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为祥
云南省玉溪市新平县平掌中心学校653411
摘要:文言文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文言文教学是实现中国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在整个语文教学中,文言文的学习一直伴随着学生的学习生涯,是整个初中阶段学生应试教育阶段重要的过渡时期。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方法:预习;阅读;训练
在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中,文言文教学一直是教学的难点和重点,也是困扰着教师和学生的重要教学环节。文言文知识点一直是必修的考试内容,因此教师必须高度重视这方面的教学。长期以来,许多初中语文教师一直在探索提高文言文教学效果的途径,接下来笔者将从预习、阅读、训练三个方面进行详细地阐述。
一、课前预习,帮助学生温故知新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初中语文教学模式已由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学习。因此,为了给学生创造良好的自主学习氛围,教师可以开展课前预习环节。如今,课前预习已经成为一个非常重要和不可忽视的部分。课前预习通常是学生第一次接收新知识和独立思考的过程,这为后续教师的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开端。课前预习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理解新知识,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准备预习小卷,以这样的形式,避免盲目预习的现象。
例如,以学习《小石潭记》这一篇文言文为例,在学习这一课时,我将根据课文内容制定相关的预习小卷,我还会将上一篇文言文《桃花源记》的知识点也编写在预习小卷上,达到帮助学生温故知新的效果。如:一、温故:1、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翻译)2、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翻译)3、描写桃花源田园风光的句子是(填空)。二、知新:1、潭中怎样描写小石潭的石岸?(用原文回答)2、潭中怎样描写小石潭的石岸?(用原文回答)3、怡然不动,俶远逝,往来翕忽。(翻译)等等。通过预习小卷的方式帮之学生进行课前预习,不仅对新的文章内容有一个大概的了解,还能帮助学生巩固学习过的知识,从而更好地学习文言文。
二、通过阅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初中生刚接触文言文时,对文言文还是相对陌生的阶段,加上文言文和我们现在普遍的发音规则、字词含义都不一样,这就增加了学生阅读文言文的难度。如果学生想要学习文言文,必须把“阅读”这个词放在第一位,因此,为了使学生正确阅读,教师首先应该为学生准备模式化阅读。教师可以通过示范阅读加深学生的记忆,让学生掌握音节的停顿,教师也可以让学生一起读或者叫学生的名字进行阅读,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例如,以学习《桃花源记》这一课为例,这一课主要讲的是一个武陵渔人因一次意外,不小心闯入了一个世外桃源的故事。作者陶渊明将这个世外桃源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通过对比来体现桃花源的安宁与自由,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生活的不满之情。因为这篇文言文的内容大篇幅的写出了桃花源的美,所以为了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桃花源的独特和美好,在正式上课时我将这样为学生布置任务:“这篇文言文是陶渊明的代表作之一,而这篇文言文讲述的故事也非常有趣,那么你们想知道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么?”通过一个导入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随后我将进行范读,在这个过程中我要求学生们把不认识的字标记上拼音。我将给学生们10分钟的时间自行阅读,在这个过程中我将到学生们之间指导学生哪些字是容易被搞混的,为学生答疑解惑,随后让学生们进行齐读,因为这篇文言文读起来朗朗上口,所以很容易激发起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三、加强训练,巩固学生学习成果
作为一种传统文化,文言文一直流传至今,学生需要记住的知识点很多,多义词也经常出现,为了帮助学生正确区分,教师可以通过练习的方式帮助学生巩固这些内容。教师可以对这些内容进行分类,如名词、动词、形容词等,将这些零散的内容分类,将相对零散的知识点系统地整合在一起,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训练,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点。
例如,以学习《记承天寺夜游》这一课为例,这篇文章的作者是北宋著名文学家苏轼所创作的一篇散文,当时的苏轼被贬到黄州任职,对着美丽的月夜表达壮志难酬的心情,同时表现了苏轼的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为了帮助学生巩固这一课,我会针对本课的内容出一张小试卷,这不仅是为了检验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成果,还能让学生对学过的知识进行温故而知新,加深这些知识在学生脑海中的印象。在正式上课时,我先给学生10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完成试卷,写完之后我将进行本课的讲解。在这个过程中,我会让学生根据我所讲解的内容对照自己写的试卷进行订正,这样不仅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快速地掌握本课的重点内容,在订正的同时学生还会加深对知识点的印象,从而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如今,文言文的教学内容已不再局限于教材内容。传统的教学方法不仅使学生难以理解,也使学生难以接受。实际上对文言文教学不仅仅是让学生理解意义和词汇,也要明白文言文中包含的文化知识,并明白作者是通过文言文传递思想和情感的,也是培养学生欣赏能力的最佳时期,所以教师应以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为目的进行教学,为了让学生感受到文言文的魅力,教师应与时俱进,更新教学方法、教学内容。
参考文献:
[1]石海霞.谈初中语文课程中的文言文教学技巧[J].课程教育研究,2014(35):60.
[2]万永祥.初中文言文教学方法初探[J].甘肃教育,2014(08):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