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数学有效教学

发表时间:2020/10/28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4月10期   作者:曾志谋
[导读] 高效教学的开展始终需要教师以学生的素质发展为重点,

        曾志谋
        江西省吉安市峡江县桐林中学 江西省吉安市 331413
        摘要:高效教学的开展始终需要教师以学生的素质发展为重点,将学生放在教学的中央位置。初中阶段的学生处在数学思维和能力发展的重要阶段,教师在践行新课标教学理念时,应当尤其注重对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本文从利用情境教学培养学生数学意识;利用个性教学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利用模仿教学培养学生数学语言;利用直观教学培养学生理解能力;利用问题互动发展学生数学素养五个方面对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数学有效教学展开讨论。
        关键词:数学教学;翻转课堂;教学实践
        近年来,国家之间的竞争与合作已经变为科学技术与创新力的竞争与合作,就个体来说科学技术的发展与进步也一步步的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只有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素养才能与社会的发展同步。其中,数学思维和能力可以为学生的各科知识的学习以及认识自然事物有更大的助力作用。因此,作为引导初中学生进行数学知识学习的重要引导者,教师应当在教学过初中注重对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
        一、利用情境教学培养学生数学意识
        数学知识与人们的实际生活联系紧密,但是经过教师询问和调查发现,有相当大的一部分同学认为现在所学习的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不是很紧密,对于以后的日常生活,有小学阶段的数学知识就足够了,这种思想严重扭曲了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一直开设数学这一门课程的价值。因此,教师在教学有关数学概念相关的知识时,注重了用了情境创设的方法,让学生的数学观念得到扭转,数学意识得到健康发展,促进学生的数学素养发展。
        例如,教师在教学“平面直角坐标系”一课时,就利用了情境展示的方式,让学生对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概念产生了深入的理解。如教师利用多媒体信息展示工具为学生展示了电影院中座位的排序。“我们都有去过电影院看电影的经历吧,电影院中的座位排序方式,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平面直角坐标系的知识。”“它是以横坐标和纵坐标计数的方式,来安排座位的。我们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也是如此。不过,我们的坐标系中有负数。”然后,教师展示了电影院中座位排序的“坐标系统”和平面直角坐标系例子。学生在参考情境学习本课的同时,意识到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中的需要紧密练习,学生的数学意识由此得到了发展,促进了学生数学素养的发展。
        二、利用个性教学培养学生数学思维
        数学思维不仅仅包含逻辑抽象思维,还有理论思维、分析思维等,是基于数学知识运用能力基础上的重要素质。学生越早形成数学思维,学生的数学素养发展限度越容易上升,且数学思维素养的发展,可以促进学生数学计算能力和其他各科知识学习能力发展。但是,不同数学学习能力和数学基础的学生,需要教师给予不同的指导。因此,尽量的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要求,利用个性化教学,通过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落实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教学观念。
        例如,教师在教学“应用二元一次方程组鸡兔同笼”一课时,鉴于不同学生对利用数学思维的能力不同,甚至部分学生不懂得利用数学思维进行问题的分析与解答。因此。教师由易到难的方式,为学生讲解了本课中的题目。教师由例题中数据的提取,以及数与数之间的关系的确立开始,引导尚且没有数学思维的学生开始习惯利用数学思维,一步步分析问题。然后,教师根据列出的条件,并结合二元一次方程组的知识,列出了与题意对应的二元一次方程组。没有数学思维应用意识的学生,跟随教师的思考步骤到此,加之教师对数学思维“数学思维就是一步步地分析,一点也不能着急,这样反而解题效率更高。”的解释,对数学思维产生了重视,并注重提升自身应用数学思维的能力,促进了学生的数学素养的进一步发展。
        三、利用模仿教学培养学生数学语言
        在初中学生群体中,有“会做题,不会说题”的状况。这是因为有些学生甚至认识不到数学语言的重要性,尚未意识到但数学语言是数学思维的载体。

用数学语言来表达现实世界,发现和提出问题,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感悟数学与现实世界之间的联系,还能帮助利用已经积累的数学经验去解决问题。但是,从现状来看,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亟待提高。教师可以利用“示范——模仿”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利用数学语言来描述问题,发展数学语言素养。
        例如,教师在教学“直角三角形”内容时,为了让学生习惯于用数学语言来进行思考,从而助力学生实现数学能力的提升,不仅下知识点讲授过程中运用了“逆命题”、“逆定理”、“线段”、“勾股定理”、“角平分线”等多个数学“术语”,更鼓励学生在进行习题分析时,利用数学语言描述题目以及思考过程,来锻炼自身对于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知识的学习。学生在模仿过程中,由语言运用代替沉默思考,学生的意识也随着语言应用方式的改变而改变,数学语言能力也得到了有效发展,为学生自身的数学核心素养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四、利用直观教学培养学生理解能力
        在初中阶段的数学问题解决过程中,往往需要学生运用良好的直观想象、抽象模型能力,来对“实际问题”进行数学化的抽象与条件分析,进而高效解决问题。这种数学理解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的数学能力发展上限。因此,要促进学生的数学能力稳步发展,持续发展,教师应当结合新课教学知识,利用直观的教学资料实现辅助教学,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
        例如,教师在教学“生活中的立体图形”一课时,为了让学生形成发展自身理解能力的自信心,同时提升自身对对数学知识自主理解学习的能力,利用了大量的直观资料。如教师结合以现实资料为背景的图片、视频等资料,让学生抢答自己脑海中抽象出来的几何体的名称。再如,教师展示援助、圆锥、正方体、棱柱、球的模型,让学生练习说出这几种几何体的名称。学生在直观的资料的参考下,其想象能力、理解能力都得到了相应发展,促进了数学素养的提升。
        五、利用问题互动发展学生数学素养
        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针对问题进行互动探究模式的学习,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思维潜力和创造性特点,有利于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持续发展。因为数学核心素养并不是某个单一的旭阳,因此,利用有效的学习方法,进行学生自身学习能力的提升,或者教师为学生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是学生在集思广益中进行数学意识、数学思维、计算能力等多种素养发展的重要途径。
        例如,教师在教学“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一次函数”一课时,为了让学生对数学概念有清晰的认识,对数学问题有解答的方法和欲望,利用问题,鼓励学生进行了主动探究式的学习。如针对题目:“30x≥300;30x≤900不等式组,求x的取值范围。”中的问题,让学生进行了主动探究。在针对不等式组的习题解答过程中,教师也组织学生首先以小组合作探究形式进行知识的探究分析,然后鼓励学生针对不同题目进行自主探究分析。针对问题互动合作探究的方式,让学生的数学思维、计算思维、解题能力都得到了充分发展,促进了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发展。
        综上所述,初中数学教师在践行新课标教学理念的同时,需要关注学生的学科素养发展需求,并通过教学活动的开展,致力于帮助学生发展数学素养。如教师在情境教学中,让学生的数学意识形成并得到发展;通过个性化学习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通过模仿教学,让学生的数学语言形成并得以发展;通过直观资料的展示与方法的展示,让学生的理解能力得到本质上的提升;最后,通过基于问题的互动,促进学生的数学素养得到更进一步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朱留宏.初中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根基初探[J].名师在线,2018(36):47-48.
        [2]林保光.基于数学素养的初中数学教学思考[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24):28-29.
        [3]周萍.初中数学核心素养及其培养策略探究[J].林区教学,2018(12):83-8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