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品芳
厦门市第八幼儿园 福建省厦门市 361003
【摘要】:随着对幼儿园表演游戏教育价值研究的深入,使将爱与分享融入到中班表演游戏越来越受到关注。在对将爱与分享融入到中班表演游戏重要性认知的基础上,从幼儿和教师两方面指出幼儿园中班表演游戏的现状,进而尝试性地从表演游戏的元素入手,探索将爱与分享融入到中班表演游戏的策略,旨在通过将爱与分享融入中班表演游戏,在发挥表演游戏教育价值的同时,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和提升教师的指导力。
【关键词】:中班幼儿;表演游戏;“爱”主题;分享;策略
引言
幼儿园表演游戏是依托游戏活动主题幼儿通过肢体动作、语言表达、表情流露等形式,表现文艺作品的一种游戏活动,在表演游戏中涉及文艺作品中的相关元素,集中体现为内容情节、角色特征等因素[][1]。教师将爱与分享融入到中班幼儿的表演游戏中,不仅能在幼儿的活动中充分地体现表演游戏的教育价值,而且能起到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健康发展的游戏活动效果。
一、将爱与分享融入到中班表演游戏的重要性
(一)发挥表演游戏的教育价值
在中班表演游戏中,教师引导幼儿将爱与分享融入其中,能使表演游戏中所蕴含的教育价值得以充分地发挥。爱与分享作为表演游戏的融入元素,既能使中班幼儿的表演游戏由发展幼儿的语言,如口语表达、对故事内容的理解等,转变为蕴含多种教育教学因素在其中的系列性的活动内容。如在分享中包含着爱与平等的情感元素,幼儿懂得与学会分享,不仅有助于幼儿合作能力的形成与发展,而且能起到推动幼儿社会化发展的积极性作用[][2]。
(二)凸出幼儿表演游戏的主体性
融入爱与分享的中班表演游戏能起到凸出幼儿表演游戏主体性的活动效果。在融入爱与分享的中班表演游戏能有效地调整幼儿的游戏状态,即幼儿由被动性质的模仿活动转变为教师协助下的自主性质的活动,尤其是在表演游戏中强调幼儿的情感因素以达到凸出幼儿游戏主体性的活动效果[][3]。
二、幼儿园中班表演游戏现状
(一)幼儿状态
从幼儿园中班表演游戏的实际情况看,被动游戏状态是多数幼儿的表演游戏情况的反映,具体为幼儿在表演游戏中对话内容单一化,既没有根据故事情节调整对话的语调,又没有表现出根据情节的表情变化。幼儿园中班幼儿的表演游戏,需要教师有针对性的引导,尤其是在表演内容中融入和挖掘故事内涵与有价值的元素,既能达到丰富中班表演游戏活动目的,又能有效地调整中班幼儿的表演游戏状态。
(二)教师状态
部分教师尚未准确把握自身在幼儿园表演游戏中的角色定位,导致教师对中班幼儿表演游戏的有效指导的效果有待提升。一是在中班幼儿的表演游戏中,教师不是导演的角色,但要发挥组织者与引导者的角色,既要关注幼儿游戏中的细节与倾听幼儿间的讨论,又要使幼儿的表演游戏处于有组织的状态下;二是教师引导幼儿突破故事框架的束缚,鼓励幼儿在表演中注入新的元素,既调动起幼儿对表演游戏的热情,又充分发挥表演游戏所具有的教育价值。
三、将爱与分享融入到中班表演游戏策略
(一)强调中班表演游戏“爱”的主题
1.表演游戏内容
幼儿园中班表演游戏的剧本多以故事文学形式为主,而故事中不仅充满幼儿所喜欢的内容,也蕴含着“爱”的主题元素,如《猜猜我有多爱你》绘本中浓浓的亲情,《我讨厌妈妈》中兔宝宝对妈妈难舍难分的爱,《我是霸王龙》中爸爸妈妈对小翼龙深深的爱,《一直爱你 永远爱你》绘本中两只可爱的老鼠间既充满智慧,又温情感人的故事情节。教师可以在幼儿园中班表演游戏的主题中强调与凸出“爱”,使幼儿在充满“爱”的主题内容下展开表演游戏的一系列的活动,从了解表演游戏的内容,到熟悉故事情节体会故事情节中所蕴含的深厚情感,再到用自己的方式表演故事情节等,既能实现将“爱”的主题融入表演游戏的活动效果,又为幼儿在表演游戏中体会“爱”与感受“爱”的情感提供体验式的活动支持[][4]。
