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有菊
甘肃省天水市甘谷县西关中学 邮编741200
摘要:古诗词鉴赏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一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上逐渐了解更多的诗词鉴赏知识和诗词鉴赏方法,使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能够自主解决诗词鉴赏的问题,促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进步与发展。本文主要从作者常识的解读、诗词关键词的辨析、修辞手法的分析、主题思想的体会等方面探讨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的教学方式。
关键词: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方式
古诗词鉴赏,需要让学生对古诗词中的语言文字运用以及表达的情感进行充分的理解,才能让学生正确理解古诗词的写作意义。而要让学生能够达到对古诗词信息的理解与认识,教师在教学中,还需要从作者的常识上为学生进行解读,让学生了解诗词的背景知识,这对于学生理解古诗词、体会诗词中的情感也有着积极的作用。因此,对于古诗词鉴赏的教学,应当从作者的常识上进行解读分析。
一、作者常识的解读
关于古诗词作者常识的解读,教师在诗词鉴赏课堂上,可以为学生讲述诗人的生平事迹、写作古诗词的背景。通过教师为学生分析诗词作者创作的背景知识,学生对于诗词创作的原因以及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也就有了深刻的了解。
例如,在讲授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这首词时,即可将苏轼的生平及写作这首词时的背景为学生进行介绍,让学生了解这首词的创作原因,从而对词中表达的内容、词的风格有所了解。在介绍时,教师可以从词前小序上着手为学生进行解读:“我们看这首词的小序,就点明了作词的缘由:丙辰年的中秋节,高兴地喝酒到天亮,喝到大醉,于是写下这篇词,同时思念弟弟子由,也就是苏辙。苏轼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家,当时由于与王安石的政见不同,自求外放,希望能够调任到与苏辙较近的地方做官,但是到达密州之后,这一愿望仍然没有实现,苏轼与苏辙已经分别七年,此时看到天上的明月,便生发出思念之情,由此做此词。”当教师为学生介绍了这一点关于作者的重要信息之后,便能够让学生了解这首词创作的背景,了解词所写作的原因,这能够为学生后期分析词的写作思想打下基础。此时,教师还可以为学生介绍苏轼写词的风格,让学生也能在后期分析词的时候,从词的风格上对词的语言进行分析:“苏轼的词有着一种旷达的精神,诗人情绪激昂,但是总会带有一丝悲伤,转而又能释然。我们来看一看这首词是否依然是这样的风格呢?”由此一问,还能将学生带入到诗词鉴赏的过程中,让学生在诗词鉴赏课堂上能够更加积极地融入其中。
二、诗词关键词的辨析
在诗词鉴赏课堂上,教师还应当从诗词中的关键词出发为学生进行鉴赏教学的分析,让学生能够抓住诗词中的关键词,能够对关键词的用法、含义、作用进行充分了解,从而使学生能够从关键词中分析诗词中用词的精妙之处。在教授学生对诗词中的关键词进行辨析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对诗词中的关键词进行替换的方式,让学生体会诗词关键词的作用,由此便能使学生理解诗人用词的关键。
在讲授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这首古诗时,教师便可以从这首古诗中的关键词出发为学生进行分析,让学生能够对关键词运用的巧妙之处进行体会。这首古诗中的关键词为“几处早莺争暖树”一句中的“争”字,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先让学生说一说这个“争”字在这首古诗中的含义,再让学生对这个“争”字进行替换,从而使学生理解“争”这个关键词的作用。因此,教师可在课堂上向学生询问:“大家觉得‘争’这个字在这一句中是什么意思呢?”此时,有的学生会回答:“‘争’在这里应该是指黄莺正在争抢暖和的树。”教师可以接着引导学生对这一情境进行想象:“大家觉得小鸟争树的画面怎么样?”学生经过对诗句内容的想象,便能够了解到:“场景一定非常热闹,充满春天来了的生机和活力,让人们觉得春光非常难得。
”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用其他字换掉“争”这个字。有的学生可能会说用“抢”“夺”这两个字,换上这两个字之后便能够发现,“抢”和“夺”这两个字的好胜意味太强,没有“争”这个字更能凸显出小鸟争抢向阳的树枝时可爱、欢乐的感觉。由此,学生便能意识到诗词中关键词的作用和运用的精妙。
