤其是隔空的课堂,教师看不到学生活动体验的过程,所以激发不了学生兴趣的,脱离学生生活实际的,一切都将会是空谈。因此,顾及学生实际的活动设计才能触及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如设计“酒精消毒”的活动体验,是针对当下疫情的生活现状,是根据学生实际而展开的实践活动,而且学生也是主主体参与的了的,所以这种活动就真实地属于儿童自己的了。
2.激发学生实践热情的活动设计
任何活动设计只有激发儿童的参与热情的,学生才能得到情感的熏陶,品德才能得到发展,价值判断才能得到初步培养。所以我在教学设计中,积极创设情境,让每一个学生动起来,吸引他们全身心的参与其中。
如我们道德与法治主题单元空中课堂《你就是冠状病毒》一课教学中:
师:如果家人外出买菜,那么作为一个合格的防护小卫士就必须提醒家人戴口罩,而且得是正确的。
师:对于常用的一次性口罩,你们会正确佩戴了吗?让我们跟着视频里的医生学着来戴一戴吧。(播放视频23秒,再图示说明?)
师:大家一起练一练
师:不仅自己我们要学会,还要指导家人,课后检查一下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佩戴和摘取口罩是否正确,如有问题请你做小老师。
以上这个“佩戴和摘取口罩”的活动体验,还做小老师检查、纠正家人是否正确,从课后的反馈发现,学生主动体验人人进行,而且效果好,佩戴和摘取口罩操作的正确率百分百,而且让身边的家人都得到纠正。显而易见,这样的主动体验深受欢迎。
三、是“完整的课堂生活”还是“单一的视频观看”?
道德与法治是一门典型的综合课程,课程要引导学生面对真实的生活,学会解决生活的现实问题。因此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学要与学生的其他生活或者学生其他学科的相互配合、相互联系中得到弹性的拓展延伸形成一个完成的课堂生活。但是,空中课堂因为时空的距离,假如学生点播视频,似乎仅仅是看一个娱乐节目一般,单一的视频观看能给孩子完整的课堂生活吗?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借力用力,做好融合,同样能丰富课堂生活。
1.教学内容与其他学科的有机融合
道德与法治学科有个显著的特点就是综合性,课程目标的综合、课程内容的综合、学习过程的综合。基于这样的特征,我们在教学设计、实施过程中积极与其他学科(语文、数学、科学、音乐、体育、美术、综合实践等)的有机融合。
如我们道德与法治主题单元空中课堂《一起战“疫”,与爱同行》一课,我们在行动板块的教学:
师:同学们,抗击疫情只是大人们的事吗?其实,很多的小朋友也是抗战的勇士呢。
1.写信、画画支持战“疫”工作。
2.朗诵、写诗赞美我们的逆风英雄。
3.音乐、体育全面战疫。
纵观以上的教学片断,我们带领孩子了解疫情中的各种感人事迹,尤其是医护人员的坚守,还有各行各业人士在疫情中的无私奉献。同时通过写信、画画、朗诵、写诗、音乐、体育等形式,表达对逆行者的赞美。让学生获得更加丰富的情感体验。
2.家庭生活与空中课堂的紧密融合
在空中课堂教学实施的过程中有个显著特点,“屏对屏”的学习时时刻刻都发生在家里,“面对面”的教室完全进行了阵地转移。其次,家庭生活原本就是我们道德与法治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我们的道德与法治课堂必须与家庭生活完美结合。
如我们道德与法治主题单元空中课堂《小小少年,勇敢战役》一课,我们在行动板块的教学:
师:那么,小朋友们,在这个特殊时期,我们现在应当怎么做呢?让我们跟着哥哥姐姐行动起来。
记录一周里自己为这场战“疫”保卫战做了哪些事?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里写道:在家庭生活中,通过每个成员良好的言行举止,相互影响,共同提高,形成好的家风……实践发现,我们通过空中课堂中带有明确导向性的任务,与家庭教育自然的有机融合,有利学生系统的接受品德熏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掌握了正确的行为方式。
全方位的实施线上“云课堂”,从一开始的茫然和手足无措,犹如现成的菜一道道搬到屏幕。慢慢的逐渐明晰教学方法,重构空中课堂的教学设计,云课录播的内容也形式多样起来,搬上屏幕的是合学生口味的大餐了。“屏对屏”与“面对面”一样精彩无限,也许线上“云课堂”更精彩。
【参考文献】
[1]王晓宁:《一场大规模教育信息化社会实验的启示--教育系统在抗疫的总结与展望》,载《人民教育》,2020年第7期
[2][美]霍尔·戴维斯著,陆有铨译:《道德教育的理论与实践》[D].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
[3]钟启泉:《教学活动理论的考察》,载《教育研究》,2015年第5期
[4]《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
【作者简介】姓名:沈旭峰 出生年月: 1977.10 性别:男 民族:汉族 籍贯:浙江省余姚市 学历:大学本科 职称:高级教师 从事的研究方向或工作领域:小学德育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部编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