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兰英
广西南宁市宾阳县宾州镇宋村完小 530400
摘要:什么是拓展阅读?笔者认为拓展阅读就是以课文为中心,拓展到阅读有关作品的一种阅读方式,实施该方式有利于拓展阅读的范围、开拓学生的眼界、实现课内外的沟通,建构起立体化、综合化和体系化的阅读网。尤其是在办学条件差,家庭经济支撑不足,阅读环境差的农村小学,更需要教师克服外在的条件,发挥自身素养,为学生提供丰富的阅读资源,给予充足的阅读时间,创造优质的阅读环境,从而提升学生阅读能力,做好小学阅读教学工作。
关键词:小学语文;三年级课程;拓展阅读;农村小学
自笔者担任农村小学语文教师以来就发现了学生们在阅读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如理解能力差,阅读效率低,阅读时间少,尤其是阅读面窄、阅读量低这一问题,束缚了学生的眼界,影响了学生的思维。为此,笔者探索了改善的途径,如下所示:
一、进入学生心理,激发学生阅读兴致
阅读兴趣缺失导致学生逃避阅读、畏惧阅读,读不进去,笔者在分析这一问题时发现除了学生自身因素外,还因为教材或者教师提供的阅读文本不符合学生的口味,激发不了学生的阅读兴致,为此笔者提出了自己的建议:教师要从高高在上的“神坛”上走下来,主动接近学生,了解学生,理解学生,成为学生的朋友,探寻学生的口味并为之推荐广受好评的、能激发学生阅读兴致的课外阅读文本。
如,在阅读《带刺的朋友》这篇文章时,同学们被小刺猬偷枣的可爱模样所吸引,兴致勃勃的阅读完了整篇文章后还意犹未尽,为此笔者借助多媒体技术为大家带来了作者宗介华其他的文章,有《蜘网上的谜》《七月七,黄瓜架下听“信息”》《古地里的歌声》《鸟腿上的秘密》《皎洁的月光下》,充满童趣且篇幅适中,适合学生阅读。再如,学到《掌声》这一篇文章时,在笔者的要求下同学们阅读了文本内容,体悟到了纯洁的友情,把握了主旨。因为师生互相配合,阅读效率有所提升,节省出了教学时间,为此笔者为大家推荐了鲁迅先生写作的《少年闰土》这篇文章,文章中“我”与闰土的真挚友情与文章如出一辙,吸引了大家的阅读兴致。
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主动走进学生,摸清学生心理并为之推荐了课外阅读文本,既顺利地实施了课外拓展阅读教学工作,又激发了学生阅读兴致,值得教师们学习借鉴。
二、挖掘生活资源,加深学生阅读理解
受限于年龄,孩子们在阅读中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其中较为凸显的一个问题就是学生理解不了阅读文本,无法与作者达成共识,其实,笔者认为文本大多数来源于生活,它们或记录生活点滴或寄托美好意愿,亦或是展示高尚人格,与生活息息相关,拓展阅读文本也不例外,如果教师能认识到这一点,且能挖掘农村独有的教学资源,一定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基于此,笔者提出了自己的建议:教师要学会联系生活,挖掘农村特有的教学资源并应用到教学实践中,以期能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加深学生对阅读的理解,提升阅读教学效率。
如,在学习《燕子》这篇文章时,阅读活动一开始,笔者就提出了几个问题:燕子是农村常见的一种鸟类,那么你知道燕子大约什么时候出现吗?你能描绘燕子的外在形象吗?你知道燕子在农村生活中的寓意吗?有哪些故事讲述了燕子?这些问题充满了生活化气息,也能引发学生的回忆与思考,又能激发学生阅读兴致,完成文本阅读任务。按着这种教学方式,笔者实施了拓展阅读,用问题引导学生阅读了《燕子与乌鸦》《燕子绕梁》《燕子报恩》等文章,既有伊索寓言故事,也有中国民间故事,满足了学生阅读口味,提升了阅读效率。再如,阅读《纸的发明》这一篇文章时,笔者不仅布置了自主阅读活动,让孩子们了解了纸的诞生以及演变史,增加了学生的知识积累,还推荐了民间剪纸技艺发展演变史这一相关阅读资料,渗透了民族文化。
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挖掘了农村特有的教学资源,如生活中常见的燕子与剪纸技艺,在文本与生活之间建立了联系,加深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三、建立互助小组,完成课外阅读任务