2.与幼儿实际生活紧密联系
对中班幼儿而言,“爱”的主题内容还是具有一定的抽象性,教师可以将“爱”的主题内容与幼儿的实际生活相关联,既符合幼儿形象化的思维特点,又为幼儿提升表演游戏活动效果提供策略层面的支持[][5]。教师将故事主人公的情感元素与幼儿的实际生活相联系,使幼儿通过换位思考以形成情感层面的共鸣,《猜猜我有多爱你》绘本中小兔子用各种身体动作与能见到的静物向大兔子表达自己的爱,就如幼儿与爸妈在生活中爱的表达。教师将小兔子爱的表达与幼儿的实际生活相联系,既便于幼儿体会到“爱”的元素,又能实现将爱融入表演游戏的活动效果。
(二)创设分享中班表演游戏活动目的
1.协同合作
教师可以通过表演游戏培养中班幼儿的分享行为。一方面,表演游戏中幼儿间和师幼间的协同合作,能使幼儿在游戏实践活动中认识到分享行为的意义。中班幼儿仍以具象化思维活动为主,表演游戏不仅为中班幼儿提供具象化思考的有效载体,而且还能为幼儿在做中在游戏活动中体验分享对活动的重要性。例如,在《小蝌蚪找妈妈》的表演游戏活动中,教师引导幼儿一同参与到表演游戏道具的制作中,幼儿能在通过协同合作的方式完成一件件游戏道具的过程中,体现合作分享的重要性。另一方面,表演活动强调通过体验形式为幼儿从内心层面理解分享提供支持。幼儿对分享意义的理解,不是建立在教师与家长说教前提下的,而是形成于活动体验的过程中[][6]。
2.重视幼儿在表演游戏中的创新
虽然中班幼儿在表演游戏中多以模仿行为为主,但幼儿也会在表演的过程中融入创新的元素内容,集中体现为幼儿在表演中融入自己的想法与实际的生活经验,如在角色对话中幼儿加入生活化的语言内容以表达对相关故事情节的理解,如在《有些时候,我特别喜欢爸爸》情景剧的表演中,幼儿会融入实际生活中与爸爸在超市购物、出游、打电话的情节。教师应重视幼儿在表演游戏中的创新元素,将创新元素视为幼儿对表演游戏活动目的的理解。例如,在《我有友情要出租》的表演游戏中,教师可以引导幼儿也想想困扰大猩猩的问题“我好寂寞,我都没有朋友,我该怎么办”,既是在指导幼儿从情感层面入手体会大猩猩的心情与故事情节,又是在引导中班幼儿进行换位思考。幼儿习得换位思考的内心体验感,不仅能使幼儿逐渐地理解其他人的想法,而且也学会推己及人懂得分享。
结语
将爱与分享融入到幼儿园中班表演游戏中,既需要教师及时调整表演游戏的指导理念以适应发挥表演游戏教育价值所需,又需要教师在表演游戏的指导中采取有针对性的策略和在实践中不断地探索,以促进幼儿综合素养的发展与提升。
【参考文献】:
[1]颜晓娟.课程游戏化背景下户外表演区的创设与指导——以“森林剧场”为例[J].教育界,2020(14).
[2]杨晓婧.“我想这样玩”之游戏评价与分享策略三招——巧用评价,促进幼儿表演游戏水平的发展[J].教师,2020(09).
[3]李政.谈谈如何在中班组织幼儿开展表演游戏[J].长江丛刊,2020(22).
[4]曾琳琳.表演游戏对大班幼儿合作能力发展的影响研究——以某县C幼儿园为例[J].河南教育(幼教) ,2020(07).
[5]洪淑敏.浅谈多元融合促进幼儿园表演游戏创意开展[J].儿童发展研究,2020(02).
[6]孙梦.戏剧游戏中幼儿创造能力的表现特点——以图画书《不莱梅的音乐家》戏剧游戏为例[J].儿童与健康,20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