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纯
苏州工业园区东沙湖小学 江苏省苏州市 215028
【摘要】:小学六年级是学生小学生涯的最后一年,其重要程度可以说是六年中最为深远的。教师应当引导小学生打下坚实的数学基础,一个好的数学基础可以为学生初中甚至今后许多学科的学习提供源源不断的推进作用。在种种数学素养中,最为重要的便是计算能力,因此笔者从小学数学六年级学生计算过程中的错误出发,分析其成因并提出相应对策,以进一步提高六年级学生的计算能力。
【关键词】:六年级数学;计算错误;成因及对策
【引言】:学生在小学阶段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不仅其接受的知识量不断增加,而且知识的内容日渐复杂、考察方式趋于多种多样,而由于学生个体的差异性,部分学生会因为知识难度的增加而接受困难,从而对学习产生了抗拒心理,或是对待学习态度不认真,到了小学高年级特别是六年级积攒出很多坏习惯。
在数学学习方面尤为突出的一点即是计算错误百出,而这种坏习惯对于数学学习来说是尤为致命的。大量的计算错误是数学失分的主要原因,长此以往六年级的学生也会渐渐对今后的学习失去信心。因此笔者以小学六年级数学人教版教材为例,分析了六年级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常出现的计算错误。
1 计算错误产生的原因分析
为了更加真实可信地表现小学六年级学生数学学习的情况,笔者以随机选取的100名学生(男女生各50人)的期末数学试卷为样本,统计出了一些常见的计算错误。
1.1 题目考察的复杂程度导致的计算错误
小学数学前期的学习内容主要为基础的四则运算,进入高年级之后才开始接触小数、分数、平均数等等较为复杂的概念。六年级上册人教版数学教材内容更是包括:分数乘除法,百分数,统计等。分数乘法和除法的学习是在之前学习整数、小数四则运算的基础上,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数四则运算能力以及解决有关分数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教材也安排了扇形统计图部分,让学生对于百分数有所认识。六年级下册难度加大:数与代数安排了第一单元负数和第三单元比例;空间与图形安排了第二单元圆柱与圆锥;统计与概率安排了第四单元统计。这些教学及考察重点内容都涉及到了大量的计算,新旧知识混杂、知识点全面升级,因此学生难免会出现计算错误。
经过抽样调查笔者发现由于学生由于对知识点本身掌握程度不高,会出现一些概念不清造成的错误。
.png)
随着教学的深入,学生倾向于投入大量的精力在攻克难题上,反而容易在最基础的知识点上出错。例一表现的问题在于这位同学对于分数混合运算中的通分定义没有掌握,抽样调查结果显示12%的同学出现了类似的问题,且50%以上的同学都表示自己在学习初期都出现过这样的错误。例二表现这位同学对于涉及到小数点的除法知识点掌握十分不牢固。
1.2 学生个人心理因素或书写习惯导致的错误
小学升初中是学生心理变化的重要时期,随着学生自我意识的逐渐觉醒,叛逆心理也逐步显现出来,这在六年级同学身上表现的尤为突出。面对升学负担、父母督促、自我期许三重压力,六年级学生在做题时偶尔会追求速度而忽略质量,在遇到数据较大、或者看起来复杂繁琐的计算题时往往会产生抗拒心理,因而无法全身心投入,导致错误率提高。经过我们对考试成绩不理想的六年级同学进一步约谈,发现这种情况存在25%。或是学生本身书写不规范,如小数点若有若无、数字书写潦草等等,都会导致计算错误,此种情况出现普遍率较高,每个同学身上都或多或少地存在过。
2 针对计算错误的教学策略
2.1 基础知识再夯实教学
针对概念掌握不清导致的错误,教师应当引导同学不宜好高骛远,对待基础知识态度应端正,有可能的话应当在检查完每天作业之后,定期随机细致抽查学生的基础题掌握情况,将对于基础知识的错误记忆尽早扼杀在摇篮里。还可以指导同学们学会错题整理,将同类型的计算错误整合在一个版块,定期回忆,同样的错误争取不能再犯。
2.2 增加思想建设 提高同学们对于计算的重视性
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想法,但更应当及时对于学生的厌学、不重视基础数学计算等心理进行指导,让他们意识到减少计算错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而为中学展开一个良好的开端。这要求教师多运用心理学的知识,循循善诱。
2.3 制定规则规范计算程序
虽然学生到了六年级已经基本养成了自己的书写习惯,但教师针对其错误的书写习惯还是要多加督促,严谨的学习态度是成功的一半。其次教师还可以建议学生们学会利用草稿纸,这不仅能让学生的每一个计算错误都有迹可循,更能让教师更加宏观地把握教学效果,从而进一步改进教学方式,促进学生进步。
【结束语】:错误虽小但反映出背后的问题却不容小觑,学生、家长、教师都应当重视计算错误,深刻探究其背后的原因,从而更好地促进学习。尤其对于处于六年级这个关键时期的同学而言,只有减少计算错误,才能为今后的数学学科以及其他学科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周娇娇.浅析小学生计算错误的成因及对策[J].中国校外教育,2012(13):72,103.
[2] 姚宗岭.小学生计算能力弱化的成因分析[J].中国教育学刊,2014(6):34-35.
[3]胡国灿.唯有找准病根方能对症下药——小学生计算错误的心理成因和对策[J].教育实践与研究,2012(5):13-15.
[4]李燕.小学生除法竖式计算错误的主要类型及错因分析[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