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凤
山东省安丘市景芝镇景芝小学
摘要:当今社会,生活条件富足,孩子也成为了家中宝,“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家长事事包办,同时,学生学业压力大,学校劳动教育未做到有效落实,导致小学生劳动意识不强、劳动能力弱化。基于此,本文对小学生开展劳动教育的意义和策略进行了探索和研究。
关键词:劳动课程;榜样引领;实践活动;家校合作
2020年3月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提出了劳动教育的总体目标,强调通过劳动教育,使学生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使其形成满足生存发展需要的基本劳动能力。那么,如何实现这个目标就成了我们目前要考虑的问题。
一、劳动教育的现状
伴随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直线上升,生活在新世纪的学生大多享受着衣食无忧的生活,他们从小娇生惯养,是父母的心肝宝贝,可谓“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书包父母给整理,房间父母给打扫,衣服父母给洗,饭菜父母给盛在碗里……父母为了孩子的成长,竭尽所能,面面俱到,事事包办。同时,“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驱使父母过分关注孩子的学业问题,学生除了要完成学校布置的学习任务之外,还要去参加各种学习班、特长班,压力繁重。孩子没有时间劳动,没有机会劳动,这便削弱了孩子的劳动意识和劳动能力。
除了父母“包办”和学业压力因素之外,还有一定的学校因素。很多学校的劳动教育课时少,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单一,劳动教育并未真正落实到实处,反而是以课代劳、以教代劳、以说代劳、以画代劳,孩子并未在劳动实践中体味到劳动的意义,有些学生甚至产生了不劳而获的想法。
二、劳动教育的意义
国家需要我们培养能够担当起民族重任的合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而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将劳动教育列入人才培养的整个过程,贯穿于生活的方方面面,将有助于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
学校进行劳动教育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一方面,劳动教育能让学生获取知识,体验劳动过程。学生通过劳动可以强健体魄,获取劳动技能,拓展思维,促进智力的发展,还可以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劳动教育也是学生品格塑造的过程,劳动教育,有助于磨砺学生的意志,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意识,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让学生能够敬畏劳动,尊重劳动者,用实际行动奉献社会。
三、劳动教育的策略
(一)完善劳动教育课程
课程是教育改革的核心,具有科学性和系统性的特点,是社会选择和社会意志的体现。要把劳动教育落实到实处,就需要构建完善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学校应该结合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发展特点,分层次制定培养目标和劳动教育课程内容。同时依托学校所处地域的周边环境,挖掘教育资源,开发校本课程,让学生切身体验劳动过程,获取劳动经验,培养学生的责任担当意识和社会服务意识。比如,组织低年级学生采集标本,让学生感受物种的多样性,激发劳动兴趣;组织中年级学生开展“家务小能手”“环保在行动”等活动,培养学生感恩意识和环保意识;带领高年级学生到田间劳作,让学生体验劳动的辛苦与快乐。在劳动实践过程中,教师要教会孩子正确的劳动方法,保证孩子安全,同时对孩子的劳动成果进行评价、反馈,让学生把所见、所闻、所想写在劳动记录卡上,教师可以借助网络平台,组织学生交流、分享。
(二)创新劳动教育方式
榜样引领,培养劳动精神。从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到中国“新四大发明”,从“铁人”王进喜到“最美逆行者”,这是劳动精神的传承和发扬。在新冠疫情爆发之后,84岁的钟南山院士,第一时间抵达湖北,坐镇指挥,身患渐冻症的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疫情当前,身先士卒。他们在坚守中散发劳动的魅力,他们的劳动精神鼓舞着每一个人。学校可以借助这种劳动模范人物视频资料,让孩子们更加直观的感受劳动者劳动的态度和精神面目,使劳动精神扎根于孩子们心中,使他们产生服务于人民、服务于社会的愿望。
丰富劳动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劳动兴趣。我们可以根据节日,制定劳动主题,开展丰富多彩的劳动活动。比如说,植树节,带领孩子们一起种树;清明节,带领孩子们寻找春天;劳动节,开展“最美劳动者”评比活动;世界环境日,带领孩子们捡垃圾,指导学生进行垃圾分类;重阳节,组织学生到社区、养老院等场所做志愿服务。通过这些活动,让孩子们发现劳动的美,感受“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真谛。
三、家校合作,养成劳动习惯
劳动教育还需要从学校延伸到家庭。只有亲身体验过劳动,学生才会对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的道理产生认同,才会热爱劳动、愿意劳动。有很多孩子,参与劳动的机会比较少,自理能力也比较差,面对劳动无从下手。这就要求我们的家长试着学会放手,让孩子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学会自我服务。同时,家长还要给孩子更多参与劳动的机会,家长做好劳动示范,支持鼓励孩子劳动,并引导孩子用劳动服务他人。比如说,教孩子包水饺,在包水饺过程中,家长和孩子能够享受这美妙的亲子时光,孩子在这融洽的氛围中自然也会对劳动产生好感,同时,孩子也学会了此项劳动技能,以后他们也会用这样的技能服务于更多的人。
总之,社会需要吃苦耐劳、踏实肯干、全面发展的人才,学校劳动教育应当与家庭、社会相结合,完善劳动课程,创新劳动教育内容和方式,将劳动教育落实于实处。
【参考文献】
[1]胡倩云.简述小学教育中劳动教育的意义[J].才智创新教育,2019.
[2]叶克表.让劳动教育落地生根——小学劳动教育新体系建构的探索[J].才未来教育家,2020.
[3]胡赟赟.新时代小学劳动教育的实践路径探究[J].教育科学论坛,2020.
[4]汪曼.开展小学劳动教育的策略研究[J].教师博览,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