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自伟 代蒙蒙
河南省周口市鹿邑县任集乡中心小学477281
河南省周口市鹿邑县任集乡中心小学477281
摘要: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积累知识并不是最终的目的,而是要掌握学习的技能,拥有举一反三、随机应变的能力。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组织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都是为了突出学生的表现,让学生掌握数学学习的技巧,推动学生的长远发展。教师利用生活、问题和实践,为学生点亮了前进的方向。
关键词:小学生;数学;自主;合作;探究
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是希望在课堂中突出学生的作用,让学生懂得怎样处理数学问题,怎样理解数学知识,增强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翁。教师用生活开启学生自主学习,能够将生活中的元素摆在学生眼前,让学生大胆联想,知道怎样结合生活来感悟数学知识;教师用问题开启学生的探究学习,将学生可能会遇到的障碍,提前告知了学生,使学生能够更加从容地处理,增强了学生的学习信心;教师用实践开启学生的合作学习,将学生汇聚在一起,为学生设置了共同的学习任务,让学生有了一样的奋斗目标,强化了学生的团队意识。
一、用生活开启学生自主学习——发展学生的联想能力
小学数学教师想要促进学生的发展,可以立足生活,用生活来开启学生的自主学习,发展学生的联想能力。在学习“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时,笔者为了使学生学会在生活中认识小数,理解小数的性质和意义,组织学生进行了课下预习,并创设了购物模拟活动,让学生在购物的过程中,熟悉小数的特点。学生一听说是模拟购物活动,都显得很积极,想要在购物中完成对小数的探索。学生先是利用课本知识,预习了小数的性质和意义,知道了小数末尾有0的时候,可以去掉,在整数个位的右下角添上小数点,前面添上0,就能化为小数的形式。学生带着这样的认识,进入了模拟购物的生活场景。学生在活动中,对商品的价格进行了观察,知道了小数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对小数的性质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增强了自己的预习效果,能够主动地参与到数学课堂中来。
二、用问题开启学生探究学习——发展学生的探索能力
小学数学教师想要促进学生的发展,可以立足问题,用问题来开启学生的探究学习,发展学生的探索能力。
在学习“折线统计图”时,笔者为了使学生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知道怎样绘制折线统计图,在教学中为学生设置了问题:什么是折线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有着怎样的特点?你知道怎样绘制折线统计图吗?同时,笔者还为学生提供了折线统计图的图例和某羽毛球商店羽毛拍每季度的销售额,让学生绘制出相应的折线统计图。学生带着问题对折线统计图案例进行了观察,分析了折线统计图的结构,发现折线统计图能够反映数据发展变化的趋势,方便人们预测。学生带着这样的发现,对某羽毛球商店羽毛拍每季度的销售额数据进行了观察和分析,画出了相应的折线统计图,并预测了下一季度的销售额,理解了折线统计图,形成了数学探索的思维。
三、用实践开启学生合作学习——发展学生的体验能力
小学数学教师想要促进学生的发展,可以立足实践,用实践来开启学生的合作学习,发展学生的体验能力。在学习“正比例和反比例”时,笔者为了使学生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含义,能够正确区分正比例和反比例,在教学中为学生罗列了不同的案例,并将学生分成了不同的小组,让小组之间竞争,看哪一组分析得又快又好。学生分组后,对相关案例进行了判断,利用课本所学知识总结了正比例和反比例的含义。对于有分歧的地方,学生并没有吵闹,而是用证据说话,利用课本、互联网、向教师询问等方式,确定了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概念,正确判断了正比例和反比例的相关案例,增进了团队间的默契性,懂得了遇事多沟通,多体验。同时,笔者对表现优异的小组进行了表扬,强化了学生的实践信心。
总之,本文通过用生活开启学生自主学习、用问题开启学生探究学习、用实践开启学生合作学习,发展了学生的联想能力,发展了学生的探索能力,发展了学生的体验能力。学生在与数学进行对话交流的过程中,不仅熟悉了数学的特点,也对如何解决数学问题有了新的认识,不再慌乱,而是能够冷静地处理,形成了勇敢面对的学习习惯,掌握了数学知识的使用技巧。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利用自己的力量对数学展开了分析,找出了数学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意识到了数学存在的积极作用,借助自己的学习完成了对数学知识的吸收;学生在探究学习中,发现了自己在学习中需要解决的问题,看到了知识汲取过程中出现的漏洞,对数学知识进行了深刻的复习,加深了对知识的印象和理解程度;学生在与其他学生合作的过程中,意识到学习并不是孤立的,而是要与小伙伴妥善沟通的,不能忽视其他人的意见,多取长补短,实现共赢。
参考文献:
[1]宋妮.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培养的方法[J].中国校外教育,2017(36):47.
[2]马福民.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优化策略[C].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7年“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7:183-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