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技术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0/10/28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7月(下)21期   作者:贾晋
[导读] 多媒体技术使得教师有了更加新颖丰富的教学方式,
        贾晋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  内蒙古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010020

        摘要:多媒体技术使得教师有了更加新颖丰富的教学方式,在高中阶段,生物作为一个关键的理综学科,其所具备的庞大知识量与复杂的综合体系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更好的展示。基于此,本文将探究多媒体教学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高中生物;生物教学

1 高中生物多媒体教学的现状
        多媒体教学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已是现代教学的主要趋势,而在长期的高中生物教学多媒体技术的使用过程中,仍旧存在许多不合理的教学缺陷与漏洞,而这些相关问题也将会大大降低其课堂的效率。首先,是教师并未树立正确的多媒体教学观念,一方面是“多媒体技术”在高中生物课堂的缺失,教师没有运用多媒体深入生物课堂的授课,依旧注重传统式的“板书”课堂,另一方面是教师过于依赖现代多媒体技术,忽略传统课堂与现代技术的深度融合,使得高中生物课堂失去其教学的核心和本质。
其次,是教师对于多媒体技术的使用方式不合理、不规范,部分教师单纯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图片、文字等信息,所采用的教学方式过于单调且枯燥,进而使高中生物课堂并没有完全挖掘、发挥多媒体教学的最大优势,造成实际课堂缺乏一定的生动性和趣味性。
        最后,是教师与学生间缺少有效性的沟通交流,多媒体教学在多方位为生物课堂提供便捷性教学的同时,也使得教师和学生间的隔阂愈发明显,在课堂中教师只是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现播放相关教学资料,却减少师生间的课堂互动和问题交流,使得高中生物课堂的质量和水平急剧下降。上述现象均为现代高中生物多媒体教学中较为突出的问题所在,亟待教师通过优化多媒体教学,改善课堂授课模式实现高中生物教学的完善与发展。
2 多媒体技术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2.1 利用多媒体技术导入新课
        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课堂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果教师能够将课堂导入做得成功,学生便能够激发学习兴趣,迅速集中注意力,很快进入学习的状态。而教师课堂导入环节要想成功,离不开对多媒体技术的运用。采用多媒体来导入新课,将复杂抽象的内容利用各种形式展现给学生,让学生在刚开始接触课程时不会感到难以理解,会产生想再往下学习的兴趣,也就达到了课堂导入的目的。
例如在进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教学时,为了让学生能够深切地感受生态系统稳定对整个生物圈的重要性,可以在新课导入时,使用多媒体播放相关的新闻短片,如《生物圈Ⅱ号》,看完这个短片后,同学们能够在短时间内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有个大体了解,使相关课堂学习变得更容易,也为教师后续教学奠定了基础。这样的教学方式,使学生视觉上得到冲击的同时,脑海中也形成了记忆。可见,教师利用好多媒体技术导入新课,既能让学生对课程内容有较深的印象,也会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真正实现多媒体技术为课堂教学助力。但教师也要注意,使用多媒体导入新课时要把握好时间,若是让导入新课占用过多的课堂时间,反而不利于接下去的课堂教学。
2.2 利用多媒体技术攻克重难点
        高中不同于小学、初中,无疑各科的难度都得到了提升,课文内容时常生涩难懂,尽管教师想尽办法通过最容易理解的讲述教授难以理解的内容,还是会有学生仍存在疑惑,而就算学生暂时理解,也无法做到掌握的程度。因此,多媒体技术就成了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点,若教师能够运用多媒体突破教学中的重难点,不仅节约了教学时间,教学的有效性将会得到很大地提升。
例如在执教“神经系统的调节”时,其中“兴奋在神经元内与神经元间如何传导”是教学中的重难点。

