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班主任教学管理效率提升的策略

发表时间:2020/10/28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7月(下)21期   作者:程晶
[导读] 小学教育的发展水平增加,小学教育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发挥着奠定基础的作用,
        程晶
        团结小学,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6

        摘要:目前,小学教育的发展水平增加,小学教育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发挥着奠定基础的作用,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以及思想意识的培养起到重要的作用。小学教育中科学文化知识为学生打开了认识世界的大门,教会学生怎样认识世界,而德育却在很大程度上教会学生如何更好地去认识世界。因此,德育在学生成长过程中有着深远影响。作为小学班主任,需要及时发现德育中存在的不足,采用有效的激励措施促进学生思想与教育更好地发展。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教学管理;效率提升;策略
        引言
        小学班主任对于德育工作开展的情况并不是非常的乐观。一部分原因是由于班主任对学生德育素质的认识不是非常的全面,他们没有意识到德育本身的重要性。也受到了家长对于成绩的不断追求,让学生提高自身的成绩,成为了班主任的首要任务。而对于德育教育形式的不断改革,也往往从形式上进行了改变,并不能从真正的引导内容上进行创新性的发展。社会经济在不断的发展,许多学生也受到了家庭付出更多的心血培养,但是他们缺乏责任感的表现使他们没有一个很好的独立品格。对于许多诱惑以及不良的影响也不能很好的处理,这同样也考量了一个班主任自身德育工作管理的有效性,为了更好的使德育工作的开展形式不再单一,我们要积极地进行有效的思考,使学生在进行学校生活的过程中,使自身的思想教育能够达成更高的水平。当他们走出校门,有足够的能力去抵抗诱惑,有足够的性格去认识生活,感受世界的美好。
        1重要性
        德育本身包含着政治思想和道德品质两个主要的方面,我们首先要让学生拥有一个正确的人生观念和方向,不断地朝着这个方向去完善自己,让自己拥有更加正确的道德品质和综合素质。这便是小学班主任进行德育教学活动展开的主要路线,而班主任在进行教学管理的过程中,如何才能使这样的工作展开的更加具有质量,不仅要从小学生自身的差异化进行积极的了解和出发,也要针对本班的实际教学情况以及学生自身的教学问题进行统一的认识,才能让学生真正的在自己的带领下拥有一个正确发展的身心健康。
        2小学阶段德育教育中存在的不足
        2.1缺乏对学生个体差异的认识
        当前小学班主任在开展德育的过程中,大多数教师能够很好地抓住学生群体特点,但是在某种程度上由于教学任务安排不合理,容易出现“笼统”教育现象,即小学班主任会在德育工作中通过大多数学生的共性特点来实施教育,忽略学生的个性,导致部分学生出现抗拒等不配合的现象。另外,开展德育需要考虑受众的全面性,而实际小学德育中对受众的全面性考虑不足,班主任在很多情况下会认为大多数学生表现优秀即为完成教学目标,忽略了部分不善于表达的学生,这就使得实际的教学质量并没有真正提高。
        2.2德育实践性不强
        无论是出于何种目的的教育都对教学形式有很高的要求,要求教学者注重师生之间的配合。然而在目前小学德育中,普遍存在着教师单向输出的教学方法,小学班主任在德育过程中不断地向学生灌输德育知识,学生缺乏参与,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机械地背诵记忆,最后班主任以为学生已经掌握德育知识,学生则认为德育知识其实就是学习作业,不会去自觉遵守。很多学生还会认为自己记住老师所讲的就掌握了所学内容,其实并不然,在离开了学校这个圈子,很少学生能够把所学德育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因此,这种灌输式的方法不利于真正德育目标的实现,学生也没有真正地掌握德育知识。而这种现象的发生,主要是由于师生之间缺乏互动与交流,班主任没能在德育过程中创造特定的情境,使学生把所学知识通过情境还原的方法运用于实践。


        3班级管理与德育教育融合的有效方法
        3.1运用正确的德育教育理念
        首先,班主任要积极端正自己管理工作的出发点和目标,我们要让学生明确我们培养他们、管理他们的方向,让他们也参与到自身变化的一个积极改变行为过程中。改变传统班级管理理念的错误,从正确的方向出发,就需要与时代的需求进行良好的结合。在这样的过程中也要积极穿插学生自身的心理需求,使他们能够全面的发展成综合性的可用人才,同时也积极调动起了他们的参与积极性。我们要用这样的意识明确自身的责任和义务,完全将班级管理与德育理念进行充分的融合,使教师能够根据更多的实际情况进行良好的引导,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将这种思想给予家长自身,让他们能够主动配合,不再过分的追求学生成绩的变化,从家长和教师自身做起,影响学生的日常思想出发方向,让家长和教师的优秀习惯形成一种模范的领导作用。同时教师也要积极了解不同学生的生活背景,进行差异化的培养方向。我们要积极注重学生自身的问题所在,从他们自身的差异化进行更多适合引导理念的产生,让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状况进行更多策略采取的高效率发挥,真正的使他们的能力提高,使正确的德育教育理念能够积极地运用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
        3.2丰富德育教育方式
        对于学生的学习生活,班主任有必要继续积极的理解。所以我们在进行良好道德品行的养成过程中,要采用不同的引导方式和习惯,使德育教育的内容真正的从学生喜欢的角度出发进行一定的培养。班主任要积极进行更多合适教学方式的积极尝试,去总结经验,去创新设计,让内容在丰富的过程中,也能够从不同的形式上吸引学生的关注。让他们知道良好的道德品行具有重要的意义。比如说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观看一些充满正能量的影片,让他们形成更好的情怀;我们还可以积极组织一些有效的班级活动,使他们在实践的过程中感受到自己的努力和劳动的价值,让学生在实践中去学习,在反思和讨论中去解决问题。真正的使自己拥有这样的素质,又能够将这样的素质实践运用在自己的生活中。同时丰富的引导方式还可以让学生找到属于自己的能力提高方向,我们的学生是存在差异的,但是如果班主任在进行各种德育理论知识传输的过程中进行统一的管理手段。就好比能够将班会课讲成思想政治课一样,学生不仅什么都没有记住,也不能从自身的实际出发进行积极地理解。班主任要在进行德育教育方式丰富利用的过程中充分尊重学生的差异化。对于不同的学生,我们要保证更好的耐心,使他们能够从日常的行为习惯上改进出发,进行更多良好意识的养成。
        3.3增加德育素质考核
        教师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测验。可以是游戏化的测验,可以是情境化的测验,我们要让学生能够通过一些简单的考核去将自己的德育素质的水平展现给教师,而班主任要通过测验积极地考察学生是否有一个稳定的德育基础,让他们能够有更加自由的空间去运用自己的德育素质。通过构建积极的情境使学生表现出从小事以及细致入微的环节上展现自己更多的能力。然后再通过积极的引导和鼓励,让学生们感受到自身成长的变化,将这些行动在付出的过程中。
        结语
        总之,班主任首先要从自身的问题上进行认真的分析和不断的解决,从一个更加全面的角度上了解学生自身学习和成长的变化,运用更加先进的手段和教育理念影响学生自身德育素质的成长,要让他们明确拥有一个更加正确的思想观念是多么的重要。要让他们感受到德育品质的良好行为带给自己的积极意义。使他们在接下来的德育活动参与过程中具有更强的目的性,让他们更加的愿意通过自己的努力,使优秀的德育品质彰显在自己的生活过程中。
        参考文献
        [1]周春艳.花开有声,以德育人———小学班主任德育管理规范[J].好家长,2018(A0):87.
        [2]王静.让课堂多一份和谐———谈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J].好家长,2018(99):17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