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淑丽
内蒙古通辽市科尔沁区明仁实验小学 辽宁省昌图县 邮编:028000
摘要:阅读是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方法,学生通过阅读对语文产生认知,拓展语文思维。因此,随着基础教育改革不断深入,教师要打破之前的传统教学模式,利用微课等教学方式来进行语文阅读教学,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更加深切地感受到语文阅读的魅力,让学生更加喜爱阅读,提高阅读的效率,使学生更加喜爱语文,提高语文素质能力,从而不断地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让学生的综合素质也得到相应提高。本文基于小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提问技能探讨展开论述。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提问技能探讨
引言
小学生受年龄的影响,表达能力较弱,阅读作为小学语文教学重点环节,对培养小学生的理解认知与社交表达有着积极作用,所以很多语文教师会将教学重心放在阅读教学上。提问是检验阅读教学成效的方法之一,教师通过提问可以与学生形成良好的沟通,帮助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阅读学习情况及阅读能力水平。除此之外,当学生在课堂上无法集中注意听讲时,教师可以利用课堂提问活跃课堂氛围。总而言之,对于小学语文教师来说提高阅读教学提问技巧,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提高阅读能力,还可以提高语文教学水平。
一、阅读思维支架
“支架教学法”本质上是基于建构主义理论演化而成的知识理解架构,它既是一种方法也是一种思想——作为教学思想,“支架”的概念内涵、外延均来源于心理学家维果茨基创立的“最邻近发展区”理论,该理论认为,学习者当前所具备的能力与“潜在能力”之间存在隔阂,教师的职责是帮助学生消除隔阂,从“当前层次”向“更高层次”学习迈进——而隔阂的“最小程度”即可视为“最邻近发展区”,“支架”就是跨越最邻近发展区的工具。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搭建“阅读思维支架”,并非谋求传统“课堂传授”模式下知识水平“从低到高”的简单提升,而是旨在构建一种引导小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索阅读学习的机制,学生在这一“思维支架”下可以自行检阅文本、抽丝剥茧、由浅入深,无论独立语篇或是“互文阅读”中,都可以快速找到阅读规律和科学方法。显而易见,基于“提问策略”具备很大优势,其本身就是对语文阅读内容的分析途径,在学生个性化语文素养基础上,提出反映自身缺陷的问题,这样构建的“支架”更适合学生自身攀爬。
二、小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提问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提问是课堂活动的重要形式,但是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对问题的设计却缺乏技巧,影响了学生的阅读效果。例如,问题设计缺乏趣味性,单纯以认知教学为目的,使学生在进入文本前缺乏铺垫,难以调动积极的阅读心理,影响了学生的阅读动机;问题设计缺乏针对性,学生在接收问题的过程中出现障碍,难以把握问题中对文本的解读,降低了多重阅读教学目标在课堂中的渗透,导致学生的阅读过程出现偏差,降低了阅读效率;问题设计缺乏层次性,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缺乏相应的阅读指导,使一些“学困生”在提问中被边缘化,无法跟上教师的阅读指导思路,难以在问题的互动中获得成就感,影响了学生主体的课堂参与;问题设计更多的是“就事论事”,缺乏适当的拓展与发散,限制了学生的思考。针对这些问题,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运用灵活的提问技巧,为学生提供有效的课堂教学指导。
三、小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提问技能
(一)设计层次化问题
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提问过程中,应该根据教学进度、学生学习能力设计层次化问题,尽量将问题的覆盖面辐射到整个班级,保证每个学生都有回答问题的机会。
例如在阅读《少年闰土》时,学生在阅读完之后,教师可以先提问记忆型问题:“闰土这个名字的由来是什么?”通过浅显的问题引发全班学生的共鸣,让学生回忆闰土是个什么样的人?闰土的外貌又是怎样?然后再进一步提高问题层次,设计分析类问题引导学生深入了解闰土人物特点,比如教师可以提问:“闰土给作者讲了哪几件稀奇的事情?”学生在对闰土有了了解之后,教师最后可以设计一个开放性总结问题:“为什么作者唯独对闰土这位朋友印象深刻?”这类型问题教师可以安排小组讨论回答,看看哪个小组的答案最贴近实际,并给予一定的表扬,从而起到激励作用。