三、修辞手法的分析
古诗词中有许多运用了修辞手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需要为学生分析诗词中的修辞手法,让学生了解诗词中修辞手法的运用的作用,体会诗人在创作诗词过程中对语言的运用方法。当学生了解了诗词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之后,教师还要为学生分析这种修辞手法的运用对于读者阅读诗词的感受和体会,由此学生便能了解修辞手法的运用作用。
在为学生讲授李白的《渡荆门送别》这首古诗的时候,教师便可以将诗中的修辞手法为学生进行分析,让学生了解修辞手法的作用。在这首古诗中“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这一句便运用了比喻的修辞,将明月在江水中的倒影比喻为镜子,将天上的云朵比喻为海市蜃楼。运用这种比喻的修辞手法进行诗词创作是为了表现诗人的想象。这首诗是李白出游的时候根据自己所见到的景色创作的,非常符合诗人浪漫主义的思想,也展现了诗人对于现实事物的想象空间,让读者在阅读到这一诗句的时候,便能够想象到相应的场景与画面。教师在教学时,需要将这些内容为学生进行分析解读,使学生了解比喻修辞在这首诗中的体现与运用方式,由此过程中,学生也能够对诗词鉴赏知识有更深入的认识。教师在为学生分析其他诗词的时候,也应当从诗词的修辞手法上为学生进行分析,并给予学生自己分析诗词修辞的时机,从而让学生能够学会从修辞方面进行诗词鉴赏的分析。
四、主题思想的体会
古诗词鉴赏教学中,诗词中主题思想的解读也是学生进行诗词鉴赏的关键。因此,在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中,教师也要让学生对诗词中的主题思想进行体会,让学生能够了解不同诗词中的主题思想,使学生能够自己分析并辨别出诗词中的思想。同时,教师还应当在诗词鉴赏中将同一类型诗词中的主题思想为学生进行讲解,以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诗词精神。
在教授学生鉴赏杜甫的《望岳》这首古诗的时候,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对诗词进行阅读,之后再让学生说出其中代表主题思想的诗句。学生在读过之后,便能够意识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一句是全诗的主旨。此时,教师便可以与学生共同分析这句诗的内含:“这句话字面意思是,最终登上泰山的时候,看到其他的山都会觉得其他的山矮小。体现出了诗人想要登临泰山,俯瞰万物的凌云壮志,表现出了诗人的心胸和气魄。”这样的具有哲理性诗句的古诗还有王安石的《登飞来峰》,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将两首古诗放在一起为学生分析其主题思想,让学生能够理解诗词中的主要内涵。在《登飞来峰》这首古诗中,体现哲理的诗句为“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教师在教学时,可以为学生分析这句诗中的内含:“不怕层层的浮云遮住远眺的眼睛,只因为站在飞来峰上。这一句的意思与《望岳》中的诗句相近,表现了诗人广阔的心胸和勇气,体现了诗人的无畏精神。”通过这样的分析,学生便能体会到诗词的主题思想。
综上所述,在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中,教师需要为学生讲解作者的常识知识,使学生对诗词的背景知识有所了解,促进学生对诗词的理解;需要为学生分析诗词关键词,让学生能够认识到关键词的作用及运用的巧妙,使学生能够自己分析解读关键词;需要为学生分析诗词中的修辞手法,使学生能够了解诗人对语言的运用的精妙,让学生能够分析修辞的作用;还需要为学生分析诗词的主题思想,让学生能够学会解读诗词的思想情感和哲理。由此,才能使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得以提升。
参考文献:
[1]王燕玉.基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古诗词鉴赏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7(50):60-61.
[2]徐崇明.同欲、共享、双程——谈古诗词教学的策略转变[J].语文教学之友,2017,36(12):31-32.
[3]常琤.诗词鉴赏与审美感知[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7(33):1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