在追问学生为什么不喜欢阅读这一问题时,笔者得到了各种答案:不想阅读,阅读不下去,总是被外界干扰等等,为解决这一问题,笔者遵守自愿原则,组建了阅读互助小组,即将全班学生分为若干小组,小组成员之间学习基础不同,学习习惯存在差异,学习能力各有千秋,因此能激发潜能,发挥优势,在互帮互助中完成阅读任务。
在阅读《在牛肚子里旅行》这篇文章时,作者把红头被牛吃掉的过程想象成一段旅行,可谓是想象大胆,思维奇特,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基于此,笔者实施了拓展阅读,为大家推荐了作者张之路其他优秀童话故事,如《野猫的首领》《找心眼儿的小猪》《一个哭出来的故事》《灰灰和花斑皇后》《老鼠药店》《大鼻头的故事》《傻鸭子欧巴儿》等文章,旨在扩大学生阅读量,培育学生想象力。考虑到学生能力有限,且阅读量大,笔者组建了阅读小组,以小组为单位测评学生阅读能力,且每个小组都设有小组长,组长对自己的组员负责,监督组员们的阅读进度并检验大家的阅读成果;同时组长也受到组员们的监督,以期发挥组长们的榜样示范作用。就这样,在监督、合作关系下,大家有了阅读的动力,能齐心协力地完成了拓展阅读的任务。
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认识到学生自控能力不足,总是被外界事物所干扰或者半途而废,主动放弃阅读,为此组建了阅读互助小组,让学生在互帮互助中完成拓展阅读任务,扩大阅读量,提升阅读效率。
四、实现读写结合,检验学生阅读成果
阅读与写作在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中分别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且通过阅读与写作活动锻炼学生“读”与“写”的能力也是新课改对教师提出的教学要求,为此需要教师探寻阅读与写作的关系,建立起学科内部之间的联系,实现教学效益最大化,为此笔者引进了读写结合教学理念,旨在在阅读中积累写作素材、学习写作思路,在写作中体现阅读意义,检验学生阅读成效。
如,在学习《守株待兔》这一则寓言故事时,惹人发笑的主人公、生动有趣且语言给孩子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此时有学生提出:还有没有类似的故事可以阅读?引发了大家的共鸣,见此情景,笔者为大家推荐了《揠苗助长》、《自相矛盾》、《郑人买履》《画蛇添足》、《刻舟求剑》等流传已久的寓言故事供大家阅读。当然,阅读是有目的的,那就是以读促写,建立起读与写之间的关系,提高阅读效率。为此笔者设计了预测文本、边读边写和随堂小练笔等活动。在预测文本活动中,笔者按捺住大家急于阅读的心情,要求大家从文章题目入手,假设自己的是作者,预测文章的主旨、涉及的素材以及写作风格等等,旨在锻炼学生的写作思路,激发自身阅读兴致。而在边读边写活动中,需要同学们拿起手中的笔,动起自己的脑,记录下自己的阅读心得,圈画出自己的阅读困惑,亦或是积累好词好句,总而言之就是阅读中汲取营养,彰显阅读的价值。而到了随笔小练活动中,同学们需要对上述寓言故事进行了拓展练习,在不改变原文意思的前提下拓展故事的字数,提升学生写作能力。上述活动结束后,同学们的读写能力都得到了提升,是一次成功的教学经历。
综上,实施拓展阅读的目的是深度挖掘教材文本,实现阅读的深度与广度双重提升,这就要求农村教师尽可能克服外在条件的束缚,突破教材文本的局限,让学生去阅读、去浏览,去提升。基于此,笔者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了上述几点建议,以期能为教师同仁们提供借鉴,推动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工作进度。
参考文献:
[1]陈金环.拓展阅读:课内阅读的有效补充[J].教学与管理,2013(20).
[2]陈红专.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浅谈[J].当代教育论坛(下半月刊),2009(08).
[3]赵国华,王艳玲.探究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