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浅析

发表时间:2020/10/28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4月10期   作者:窦贤良
[导读] 本文中的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注重从课堂教学效果以及学生学习能力两方面进行论述,
        窦贤良
        安徽省六安市裕安区西河口乡上海城开希望小学  237131
        摘要:本文中的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注重从课堂教学效果以及学生学习能力两方面进行论述,并在此过程中,运用游戏教学法、合作教学法、生活教学法以及实践教学法进行阐释,真正让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真正感受到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和成就感,促进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提升,最终达到增强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目的。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教学;有效教学;策略浅析
        在现阶段的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认为学生不具备较强的独立思考能力,并未为学生提供相应的思考空间,导致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差,学生则存在较为严重的“等、靠”心理。以上种种,皆不利于学生长远的数学学习发展。针对这种状况,教师在转变原有教学观念的基础上,真正打造以学生为主体的数学课堂,为学生提供展示他们才能的空间,让学生在此过程中,学会思考,学会实践,增强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增强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一、游戏教学法,增强课堂教学趣味性
        低年级的小学生年龄相对较小,他们喜欢玩。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将游戏引入课堂教学中,并为学生提供展示他们数学学习水平的空间,真正让学生在此过程中,获得游戏学习的成就感,增强学生的数学知识运用能力,真正发挥趣味课堂的作用,获得良好的游戏教学效果。
        例如,在讲授“加与减”这部分内容时,教师运用游戏教学法,即将不同的数学题,贴到长方形纸箱的六个面上。学生负责翻动这个纸箱,并迅速回答正面朝上的数学计算题。与此同时,教师可以组织成绩较好的学生,组建评判委员会,监督游戏学生答案的正确与否。更为重要的是,教师可以举办终极大比拼,让表现优异的两位学生进行此部分内容的比赛,真正为学生打造属于他们的舞台,调动整个班级学生的学习热情。在具体的执行过程中,教师注重从以下三点入手。第一点,讲授知识。教师运用多媒体,讲授此部分内容,并在此基础上,出设相应的习题,检验学生对此部分知识的掌握能力。第二点,创设游戏。教师创设如下的游戏:在一个长方形纸箱上贴上六道题,并让学生自行翻转。与此同时,教师规定学生的答题时间。值得注意的是假如学生连续打错两道题,则取消比赛资格。第三点,展示成果。教师运用文字的形式,对学生的游戏情境,进行简要介绍。小华翻动纸箱子,出现如下的题型:6+2=?他积极地答道:“8!”与此同时,评委会学生举出“正确”的牌子。
        二、合作教学法,增强课堂教学高效性
        合作教学法的优势在于让学生进行相互配合,并在此过程中,激活学生储备的数学知识,增强课堂教学的高效性。与此同时,在开展合作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选择难易适度的内容,开展此部分的授课,真正让更多的学生加入此部分知识的的学习中,增强整体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例如,在讲授“认识图形”这部分内容时,教师运用合作教学法,让学生三人一组,其中一人负责用语言描述图形;另一人负责猜测相应的图形;第三个学生负责在黑板上画出对应的图形。教师根据学生答题数量,选择表现最为优秀的小组,并给予每一位成员相应的物质奖励。在具体操作的过程中,教师分以下步骤执行。步骤一,讲授知识。教师运用多媒体,讲授各个图形的特点,并将之与生活中的物品进行对比,让学生更为直观和形象地掌握此部分内容。步骤二,划分小组。在小组划分的过程中,教师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并充分考虑学生的主观意愿。与此同时,教师根据实际的合作需要以及教学内容,在小组中设置表达员、猜测员以及绘画员三个角色。步骤三,展示情境。教师运用文字的形式,对学生的合作情境,进行简要描述。下面这组学生的猜测目标是长方形。

描述员说道:“你可以通过观看小亮桌子上的铅笔盒,猜测这个图形的形状!”猜测员说:“长方形!”绘画员迅速地在黑板上画出长方形。通过运用合作教学的方式,教师既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又让学生在此过程中,从多角度对数学知识进行描述,真正促进学生的数学理解能力、运用能力的提升,获得良好的合作教学效果。
        三、生活教学法,培养学生的数感意识
        数学是一门具有生活性的学科,需要学生具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和现象分析能力。小学数学教师可以运用生活化的方式,开展此部分内容的授课,并在此过程中,让学生从生活的角度,对数学知识进行探究,从而真正理解数学在生活中的内涵,培养学生的数感意识,提升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质量。
        例如,在讲授“时、分、秒”这部分内容时,教师运用列举生活中小明妈妈做家务的例子,并让学生在此过程中,计算小明妈妈为家庭付出的时间,真正让学生从数字的角度,感悟妈妈为家庭的点点付出,让学生逐步树立数感意识。在具体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注重从以下几点着力。第一点,讲授知识。在开课后,教师讲授时间单位的认识,并在基础上,让学生掌握时间单位的换算规律,为下一步的解题打下知识基础。第二点,创设问题。教师出设如下的问题:小明的妈妈除了每天上班外,还要承担做家务的重任。已知小明的妈妈早晨做饭、洗碗以及送小明上学的时间为40分钟;中午做家务以及接送小明上下学的时间为40分钟;晚上打扫卫生、做饭以及接小明下学的时间为100分钟。小明妈妈一天做家务的时间为多久?一个月呢?一年呢?第三点,实时引导。教师进入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并针对有问题的学生进行启发性的引导,真正让学生在此过程中,掌握和运用相应的运算规律。第四点,展示成果。在大部分学生讨论结束后,教师邀请学生分享他们的探究成果。小洛积极地举手说:“小明妈妈一天做家务的时间为180分钟,相当于是3个小时。一个月按照30天计算的话,小明妈妈的做家务的时间为90小时,而一年的话相当于是1080小时,相当于是45天,相当于是一个半月的时间。通过计算这道数学题,我联想到自己的妈妈。我在日常的课余时间,应为妈妈承担相应的家务,减轻她的负担。”
        四、实践教学法,提升学生知识运用力
        学习知识的目的在于运用。在知识运用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提升对数学知识认知的广度、高度和深度,真正让学生感受到知识的实用性,并在此过程中,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本文注重运用实践的方式,开展此部分内容的授课。
        例如,在讲授“测量”这部分内容时,教师运用实践教学法,让学生测量身边的物品,并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分享他们的测量体验,真正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在具体执行的过程中,教师注重从以下几点,开展此部分内容的授课。第一点,讲授知识。教师拿出手中的直尺,一块与学生学习表示长度的单位,比如,米、分米、厘米以及毫米。第二点,出设实践任务。教师出设如下的实践任务:测量自己身边的物品,并精确到厘米。之后,教师让学生分享测量过程及结果。第三点,展示成果。在大部分学生实践结束后,教师邀请学生分享他们的实践成果。小洛说:“我测量的是一张A4纸的长度。这个纸的长为27厘米,宽为18厘米;我还测量了一根签字笔的长度,大约为15厘米。”通过运用实践教学法,教师让学生真正地在实践中,运用数学知识,感知数学知识,获得良好的实践教学效果。
        总而言之,在提升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过程中,教师应注重从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的教学特点入手,创设相应的教学模式,并在此过程中,真正构建与学生认知相符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潜能,促进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增强。
        参考文献:
        [1]毛丽佳.浅谈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中国校外教育.2017(21)
        [2]周昊.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6(19)
        [3]汪祝芳.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J].学周刊.2016(0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