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统编教材,落实“语文要素”

发表时间:2020/10/28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7月(下)21期   作者:楼少敏
[导读] 统编教材首次提出了“语文要素”这个概念,
        楼少敏   
        东阳市吴宁第一小学    

        【摘要】统编教材首次提出了“语文要素”这个概念,而“语文要素”主要体现在单元导语、精读课文后面的练习、略读课文前的学习提示及语文园地之中。精读课文后面往往有三道左右的练习题,蕴含着丰富的语文要素。统编教材六年级第三单元就是本册的阅读策略单元,这是本套教材第四次以阅读策略为主线组织单元内容。此类单元旨在引导学生学习并掌握基本的阅读策略,形成运用阅读策略的意识,成为积极的阅读者。语文课中怎样让“语文要素”在我们的课堂中开花结果,那就需要老师制定好核心目标,设计好教学环节,让学生在学中梳理学法,让“语文要素”落到实处。
        
        关键词:统编教材    语文要素   落实策略
        
        统编教材首次提出了“语文要素”这个概念,“语文要素”主要体现在单元导语、精读课文后面的练习、略读课文前的学习提示及语文园地之中。精读课文后面往往有三道左右的练习题,蕴含着丰富的语文要素。统编教材六年级第三单元是本册的阅读策略单元,这是本套教材第四次以阅读策略为主线组织单元内容。此类单元旨在引导学生学习并掌握基本的阅读策略,形成运用阅读策略的意识,成为积极的阅读者。
         统编教材的语文要素体现在单元导语、精读课文后面的练习、略读课文前的学习提示及语文园地之中。精读课文后面往往有三道左右的练习题,蕴含着丰富的语文要素。统编教材六年级第三单元就是阅读策略单元,这是本套教材第四次以阅读策略为主线组织单元内容。这册教材的阅读策略单元提出的语文要素是“根据阅读目的,选择恰当的阅读方法”,即不同目的,不同读法。基于此,教学六年级上册《竹节人》一课时,我考虑到这是本单元的第一课精读课文,而精读课又正好是阅读策略的示范与指导课。于是,我尝试着从以下几个方面落实语文要素,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聚焦课前提示,制定核心目标
        统编教材的语文要素为教师解读教材、设计教学目标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它将语文要素分布在各单元导语及课后练习之中,为教师设计教学目标提供了重要依据。课后练习的语文要素,直接揭示了本课的核心教学目标。记得有个专家是这样说的:“汝果欲写诗,功夫在诗外”。一个语文老师,要想上好一堂语文课,就要在语文课中落实语文要素。怎样才能让“语文要素”落到实处呢?老师就要把真正的功夫用在课前、课下,接触文本要学会陌生化解读。陌生化解读文本可以有以下措施:
        (1)素读。
        素读就是带着文本意识去读书。
        (2)解读。
          解读就是带着课程意识去阅读,从导语、单元目标中发现一级目标。
        (3)参读。
        参读就是带着教学意识去阅读,开发二级目标。
        
             
        
        于是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通读课文,初步学习带着目的有选择地阅读,体会这种阅读方法的好处。
        《竹节人》是这个单元的第一篇课文,学生初次接触“有目的地阅读”,初步感受怎样带着不同的目的阅读同一篇文章,懂得阅读目的不同,选择的阅读内容不一样,使用的阅读方法也不一样,很好地落实了“不同目的,不同读法”的语文要素。
        二、依据学生学情,落实语文要素
         六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比如,在浏览阅读材料时有一定的速度,在细读课文时,会一边读一边预测、一边提出问题,看看上下文中有没有自己想要的答案。只是同一篇文章还可以同时用多种文体的阅读方法是第一次接触。这节课就是课例引入实施不同目的不同读法的阅读策略,让“语文要素”开花结果。
        师:带着任务,再次通读课文,要一边读一边想:这一段与我要完成的阅读任务有没有关系?如果没有,那么就不用特别关注了;如果有,下一步则要仔细阅读。
(1)一读,了解制作指南
        出示自学要求:运用跳读法,提取出关键信息,完成竹节人的制作指南以及如何玩法。
        出示学习单:

                                           
                                           
         
        学生根据学习单,马上会选择自己有需要的关键语段,这样就很好地训练了学生有目的地阅读,运用阅读策略,提升语文素养。
        然后给足5分钟左右时间,反馈交流。                
        投影出示课文段落:
      
图文对照阅读。
        师:刚才同学们都已经进行了有目的地阅读,下面看看谁能顺利闯关?
        投影出示:
         
        





(2)二读,体会玩具乐趣
        ① 品低级玩法的乐趣
        出示自学要求:阅读第8——10自然段,圈画关键动词,有序写清“初级玩法”。
        

        师:初级玩法的动作要领是什么?( 嵌入、拉紧、一松一紧拉动 )圈出关键词,指导朗读。
        ②悟高级玩法的入迷
        出示自学要求:阅读第11——16自然段,圈画关键词句,有序写清“高级玩法”。
      
        总之,教师不仅是教材的执行者,还是教材的开发者。为了更好地适应学生的学习基础,落实语文要素,教师在教学中还可以对教材中的语文要素进行细化处理,让语文要素最优化实施。
        出示课后习题:
           
  
        课后题主要围绕“带着不同的任务应该怎样阅读这篇文章”这个话题展开,刚才我们已经完成了第一个学习任务,下面用自己喜欢的阅读方法学习其它两个任务。
        这样的课堂环节由扶到放,学生不仅了解了什么是“不同目的,不同阅读”的策略,而且在学习后面两个任务时进行了实践,提升了阅读素养,落实了本单元的“语文要素”。                                                                                                                                                               三、归纳梳理学法,提升语文素养
        阅读策略的单元,单元里的课文无非是例子的引入,正如“师傅引进门,修行在个人”。学习中要让学生归纳梳理学法,如何根据阅读目的选择合适的阅读方法,我觉得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种:
        (1)先略读,再精读。首先要明确阅读目的,然后大致了解文章内容,根据阅读任务找找重点。比如《竹节人的制作指南》这一目的阅读,你就可以先略去课文,然后能发现第3段讲的是如何制作竹节人。读读这段话,圈出重点词句,其它段落略读即可。这样,可以节约阅读时间,提升阅读效率。
        (2)关注段首尾,根据阅读目的选择性精读。一些文章中,段首尾就是文章的中心句,找准中心句,就能辨别关键内容。比如《开国大典》第四段首句“丁字形的广场汇集了从四面八方来的群众队伍”,通过这句话,我们就可以推测后边叙述的是丁字形广场上的群众。这样,我们就能根据阅读目的准确辨别出这段话对于解决问题是否有帮助了。
        (3)先跳读,再精读。比如《竹节人》中,要求体会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乐趣,可以采用跳读的方法,找出描写孩子们玩竹节人的段落重点阅读。
         统编教材的语文要素,为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构建了一张语文要素网。语文教师一定要用好统编教材,根据单元目标制定好核心目标,精心设计教学环节,让学生归纳梳理学法,在课堂中落实“语文要素”。
        
        
 参考文献:
《教学月刊》2019.7.8期刊   《小学语文名师》上海教育出版社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