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红梅
成都市简阳市射洪坝第一小学 641400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浪潮的来临,大众越来越关注基础教育的实践与建设,特别是在小学二年级的数学教学实践中,传统教学模式所留下来的弊端与素质教育理念之间产生了极大的冲突,这不仅导致了教学质量的下降,更会影响学生未来综合能力的发展,因此在数学教学实践过程中,作为教师有必要找出教学实践过程中潜在的问题,并采取有效手段加以解决,才能从根本上提升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本文也将就小学二年九数学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及解决方法进行深入的探讨。
关键词:数学实践;课堂教学;解决方法
引言:二年级对于学生而言是极为重要的一个成长阶段,经过一年级数学基础的培养,二年级数学虽然还没有脱离基础上的学习,对于学生数学思维能力上的培养是极为关键的,因此在二年级的数学教学中,教师一方面要将学生的数学基础打得更加扎实,另一方面也要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让学生建立系统的数学思维体系,从而为今后的知识学习做好铺垫,然而在现在二年级数学教学中,各种问题阻碍了数学教学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对于教师们而言如何解决数学教学实践中的问题便是最重要的课题之一。
一、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中的问题概述
(一)教学环境的缺失
传统小学数学教学由于对应试能力的强调,导致教师为了能够让学生在考试中获得更好的成绩,便会在课堂上向学生单方面灌输知识并要求学生当堂完成大量习题,这种应试教育模式虽然可以明显提升学生的成绩,但是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学生在课堂被动的进行学习,无法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在课堂上若是有新的想法或者问题也无法当堂提出,久而久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便会被消磨殆尽。此外,数学是一门极其强调逻辑性和思维性和学科,课堂上教师提到的大部分公式和图形都是从生活中提炼而来,十分抽象和精炼,若是教师没有对数学知识点进行趣味化讲解,形成对学生由吸引力的教学环境,必然会导致学生无法集中注意力,课堂效率自然大大下降[1]。
(二)教学方式的单一
传统小学数学教学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性,因此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讲,学生听”是最常见的授课模式,然而小学阶段的学生往往在思维上十分活跃,大量具有创新性的想法若是不能在课堂上有机会表达,便会使得学生丧失了一次思维锻炼的良好机会,即使是教师允许学生在课堂上表达自己的想法,但是只是经过教师的点评之后便没有了下文,这种单一的教学方式无疑会打击学生在课堂上的自信心,其他的学生也没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想法,使得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成为了形式主义的空壳[2]。
二、解决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实践中问题的解决方案概述
(一)创设合理有趣的教学情境
二年级年龄段的学生拥有无穷的好奇心和探索心,因此在教学情境的创设上也需要在符合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贴近这个年龄段儿童的习惯和心理特点,多媒体设备的使用则可以方便的解决这一难题,在数学教学中抽象的数字和图形对于学生而言在理解上仍然有一定的难度,而数学与生活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数学教师可以以学生的生活为主要切入点,通过将抽象的数字和图形与生活实际进行有机结合,并通过多媒体设备进行展示,学生在音频、视频以及其他形式的多媒体素材中便能获得多感官上的刺激,从而创设出轻松有趣的教学情境,除了多媒体设备之外,表演模拟、讲故事等方式也能通过多样化的感官刺激,让学生在创设的教学环境中激发出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
(二)学习方式的改变
传统小学数学教学中强调教师对课堂教学节奏和进度的把握,这就导致了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一致处于十分被动的状态,因此这种单向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必须得到改变,小组讨论模式则是改善学生被动学习状态的最好教学方法之一,在新时代教育理念的影响下,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必须得到确立,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需要起到对学生引导和启发的作用,在教学活动开始,教师可以根据课堂教授内容抛出一个话题,让学生进行自由发言表达自己的观点,随后教师可以将不同意见的学生分到一个小组中,让学生在小组进行讨论,这种教学方式几乎完全将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在小组中可以通过其他人的意见拓宽自己的思维,在今后遇到数学问题时,便能通过多个角度对问题进行思考,从而建立起立体化的数学体系,而教师只需要在学生讨论遇到瓶颈时进行适当的提示,便可以在最小的教学成本下完成教学任务。
总结:
综上所述,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实践中,现代的教学理念和传统教学模式的碰撞必然会产生许多的教学问题,因此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在积极融合现代教学理念的过程中,也需要对传统教学模式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保证学生在更为多样化的教学体验中完成对于数学的学习任务,并及时对教学模式进行系统化的调整和改良,只有这样,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的问题才能获得根本上的解决。
参考文献:
[1]石小玉.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及解决方法[J]. 杂文月刊:学术版, 2016(7):263-263.
[2]何少良.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及解决方法[J]. 明日, 2018(14):193-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