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在数学课堂上积极性的有效激发

发表时间:2020/10/28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4月10期   作者:郭宁
[导读] 针对初中阶段的学生,教师更要注重自己的教学方式,
       郭宁
        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第三中学  710100
        摘要:针对初中阶段的学生,教师更要注重自己的教学方式,能够体会到他们这一阶段学生的心理变化,并且体谅他们的情绪波动,能够帮助他们缓解自己情绪上的苦闷,并且减缓对数学课堂的排斥感。数学学习本身就有一定就十分枯燥且乏味,如果教师再一味地忽略学生感受,长此以往,难免学生会对数学学习产生厌烦,成绩低下,从而导致恶性循环。如果教师把握不住课堂上的教学时间,那么学生就失去了接收信息的大部分途径,数学成绩自然下滑。
        关键词:初中数学;激发积极性;增强互动;小组合作;鼓励学生
        要提升学生课堂上的积极性,那么教师就不能忽略初中这一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不要用过于说教的言语对学生进行指导,这恰恰是他们最讨厌的,也最容易激起他们的逆反情绪。首先教师可以增加与学生之间的互动,通过交流去观察他们的学习情况,从而调整自己的学习进度;其次,鼓励小组间的合作,小组成员相互间不仅能够形成帮助监督作用,并且一个整体的小组任务,也可以使他们获得一种责任感,从而主动参与其中;最后,教师一定要进行鼓励教学,不能使学生产生畏难情绪,反而要帮助他们对数学学习的信念。
        一、增加互动吸引精力
        如果教师在课堂上只是一个人讲解,而不顾及学生的学习体验和学习情况,那么学生在这堂课中所扮演的角色,只不过是一个观众,去观看教师一个人的独角戏。这样学生毫无学习体验,对数学学习也没有参与感,所以教师一定要活跃课堂上的气氛。那么教师就可以通过互动使学生参与进来,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才能够观察学生的掌握情况以及他们的学习体验,从而调整自己的教学进度,并且针对那些发呆跑神的学生,也可以及时进行警告。
        例如,在教授“平方差公式”时,我会先给出学生几组算式,使他们计算结果并观察其中的规律。比如“(x-2)(x+2)、(2x+2)(2x-2)、(3m+2n)(3m-2n)”,使学生观察,是否两个任意数的和乘以这两个数的差,等于这两个数的平方差。然后使学生自己去探索这个猜想是否正确,它是不是具有一般普遍性呢?能不能够适用到每一个公式中呢?这样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他们会主动地探索其中的概念和相关的计算法则,对平方差公式有更深刻的理解。
        二、小组合作主动参与
        以往传统的学习模式,都是教师布置学习任务,学生被动的参与,这样学生丧失了学习上的主动性,所获得的学习效果也不甚理想。

所以教师可以开展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当任务以小组的形式呈现时,每个学生身为小组内的一员,都会有一种自然而然的责任感,而这种责任感会促使他们主动履行自己的义务。并且小组成员之间也可以相互帮助,相互交流,表达出自己的看法,同时吸收别人的观点,更重要的是,他们相互之间能够形成一种监督效果,从而督促每一个学生都主动参与进来。
        例如,在教授“鸡兔同笼”时,针对这节课的内容,往往更加考察学生的思维能力,能不能结合鸡兔的特点,利用之前学习过的二次方程组解答问题。比如我会先给学生一个问题,一个笼子里有5个头,16条腿时,有几只鸡?几只兔子?老师可以给学生不同的思考角度,比如利用画图法,逐步列举出鸡和兔的个数,计算相应的头和脚有多少,最终寻找到答案;也可以用假设法,先假设鸡或者兔子有多少只,再根据给出的条件,去计算剩下一个动物的数量。针对这些方法,教师都可以使小组逐个尝试,从而寻找到最优的解决方式。
        三、鼓励学生培养信心
        很多学生面对数学有很强的畏难情绪,比如看到一道题目,第一反应不是积极地解答,反而会被它的难度所击退。在这种情况下,教师更不能打击学生,这样会磨灭他们对数学学习的热情,相反,教师要展开鼓励式的教学,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和努力,并且当他们有进步时,及时进行表扬,这样可以帮助他们树立对数学学习的信心。只有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获得成就感和愉悦感时,他们才会愿意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主动参与,否则学生只会越来越厌恶数学课堂,导致成绩越来越低。
        例如,在教授“三角形的中位线”时,我会先画出一个三角形,在三角形的两个腰中间,画一条与底边平行的线,然后使学生观察,大小两个三角形有什么特点?使学生先探索这两个三角形的相似之处,能够结合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中位线”展开猜想,最后利用之前所学过的理论知识进行证明。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注重对学生进行鼓励教学,当学生尝试进行猜想时,教师就可以给他们指导,并且表扬他们的思维角度,这样学生会更有信心,也更积极。
        总之,对于初中阶段的数学课堂而言,教师一定要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他们课堂上的参与度,并且要考虑到初中阶段学生的年龄变化,青春期的到来难免导致情绪波动。首先可以增加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或者通过施加压力的方式,保证他们的精神集中;其次,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通过学生相互之间的影响和督促作用,带动他们参与到课堂中来;最后,教师一定要进行鼓励教学,帮助他们树立对数学学习的信心,不要有畏难情绪。
        参考文献:
        [1]苏满红.谈如何实现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J].中国校外教育,2016(31)
        [2]李平.关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分析[J].民营科技,2013(0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