学生难以理解兴奋在神经元内与神经元间的传导过程。为了解决这种情况,教师利用多媒体模拟:兴奋在“神经元内”与“神经元间”的电位如何变化以及突触内递质如何实现从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后膜的动态过程。观看后完这一过程,学生们能够在脑海中形成兴奋的传导路线,不仅对兴奋的传导过程有了了解,也能够把这些内容深刻记在脑海中,为教师解决了一大难题。
所以,多媒体技术对于帮助学生理解高中生物中的重难点起着很大的作用,同时,如何运用好多媒体对教师来说也是需要去探索的,教师需要能够制作出既直观又有趣的课件,同时也不能忘记对学生进行引导,只有把多媒体与教学相结合,才能更好地实现高中生物教学中重难点的突破。
2.3 利用多媒体技术实现实验模拟
        在生物学中,实践与理论是相辅相成的,对于大多学生而言,很多理论通过实验得出比起直接接受实验结果,印象会更加深刻。因此,高中生物课本中有很多的实验,但由于材料的限制,还有各种环境因素的干扰,实验往往达不到预期的效果,也会影响学生得出实验结果,而如果教师能利用多媒体来模拟实验过程,实验结果准确的同时又能给予学生最直观的感受,教学效果将会得到提高。
例如在指导“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这一实验中,叶绿体色素的分布从下到上应该是:黄绿色的叶绿素b,蓝绿色的叶绿素a,黄色的叶绿素以及橙黄色的胡萝卜素。但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会出现滤纸条上的色素颜色不明显或者每种色素之间的边界模糊等问题,与预期的实验结果有着一定的差距。面对这样的情况,教师若选择使用多媒体来模拟此实验过程,课件中滤纸条上的色素分布正常且颜色明显,学生们不但可以得到最正确的实验结论,也能够在模拟实验过程中发现自己在操作时的不足之处,以便进行及时的改正。因此,教师能够成功利用多媒体进行实验模拟,可以有效解决实验达不到预期效果的问题,也能够使学生更加清楚实验步骤。对于实验模拟过程的获取,教师可以选择上网下载,也可以选择自己制作,但模拟实验过程的制作并不容易,想要设计出精良的课件,需要其掌握相应的计算机知识,付出更多的精力,才能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2.4 利用多媒体技术实现课外拓展
        多媒体教学是以互联网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教学方式,利用互联网本身所具备的显著优势,构建完善的高中生物课堂。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最限度挖掘信息技术中深藏的丰富的教学资源,以多元化的方式搭载详备的课外信息资料,充实高中生物课堂,拓展学生的生物课外知识视野,提升学生的生物知识储备,以贴合素质化教育全面综合性人才的要求。
        比如,在授课《细胞的生命历程》的过程中,在课前准备阶段时可以在《Cell》、《Natrue》、《遗传》等学术杂志中摘取相关的研究论文与科学文献,将现代先进的研究成果与教材内容相互整合并进行深入性的课堂授课,针对细胞“增殖、分化、衰老、凋亡、癌变”等主要渐变发展过程,以动画的形式生动表现,使学生能直观明观察的细胞的发展历程。并赋予课堂新鲜感和生动性,从而对学生基础性的高中生物知识有着实质性的提升作用。
        利用信息技术中信息的广度与深度充实学生的生物学科知识储备,避免学生局限于课本教材内容的学习。而互联网中所蕴藏的极具先进性和综合性的现代生物研究成果与文献,可以让学生具备较为长远的学科认知发展观。
3 结束语
        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多媒体教学的合理利用对于教学的各个方面都具有相当大的效果,于教师,于学生,以及对于课堂本身都具有非常明显的有利特征。教师如果想多媒体能够在教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要对多媒体教学有着更深入地研究,使课堂质量更好,教学效果更好。
参考文献:
[1]张拓.多媒体技术在生物教学课堂中的应用[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9(12):156-157.
[2]卫华.对高中生物教学中多媒体技术应用的研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9(04):88.
[3]国钰婕,张静静.高中生物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优化运用[J].数字通信世界,2019(02):16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