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彩薇
四川省雅安市石棉县七一中学 625400
摘要:在中小学教学活动中,要想提高教学有效性,保障教学效果长期稳定提高。就需要师生的共同合作,教师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和课堂环境,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保障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本文集围绕初中语文教学活动,就生活化教学方式的实际展开提出相应的建议,以供广大一线教育工作者阅读。
关键词:初中语文;生活化教学;教学模式;教学实践
语文学科是我们每个人从接受系统教学来说最为基础也最重要的学科,生活化教学对于语文学科来说,优势十分明显,其不仅可以将当前语文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有效的解决,还有助于降低以往授课过程中的教学难度,让学生以更加贴近生活的方式去学习和掌握知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当前初中语文授课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一)教师教学理念落后,教学模式单一刻板
在目前的相当一部分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都存在着遵循守旧,固执己见的教学理念,其仍然坚持应试教育的授课方式,忽视了素质教育理念的本质要求,更加与目前新课标改革活动相悖,传统授课方式和教育理念的实际应用,不仅导致语文课堂授课模式的单一和刻板,还极大地限制了学生的学习范围,缩小了语文学习面,久而久之,就会导致初中语文教学活动实际效果的停滞不前。
(二)课堂氛围缺乏趣味性,学生学习兴趣不高
语文学科对于学生来说,其并不如其他学科来的有吸引力,汉字是学生从小就熟悉并且应用的文字,对于学生来说,新奇性不够,吸引力也不高,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相较于其他学科来说明显较低,而许多教师也并未转变授课方式,板书授课,口头讲解,死记硬背成为其实际教学和督促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这在很大程度上也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严重的还会导致学生产生抵触和逆反心理,阻碍授课效果的提高。
(三)学生对语文学科普遍轻视
许多学生对于文学科的认知仍然处于错误的范围内,其认为只要记住字词,背过重点课文就可以学好语文,所以在自身学习的时间安排上,往往将语文学科放在后面,将精力过多的放置于数学,英语等学科之上,这样的学习态度和方式对于学生自身语文素养的提高十分不利,影响综合能力的培养。
二、生活化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实际应用探索
(一)教师可以用生活小实例进行课堂导入,吸引学生课堂注意力
一个具有趣味性和新颖性的课堂导入对于授课效果可以起到很好的保障和促进作用,在初中语文学科的课堂导入环节,教师就可以通过利用生活中常见的小事再结合课本教材进行课堂导入,将课本与生活相联系,拉近语文与实际生活的距离,增加课堂的人情味儿,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和参与兴趣,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让学生尽快进入语文学习状态,对后续教学活动的有序推进打好基础。
(二)通过生活化教学开展阅读教学
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是语文学科几大重要教学目标之一,良好的阅读能力不仅可以让学生实现对阅读文本的本质理解,提高自身的文学素养和鉴赏水平,而且对于学生长久的发展也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比如在课文卖油翁到学习中,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先和学生一起对这边文章阅读,让学生将一系列动作描写,细节描写等标注出来,对于卖油翁的形象以及其精神有一个较为深刻的把握,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观察身边卖油翁真实形象,这样学生就可以将课本中的二维人物描写带入到实际生活中,更具有真实感和生活感,从而使得学生对文章理解更加深刻,提高阅读效果。
(三)通过生活化教学开展写作教学
写作教学也是学生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学生不仅会要说,还要会写会用文字表达,因此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至关重要,在敬畏自然这篇文章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同步融入进写作教学,并将其与生活实践联系在一起。具体来说,教师可以让学生深入实践,去发现我们身边的大自然和生态环境的变化,了解变化的原因,并要求学生以敬畏自然为主题,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从而进行写作训练,学生在即深入生活实际了解之后,写作目标更加明确,写作思路更加清晰,避免了无话可说,无字可写的尴尬状态,逐步实现自身写作能力的提高。
(四)将生活化教学与小组合作教学相联系
小组化教学方式可以和生活化教学有效融合,比如在罗布泊,消逝的仙湖这篇文章的授课中,教师就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利用课下时间和自己手头的学习资料,信息网络等途径和平台,搜集与罗布泊相关的文字记载或者材料,然后各自分工,对资料进行整理,比如通过文字描写,纪录片或者相关访谈等对文章的内容进行进一步的了解和认知,促使学习效果更上一层。
结束语:
生活化教学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可以起到很好的调动学习情绪,维持学习热情的效果。在初中语文学科的实际教学过程中,科任教师要灵活把握好语文与生活实际之间的联系,挖掘其中的共同之处,将语文融入生活,将生活实际带入课堂,二者相互影响,相互交融,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语文学习的乐趣,进而有效的提高自身语文综合能力和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 王晓张. 返璞归真--浅谈语文课堂教学生活化[J]. 新课程学习:综合,2011,(7):145-145.
[2] 孙春玲. 生活化初中语文教学方法的探讨[J]. 文理导航,2011,(12):4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