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剑
齐齐哈尔市第一中学校,黑龙江 齐齐哈尔 161000
摘要: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高中教育教学的发展也有了进步。历史核心素养是当今历史教学最为热门的理念,也是广大历史教师教学的新追求。历史核心素养涵盖了核心唯物史观,重在培养学生分析和利用史料的能力,让学生跨越时空了解人类发展历史,尤其是感悟民族奋斗历史,培育高中生的家国情怀。高中历史教师要合理融入国内外时事新闻,带领学生分析历史素材,培育学生的敏锐的历史分析和判断能力。
关键词:普通高中;历史学科;线上教学;行与思
引言
2020年春,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影响,各高中学校纷纷通过各种线上教学方式进行教学活动。线上居家学习给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带来了新的挑战,为了更好地帮助教师应对这一挑战,更快地适应线上教学,从线上教学组织实施、平台与资源选用、教学评价及学习效果反馈等方面对2020年春季延期开学期间历史学科线上教学情况开展调研,从调研结果来看,黑龙江省高中历史学科线上教学取得了比较令人满意的效果。
1重要性
在高中教学过程中,高中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同时历史也是各级教育部门重点关注的学科。以往的高中阶段历史教学任务主要是对历史知识的学习,随着新课标的提出,在历史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逐渐成为历史教育者们所需要重点思考的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引导学生利用自己所学的历史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本文从构建合理教学方案、引入问题驱动教学、创设以实践能力为基础的拓展活动方面入手,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深化学生的历史理解力,达到构建高效教学课堂的目的。
2普通高中历史学科线上教学的行与思
2.1充分利用历史教材,培养学生的唯物史观和时空观念
笔者认为唯物史观是历史学习的奠基石,可以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历史发展,立足于特定历史背景下分析历史史实,这是培养学生历史思维和分析能力的重要理论支撑。例如历史教师在教授“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这一课时,可以从教材中对秦始皇、李斯、商鞅的政治理念入手,结合典型历史事件进行分析,中央集权制对我国古代政治发展具有深远影响,一举奠定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统治制度。中央集权制的形成是基于特定历史背景下,正所谓是“分久必合”,秦朝结束了各国分裂割据的形式,统一了六国,为中央集权制的实施奠定了政治基础。秦始皇从政治、经济、文化三个维度进行中央集权,例如统一文字,奠定小篆在书写上的地位;统一了货币和度量衡;推行法家思想,制定严苛的律法制度;实施朝议和郡县制度,便于皇帝的管理。学生通过对教材的自主解读和探索,对于延续两千多年的中央集权制进行分析,辩证看待这种制度,在诸侯割据分裂的时代背景下,这种制度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多民族的融合,利大于弊。但是这种制度对于底层劳动群众的压迫比较大,在历史长河发展中会逐渐淘汰,民主制度才是历史发展的主流,学生在自主辩证分析的过程中提升了自己的唯物史观和时空观念。
2.2教学内容注重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在线上教学推进过程中,全省各高中历史教师结合线上教学实践,坚持五育并举,注重引导学生积极关注当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发展态势,学习广大医务工作者和抗疫志愿者英勇无畏、热血逆行的先进事迹,认真思考新时代个人与社会、环境、政府乃至世界密不可分、相互影响的关系。引导学生了解疫病防治的措施,掌握近现代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概况,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社会疫病下尊重人权与尊重生命如何结合、国家执政能力如何体现、人文关怀与法制约束的关系以及敬畏自然与科学发展的关系等大主题。
2.3融入历史名人事迹,弘扬家国情怀
中华民族英雄辈出,涌现了很多可敬的英雄人物,他们为民族独立、保家卫国奉献了一切,这些历史人物身上都闪烁着家国情怀。笔者认为历史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穿插历史英雄人物故事,例如,在讲解“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科技成就”这一课时,可以结合“两弹元勋”邓稼先,他放弃美国优厚的待遇毅然回国,舍弃小家扎根罗布泊荒漠,让中国第一颗原子弹成功发射,隐姓埋名28年。邓稼先一切以国家利益为先、钻心科研、一心报国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他因为核试验辐射罹患癌症以后,在病房内依然坚持指导我国核事业,这种为祖国利益放弃自己的忘我精神,更为值得每一个高中生学习。我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扎根稻田,一次次提升水稻产量,不仅保障了我国粮食安全,更是世界农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年逾九旬的袁隆平院士每天坚持下地做科研、钻研水稻种植技术,生活艰苦朴素,却利用自己的积蓄设立科研基金、资助大学生,展现了对国家教育事业的关注。这些时代楷模的身上都展现了爱国、奉献精神,这是当代高中生最为欠缺的精神品质,时代楷模身上吃苦耐劳、心怀家国的可贵品质可以陶冶高中生情操,有利于培育他们的家国情怀。
2.4以任务驱动线上教学活动开展
在线下课堂活动中,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要引导者与推动者,在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教师的认识与行为推动着学生学习行为的发生,然而在线上教学活动中,因为师生处在不同的时空状态,学生更需要教师的引导、推动和帮助,与线下学习相比,教师需要提供一些学习的支架,带动线上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帮助学生达成既定的教学目标。1.提供学习任务单,搭建师生互动的“支架”。学习任务单是教师在分析课标、钻研教材、了解学情基础上,为学生设计并提供自主学习任务来达成学习目标的一种支架。教师可以在课前为学生提供前置性学习任务单,任务单的内容着眼于教学的主要内容,遵循学生了解、认识、理解的认知规律,关注学生思维发展的过程。学习任务一方面推动教师转变教学方式,促进教学中师生互动的开展;另一方面,促进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合作性,在教师导学和学生自学的相辅相成中,实现从自我整理、合作探究到巩固拓展的完整学习过程。2.设计问题链,激活师生互动的思维点。线上教学有自身的特点和局限性,其中一个最主要的问题就是不能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但是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如果没有学生的参与,教学是不完整的。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层层设问,实现在云端、在线上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有效地突破这个难题。教师通过设计有价值的问题链,加强与学生的对话、互动和交流,通过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激活学生的思维。比如“顺乎世界之潮流”一课,在讲授19世纪90年代维新思想家康有为的主要主张时,设计问题链“康有为为什么要搬出孔子来?孔子招牌在当时有没有用”?在讲到向西方学习这个问题时,可设问林则徐、魏源和洋务派主张向西方学习,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和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派主张向西方学习,“相同在哪里?有没有联系的地方?是不是完全否定之否定?”通过这些问题链,创设学生思维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而且可以通过不断地追问和启发,以有梯度的问题和留白来引导学生进行逐层思考,增强学生线上学习的思考意识,吸引学生与教师在思维上呼应和碰撞。
结语
综上所述,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对于学生和教师都有着更高的要求。在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历史高校课堂构建中,教师应注重以构建合理教学方案、引入问题驱动教学、创设以实践能力为基础的拓展活动为出发点,规划教学内容,通过创新方式培养学生良好的历史核心价值观。
参考文献
[1]纪敏.基于核心素养教育背景下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构建[J].中国农村教育,2019(18):89.
[2]刘炜.核心素养视野下高中历史课堂的构建[J].课程教育研究,2019(04):141-142.
[3]陈飞.核心素养视野下高中历史课堂的构建[J].中国校外教育,2017(32):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