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春勇
广东省广州市从化区吕田镇第二小学
摘要:阅读和写作是语文学科的“双翼”,二者密切联系,缺一不可。其中,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写作是阅读的升华。立足二者关系,在实施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做到读写结合,引导学生们在阅读中积累,在写作中理解,提升读写能力,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在本文中,本人将从设计读写教学目标,设置读写结合点,应用读写结合方式这三方面入手,就如何妙用读写结合,提升小学语文教学质量进行具体说明。
关键词:小学语文;读写结合;应用策略
有人形象地将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比作是语文教学的双翼。如此比喻,凸显出了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根据阅读和写作的特点,指出,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由此可以看出,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关系密切,互相影响。同时,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地提出了读写结合的教学要求。因此,在实施小学语文教学的时候,教师要应用有效的策略,将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结合起来,使学生们通过读写结合,提高语文学习质量。
一、研读课标,设计读写结合教学目标
众所周知,语文课程标准是教师组织语文教学活动的指导性文件,起着导向作用。所以,在组织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的时候,教师要深入地研读课标,挖掘课标中对读写结合教学的要求,建构对读写结合教学的准确认知,为有效地实施读写结合教学打好基础。语文课程标准中针对读写结合教学,提出了系统教学要求,要求着教师站在整体角度,先设定出读写结合教学目标,接着围绕教学内容,设定详细地阅读、写作以及读写结合教学目标,做到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在课标要求的指导下,我在组织读写结合教学的时候,一般先从整体入手,引导学生们通过阅读文本,把握文本的语言结构、思维逻辑等,接着,指导学生掌握语言结构、思维结构等细节内容。以语言结构为例,学生们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需要掌握句子、句群、构段等内容,之后将这些内容系列化地展现出来。如此设定的教学目标,不仅具有针对性,还便于给读写结合下一个明确的定位,为有效地实施读写结合教学打好基础。
二、挖掘教材,设置读写结合教学结合点
读写结合点是有效实施读写结合教学模式的关键和保障。不是说,在组织语文教学活动的时候,教师可以将教材中展现的任何内容,拿来引导学生们读写结合,如此会导致读写结合过于泛滥,甚至部分内容,有违读写结合要求,如此起到适得其反的效果。教材是实施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的依据。因此,我在组织语文读写结合教学活动之前,首先会读教材内容进行分析,挖掘、设置读写结合点。
1.立足学生兴趣,设置读写结合点
学生是读写结合教学活动的参与主体,在组织读写结合教学的时候,我会以学生的兴趣为切入点,探寻、设置读写结合点。以《北京的春节》为例,该内容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在现实体验过程中,学生们早已积累了丰富的春节经验,在现有生活经验的辅助下,学生们自然会对作者笔下刻画的老北京的春节产生阅读兴趣。立足于此,在组织教学活动的时候,我将春节习俗作为读写结合点,指导学生们在阅读过程中,搜寻从腊八到正月十五的春节习俗,并联系自身的经历,对自己体验过的春节习俗进行刻画。
2.根据文本情感,设置读写结合点
语文是人文性的课程,教学活动的实施不仅需要引导学生们建构与运用语言,还要驱动学生实现情感的丰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践行良好的行为。而且,教材文本是作者寄托情感的载体,每一篇文章都寄予着作者的所思所想。因此,我在组织阅读教学的时候,会以文本情感为结合点,引导学生们读写结合。以《狼牙山五壮士》为例,这篇文章通过对狼牙山五壮士,英勇的行为进行刻画,展现出了革命烈士身上坚强、无畏的英雄气概,寄予了作者对革命烈士的崇敬之情。在阅读到文章最后的时候,大部分学生会为五壮士气壮山河举动所感染,有所思,有所想,有表达欲望。对此,我在实施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以作者对五壮士的刻画为切入点,设计了读写结合任务,要求学生们思考,在这篇文章中,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对五壮士进行刻画的,这些方面展现出了五壮士身上怎样的精神。如此便于学生们细致分析文本,从内容到写法,理解文本,同时积累写作经验。
三、切身体验,应用多样方式实现读写结合
在设定了明确的读写结合目标,明确了读写结合点之后,接下来,教师需要灵活地应用多样的教学方式,将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结合在一起,实现读写结合,驱动学生切身体验,在理解文本,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过程中,提升读写能力。我在组织小学语文读写结合的时候,往往应用如下策略:
1.应用批注式教学策略
自古以来,我国的语文教学就强调“不动笔墨不读书”。一边阅读文本,一边动手记录,不仅可以实现对所学知识的积累,还可以实现阅读思考,实现读写结合。因此,我在组织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的时候,会应用批注式阅读教学策略。
以《匆匆》为例,在这篇文章中,作者使用生动的笔触刻画出了时间的匆匆流逝。抓住关键词体会时间的匆匆流逝,体会作者对时间流逝的伤感以及珍惜时间的情感,是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基于此,在组织阅读课堂教学的时候,我将阅读文本的权利还给学生们,引导学生们在自读文本的过程中,找出描述时间稍纵即逝的语句,抓住关键词,分析这些词句有何特点,展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将自己的体会记录下来。如此批注阅读,可以使学生高度地将注意力集中在文本上,且对文本内容进行深入思考,潜移默化地积累素材。
2.应用仿写教学策略
仿写是教师组织写作教学最常使用的一种教学方式,不仅可以为学生们提供写作素材,还可以大大降低写作难度,使学生们通过有针对性的模仿,积累写作素材和写作经验,潜移默化地提升写作能力。因此,我在实施读写结合教学的时候,会应用仿写教学策略,驱动学生们自主模仿。
以《匆匆》为例,围绕文本中使用到的修辞手法,我引导学生们仿写。比如,在讲到“燕子,杨柳,桃花……”这一句的时候,我先引导学生们反复阅读,读出感觉,分析语句特点,以及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接着进行模仿。
总而言之,在实施小学语文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在阅读和写作教学的关系指导下,应用读写结合教学方式,确定读写结合目标,设置读写结合点,应用读写结合教学策略,使学生们通过结合阅读和写作,提升读写能力。
参考文献:
[1]王富红,耿加红.小学语文课堂读写结合教学问题与策略探究[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18(10):19.
[2]陈玲.读写结合,扎实教好小学语文[J].中华少年,2017(17):5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