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育技术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思考与探究

发表时间:2020/10/28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4月10期   作者:张宝升
[导读] 小学语文作为学生认知教育阶段的基础学科,
        张宝升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宾阳县宾州镇宋村完小 530400
        摘要:小学语文作为学生认知教育阶段的基础学科,打牢学生语言基础、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始终是学科教师教学发展的重点。将现代教育技术运用于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之中,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还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和能动意识得到加强,从而实现其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因此,本文作者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对现代教育技术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融合发展展开研究。
        关键词:小学语文;现代教育;课堂教学
        语文是学生语言学习的基础学科,对学生的语言发展、阅读理解、沟通交际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但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大多数的教师依然沿用传统的教育方式,忽视其学生的主体作用和兴趣培养,导致学生长期处于被动接受的学习状态,严重影响学生的主体发展。针对这一问题,本文从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发展现状、现代教育技术运用下语文教学的方法两个方面出发对此进行探究。
        一、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发展现状
        通过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活动的探访和调查,发现当前语文教学中大多存在以下问题:其一,课堂学习氛围不足。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充满积极、能动的学习兴趣,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课堂质量,打牢学生的学科基础。但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大多注重教材知识的传授,忽视其学生兴趣的培养,缺乏对课堂环境的构设,导致学生的主观参与感不强,进而降低学习的效率和效果。其二,教学方法不足。面对性格、认知、能力存在不同差异的学生,教师应及时采取有效的教学手法,以此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情需要,但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大多沿用传统教法,缺乏对教法的创新与丰富,导致学生的课堂效果存在不足。其三,课堂环节设置不当。部分教师在课堂环节的设计上未能从学生的实际学情出发,导致学生在环节的参与上和探究上存在迷茫的状态,这不仅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还阻碍课堂活动的有序进行。其四,师生互动不足。教师与学生作为课堂活动的主要对象,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尤为重要,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还能帮助教师采取切实有效的教学手段,保证学生的高效学习,但在实际的教学互动中,部分教师缺乏互动的意识和方法,影响其学生向教师的探询心理,阻碍其学生的认知发展。
        二、现代教育技术运用下语文教学的方法
        1、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俗话说:环境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第二个老师”。良好的教学环境,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实现其主动学习、自主学习的发展目标。因此,在语文课堂活动中,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创设适合学生学习和发展的课堂环境,以情入景、以景促学的方式,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使学生的主体意识得到增强,保证其学习活动的有效性,以此达到有效课堂的教学要求。
        例如:在《富饶的西沙群岛》的教学中,考虑到学生年龄尚小,对西沙群岛的富饶和美丽并不了解,单纯的以文字讲述和口语描述的话,缺乏直观的认知理解。对此,我借助多媒体投影技术,将西沙群岛的真实画面以视频、图片的方式向学生进行呈现,使学生直观、生动、形象的了解到西沙群岛的水产、海龟、海鸟等事物,激发学生对文章的阅读兴趣。学生看到丰富、多彩的视频资料后,都迫不及待地想要了解更多关于西沙群岛的内容,这时,我再将新知引入其中,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和课堂效果。通过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明确学生的学习任务,进而展开针对性的学习活动。
        2、构设图形教学环境,增强学生学习能力
        对于正处在儿童阶段的小学生,其抽象思维还未发育完善,这对语言信息的把握和理解产生一定困难。相较于传统的语言讲授,其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更加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发展状态,以其图形引导为方法,有助于增强学生对文章重难点的学习与理解,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

因此,在语文课堂活动中,教师可以将学生难以理解的重点问题或知识点,以图画或图形的方式进行呈现,使学生在具体的画面中增强自身的理解能力,引发学生的深度思考。
        例如:在《去年的树》的教学中,考虑到鸟儿与大树、树根、大门、女孩的四次对话是文章的学习重点,也是学生的学习难点。针对这一情况,我利用计算机投屏功能,将鸟儿的四次对话以动画的方式呈现给学生,并结合其鸟儿的说话内容和语态环境,构设以“寻找大树”为主题的教学环境,加强学生对文章重点的把握。学生通过直观的环境引导和生动的场景展示,分别感受到鸟儿的愉快、焦急、担心、留恋等内在情感,从而掌握文章的中心要点,增强其学习能力和阅读效果。通过图形教学环境的构建,不仅使学生的思维意识得到加强,还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和阅读效果得到提升,从而达到有效学习的目的。
        3、引入趣味游戏环节,提升学生学习体验
        在传统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大多以引导阅读、强化练习为主,其课堂活动单一且枯燥,无法有效激发学生的主体能动性,提升学生的课堂体验。借助于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将趣味游戏运用其中,以学生喜爱的游戏活动作为载体,引导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学习方向,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体验。因此,在语文课堂活动中,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学情变化,合理引入趣味游戏环节,调动学生对语言知识的参与热情,使学生的主观意识和学习活动得到有机融合,实现其寓教于乐的学习目标。
        例如:在《大青树下的小学》的教学中,考虑这节的生字词较多且理解且为困难,为了加强学生对生字词的记忆能力,我利用PowerPoint软件将本课的生字词制作成电子课件,并采取游戏抢答的方式,让学生分组进行抢答,如“汉”字,汉族、汉字、男子汉等,不仅能加深学生对文字的理解效果,还能拓展学生的认知范围,增长词汇量。学生听到游戏规则后,都纷纷的举手抢答,并“绞尽脑汁”地想出更多词汇,学习氛围浓厚。在游戏地过程中,有些学生凭自己意象词汇进行组词,让人啼笑皆非,对此,我及时纠正错误词组,保证学生正确的学习思维,避免无效学习的现象。通过趣味游戏的引入,不仅使学生的语言基础得到巩固,还使学生的学习体验得到提升,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
        4、保持协作互动交流,优化学生学习方式
        在传统的学习活动中,学生大多局限于固定的课堂时间和教室环境,缺乏对外部知识和自主探究的学习渠道,这不仅对学生的学习思维和主体发展产生一定的阻碍,还使师生的互动交流存在障碍,影响其学生的教育发展。因此,在语文课堂活动中,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的及时性、丰富性、协作性等特点,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展开自主学习活动,保持师生协作的互动效果。如在《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的学习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借助微课资源展开自主学习活动,从中了解“什么是金色巴掌?”“为什么水泥道上铺满金色巴掌?”“作者在上学的路上看到了什么?”等内容,强化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时,学生和教师可以利用QQ、微信等沟通软件,及时反馈和解决阅读当中的问题,保证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性,增强学生的阅读能力,实现其自主学习、有效发展的培养目的。
        综上所述,通过对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课堂教学环境的构设、趣味游戏的引入以及协作互动的开展,不仅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热情得到激发,还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课堂体验得到增强,既能夯实其学科发展的基础,又能提高学生的语言水平。同时,创建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实现学生自我发展的目标,进而达到有效课堂的教学目的,这对促进学生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赵岩.现代教育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吉林教育,2017(43):69-69.
        [2]冉红光.浅谈现代教育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读写算:教师版,2017(11):71-72.
        [3]吴敏,张家荣.小学语文教学中积极运用现代教育技术[J].教育科学(引文版),2017(1):177-17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