(二)合理选择问题类型,优化阅读过程
1.激疑型问题。所谓“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在小学语文阅读课堂上,质疑不仅可以使教师的教学指导策略有的放矢,更能够启发学生的独立思考,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并在主动探究的过程中激活学生思维。因此,在提问设计中,教师应善于采用激疑型问题,促使学生对文本主动产生疑惑[2]。例如,在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狐假虎威》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利用图片为学生呈现故事,并设计问题:“看了《狐假虎威》的故事,你有哪些疑问?”学生1:“这个故事成立吗?老虎为什么不吃掉狐狸呢?”学生2:“小动物们到底是怕老虎还是怕狐狸?”学生3:“为什么老虎会上当呢?”教师应对于学生主动提出的问题给予充分的认可,并引导学生带着疑问深入阅读,以实现学生对寓言故事的独立思考,并品味其中的深刻道理。
(三)构建宽松愉悦的阅读环境
环境对于人的影响是巨大的,这是因为如果人身处于轻松、愉悦、和谐的环境之中,那么就更加愿意畅所欲言,表达自己的想法,思维也会变得更加开阔,在看到阅读文本的时候,更能够调动自己的联想能力和想象力,不断地思考、分析和质疑。反之,如果处于一个紧张且压力较大的环境当中,那么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相对来说就会比较低,甚至完全丧失,学生并不愿意、也并不敢去提问,是因为怕受到其他同学的嘲笑,也是因为怕受到来自教师方面的批评和质疑。因此,我认为,在教育活动当中,如果想要培育起学生主动提问的意识和能力,那么,就需要构建一个更加积极良好、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在阅读教学环节当中同样如此。首先,每名教师都需要以更加积极的语言和态度去面对学生,当学生进行阅读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导性地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基于教学文本和阅读资料进行深入的思考,并在思考的基础上产生疑问。其次,教师则需要充分地利用面部语言和肢体语言的力量。在面部语言上,教师需要多多地给予学生肯定性的微笑和和蔼可亲的眼神,通过点头称赞的方式肯定学生的努力和问题,并且充分尊重学生的主观意愿。而在肢体语言上,教师则可以拍拍学生的肩膀,抚摸学生的额头,使得学生在紧张的氛围当中得以缓解,逐渐放松下来,更加愉快地进行思考和提问。最后,针对所有提问的学生,教师都必须给予鼓励,无论是提问的问题比较有深度,还是提问的问题幼稚甚至存在离题的现象的学生,教师的肯定对于学生下一次提问的可能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结束语
综上所述,现阶段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提问环节面临很多问题,而要想保证语文阅读教学效率,首先需要教师采取积极手段解决这些问题,设计包容性、开放性、发散性问题,针对不同教学课文设计层次化问题,激发学生回答问题积极性,提升语文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胡莉萍.小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提问技能探究[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9(06):217-221.
[2]唐敏.略论小学语文阅读策略——提问[C].成都市陶行知研究会.成都市陶行知研究会第七期“教育问题时习会”论文集.成都市陶行知研究会:成都市陶行知研究会,2019:195-199.
[3]朱思茵.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提问存在问题及成因[J].文学教育(下),2019(10):144-145.
[4]张雪.刍议阅读教学中的有效提问[J].才智,2019(26):86.
[5]马志俊.阅读与悦读——谈小学语文自主性阅读能力的培养[C]..教育理论研究(第十一辑).:重庆市鼎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19:150.
【作者简介】姓名:苗淑丽 出生年月:1972年4月 性别:女 民族:汉 籍贯:辽宁省昌图县 学历:本科 职称:一级教师 从事的研究方向或工作领域:小学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