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岩华
武汉市蔡甸区大集中心小学
【摘要】在数学课程实施过程中,评价是决定教育成败的因素之一。数学教学评价方法的转变是时代发展的需求,是发展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有效动力。在本文中,以中国“茶文化”为引,具体阐述如何在惯用评价方法的基础上,站在学生的立场,顺着学生的心理发展,用新型的评价方式,让学生想思考、懂思考、会思考。“茶成水亦香,法得教亦乐”,禅茶一味,评价有法。
【关键词】数学教学评价 评价时机 评价方法
在数学课程实施过程中,如何在惯用评价方式的基础上,用新型的评价方式让学生想思考、懂思考、会思考,养成思考的习惯。这个问题成为了我过去两年的探索主线。“茶成水亦香,法得教亦乐”,下面我将以“茶”为引来阐述探索心得。
一、茶色——探评价时机
绿茶——不发酵的茶(发酵度为零)味清、形美。数学课堂中的即时性评价不正是绿茶的模样吗?即时性评价,是指在特定的教学情景中,教师对学生的行为表现给予即时反馈并作出评判的活动。数学教学是思维活动的教学,是复杂知识的建构过程。数学课堂中学生的每一次讨论、每一次思维碰撞,瞬间找到新的突破口时,即时性评价可以最大程度保留学生思维路径并激发学生深度思考。这一切就如“清早采嫩芽”,最大程度保留原色、原形。
红茶——全发酵的茶(发酵度为80~90%)味醇、香甜。布鲁纳说过“学生的错误都是有价值的,是教学的财富”,教师抱着允许学生出错的态度,利用延时性评价,让他们的思维有一个发酵优化的过程,定会制出醇美的红茶。“茗品悠承韵福娘,艳凝醇清入诗肠”,等待而生的延时性评价,既可以让教师更好地应对课堂生成,又可以让学生从反思中自我纠正,加深对问题的思考,对概念的理解。
二、茶香——探评价方法
陈建功先生在《20世纪的数学教育》一文中提出:支配数学教育目标,材料和方法的三大原则:(一)实用性原则(二)伦理性原则(三)心理性原则。据此三原则,我找到了对数学教学评价方法的探索方向。
(一)实用性原则
饮茶若对身体弊大于利,自然不会成就源远流长的“茶文化”。数学若是没有实用价值,也不应该编入教科书。如何更大程度地体现数学的实用价值?我在教授四年级上册《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最后一课时后,参考顾老师书中,表现性评价的方法,对学生将知识与生活联系能力方面进行了评价。
.png)
最终发现,我班上91.8%学生只用到了题目中提到的已知条件,并未结合生活实际,也没有编写相应的生活情境,75.5%的学生只得了语言和解题的2分。学生缺乏运用新知、联系生活的意识。得到这样地结论后,我每周都会进行一次表现性评价。学生需要有这样的将自己写作能力体现在数学上的机会。在学生梳理文字,思考如何提出问题的过程中,他们回顾了所学,融合了语言表达素养和数学逻辑素养。在学生遇到死胡同时,他们尝试反思、完善自己的问题,如此反复思考的过程,打开了学生的思路。
(二)伦理性原则
数学教材的编排,是螺旋式上升的过程,没有独立存在的数学知识点,数学教学提倡“前置性作业”,以预学单、小学生学习心理特点为基础,借助课前学习的方式来引导学生发挥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来完成尝试性学习。
在预学单的最后,我参考《数学教育评价方法》中,提到的自信程度表,我在结合学生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加以调整,转化为另一种形式,来监测、收集学生地进度和心理。
.png)
课后,通过对预学单的分析,有针对性地帮助及关注有需求地学生,在针对性个别辅导后,不自信的学生会慢慢产生积极的成就感,会慢慢转变自己的学习态度,对自己产生积极的认知。学生的成长需要等待,学生的转变过程是一个漫长的阶段。
(三)心理性原则
站在学生的立场,顺着学生的心理发展去教学生,才能满足他们的真实感,学生不发生任何真情实感的教学是没有价值的。陈建功先生说的极是,学生思维形成定势,是没有真情实感教学的必然结果。为了尝试改变这种模式,我参考查尔斯分析量表,在本班学情的基础上加以改善,制成评价贴,批改作业时碰到错题时派上用场,针对性分析学生错误的地方。
.png)
这样尝试之后,我发现学生解决问题的正确率慢慢在上升。从题目分析尺度表中,他们可以准确地找出自己的问题所在,今后做题过程中,就可以尽量规避错误。初显效果,后期我还想再解决问题后面加入态度量表评价。
三、茶韵——结束语
直接面向数学学习的评价,是学生真实表达自己想法的平台,是学生尝试将新知识运用到生活情境的舞台。这样的评价不仅可以直接反映出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程度,还可以切实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让数学真正走进学生的生活和内心。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会更多地从评价新视角入手,尝试探索具有实践意义的数学评价新方法。
遇水舍己,而成茶饮,是为师者;或嫩芽烘蒸,或挤揉酵存,是为评价时机;醒神益思,因势利导,是为评价方法。禅茶一味,“碧云引风吹不断,白花浮光凝碗面”,茶之路,坎坎坷坷,经历风雨的侵袭,接受采摘的痛苦,免不了日光晾晒、高温烘烤,方得馨香。评价有法,评价探寻之路,跌跌撞撞,免不了脚踏实地,免不了精进不休、集腋成裘,我们一直在路上……
参考文献
[1]顾泠沅.数学教育评价方法[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8.
[2]喻平.基于学生数学学习心理的课堂教学即时性评价[J].江苏教育.2014(1):19
[3]马雪飞.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即时性评价的误区与对策[J].新课程学习(上).2012(5):39
[4]刘鹏.浅谈延时评价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数学研究.2007(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