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松林
山东聊城莘县明天中学 山东省聊城市 252400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影响进一步扩大,语文学科的改革已经提升了日程。在初中语文的教学改革中,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作为两大主要内容实际上在内容上存在着互补的关系,阅读能够为写作积累素材,提供写作技巧;而写作又能够促进学生对文章阅读的进一步理解。而如何将这两者统一起来做到相互促进、共同提升就成为了广大教师的目标。本文就是以此为目标,通过对阅读写作两者关系的研究,提出了几点具体的教学方法,希望能给广大教师以启发。
关键词:初中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策略
语文是初中教学中的三大主要学科之一,也是学生学习文学知识、提升文化素养的主要方式,承担着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和思维理解能力的重要作用。而在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占据了最为主要的地位,包含了语文学科的大部分内容,也是语文教学改革的重点所在。但幸运的是,这两种教学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是能够通过合适的教学策略来做到相互促进和共同提升的。因此,读写结合的理念就成为了很多初中语文教师的选择。然而,这一理念的实施却并不顺利,很多教师因为理解上的不透彻导致了很多问题的产生。因此,教师应该首先对读写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入研究,然后再结合具体的教学情况来制定出教学策略,从而达成有效促进学生能力发展的作用。
一、以读促写,讲解文章写作技巧
想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良好地开展读写结合教学,首先要从以读促写的方面下手,通过在阅读教学中有意识地带领学生分析文章结构、教学文章技巧等内容来为学生的写作积累知识。阅读教学之所以能够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就在于学生在阅读理解的过程中能欧获得很多关于写作的知识,包括优美的段落、巧妙的技巧等。而想要让这种作用发挥到最大,教师就要有意识地为学生传授这些内容,让学生建立起阅读与写作之间的联系。
比如,在《谈创造性思维》这篇文章的教学中,教师就要在讲解过程中有意识地让学生去观察作者是如何论证自己的观点。在文章的一开始,作者并没有直接说明自己的观点,而是先给出来一个例题,然后通过对这个例题的解读来说明了什么是创造性思维;接下来作者就接着这个话题,就创造性思维的条件来通过举例进行了论证;最后则对以上内容进行了总结,通过正反对比提出了人人都有创造力的论点。而通过这篇文章的教学,学生就能够从中学到引出论点的方法、举例论证的方法和对比论证的方法等内容,这些都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议论文写作水平的提高。
二、以写促读,另辟蹊径理解文章
想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良好地开展读写结合教学,教师还要从以读促写的方面来展开教学,让学生通过写作的方式来以另一种角度来理解文章。在文章的阅读理解过程中,由于学生语文水平和思维方式的限制,难免会遇到理解不透彻的地方。而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自己动笔为文章写个故事续写,或者对文章进行一番评价,从一个写作者的角度去看待这篇文章。这样一来,学生就会在这一过程中获得不同的感悟,对于一些问题也就有了新的理解。
比如,在《我的叔叔于勒》这篇文章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各个人物的心理,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对这篇文章进行续写,开动自己的脑筋想一想“叔叔于勒”最后会是什么样的结局,而“我”和“家里人”再回去之后又还会不会像以往那样谈起“于勒”。通过这样的续写,学生就能够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待文章,并通过现存的故事线索来推断文章走向,进而对文章人物的复杂心理变化有一番新的理解。
三、注重积累,鼓励学生课外阅读
想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良好地开展读写结合教学,教师也要鼓励学生多进行课外阅读,尽可能地丰富自身的素材积累和知识储备,从而促进阅读和写作能力的双重提高。无论是阅读还是写作都是一件需要积累的事情,而这种积累但靠着课本上的内容显然是无法满足的。因此,教师应该将课外阅读重视起来,并根据学生的理解能力或者教学内容为学生推荐合适的阅读书目,让学生能够在课外阅读中获得最大的收获。
比如,在《乡愁(余光中)》这首现代诗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向学生推荐一些作者的其他诗作,像是《天国的夜市》、《五陵少年》等,让学生体会一下现代诗的独特美感。而在学生进行了课外阅读之后,教师还要要求学生根据阅读所得尝试着写一首简单的现代诗,题目内容可以自拟,让学生自由发挥。通过这样方式,学生课外阅读的收获就能够被充分地发挥出来,并快速地吸收内化为自身的知识储备,为学生今后的语文学习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综上所述,教师想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良好的开展读写结合教学,首先要以读促写,在阅读中教学文章写作的相关技巧和内容;其次要以写促读,用另一种不同的角度去理解文章;最后还要重视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并将其与阅读和写作教学完美地配合起来。
参考文献:
[1]经鑫.核心素养视野下初中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的实践探索[J].基础教育论坛,2019(25):58-59.
[2]任瑞庆,郝静.初中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现状与策略[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9,39(20):5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