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线上教学视域下的物理深度学习的思考与实践

发表时间:2020/10/28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4月10期   作者:买文萍
[导读] :通过名师工作室这一成长共同体实现生命的命的觉悟,
        买文萍
        新疆 库尔勒市28团梨华中学

        摘要:通过名师工作室这一成长共同体实现生命的命的觉悟, 在开发反思和探寻心智模式修炼过程中完善自己、提升自己,才能更好促进生命的发展。
关键词:深度学习;名师工作室

        兵团首个初中物理买文萍名师工作室(以下简称“工作室”)组建时,我曾对成员的学习做了一次调查,发现三种现象:一是学校的事务性工作占据了教师大量时间,教师很少能挤出时间进行学习;二是无论骨干教师还是青年教师,大多沉迷在名师案例的阅读中;三是成员所在学校也会推荐一些专业书籍,但往往被教师束之高阁或者交篇心得了事。于是,如何激发工作室成员的专业成长和深度学习,成为摆在我们面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尤其针对疫情期间的线上教学,工作室该如何应对笔者做了如下思考:
        一、学习场:工作室学习样态的另一种表达
        对于教育来说,这次疫情是“危”也是“机”。它对我们更好地思考未来教育的形态,如何理性看待“停课不停教、不停学"后出现的问题,用教育专业的视角应对这一挑战,并将这个过程中所形成的理性思考与实践经验带人未来的教学改革中发挥积极作用,值得每一个教育人深思。
        1、每周相约星期五
        工作室领衔人每学年都会开出书单,确定10本共读书目。工作室成员约定每周五晚上9点至11点半在QQ群中学习和讨论物理方面的某个主题,由不同成员担任主持人。一是主持人导读,大家在共读基础上进行参与式分享;二是聚焦事先提交的问题,大家围绕网络、期刊和书籍的学习讨论,解决一周物理网络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三是主持人汇集大家的见解;四是领衔人给予引领和指导,对成员的学习情况做相应点评; 五是对形成的学习实录做网络成果发布。
2、探索如何摆脱书本知识的局限,真正回应育人的时代要求,带领学生走向深度学习。
        疫情期间的线上教学,从教的方面来看,如果网络与屏幕仅是将教师呈现在学生面前,像在学生面前一样去“上课”,而本可进行的与学生对话的随机生成、目光的互动交流、学习表现的监控反馈以及课堂的组织管理都无法实现,且“精心准备的讲课”内容更统一,步调更一致,个体学习差异更难照顾,那么无论是多么优秀的授课者,多么精彩的讲述,其教学效能一定被减弱。
        从学的方面来看,在线网络无疑是一个“注意力分散大厅”。如果教的能力不能充分发挥,学的效果无法有效掌控,试图通过网络回到过去教室里的教学,显然不能解决有效学习的问题。
        针对此问题,在学习场域里,教师关注通过深度学习促进学生养成合作精神、创新意识、公民素养、实践能力以及责任担当意识和能力。以此为学习目标,我们一定不会错过全国人民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这一场大课带来的教育契机,我们要激发学生去思考如何对待生命、如何理解责任,是每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必修的人生功课。每个成员需要在坐标系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明确自己的方向,拾级而上。


        二、研究场:工作室梦想图谱的另一种实现
        课题来自问题,工作室成员围绕学生物理学习与教师教学中遇到的现实问题,开启了3年的研究之旅,使每个成员在理性思考与感性实践之间积极转化,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双向滋养。
1、从不同版本教材中梳理物理知识
        2018年开始,我们站在学生发展的高度关注教材、研究教材、设计学材,工作室对苏教版、人教版、北师大版、浙教版、上科版不同版本教材进行了分析解读,寻找不同版本教材中相同的知识网络和线索。通过对不同版本、不同学段教材的梳理,我们做了50多个案例,以少驭多,为广大教师解读教材提供了抓手和策略。
        2、在不同课型研究中形成类化结构
        在这一次的“停课不停学”中,教师“被迫”将学习时间还给了学生,还学于生,教师的教学行为要由过去面向学生的提问、聆听、评价、阐明、解释、叙述、描述、论证,转变为创设情境、激发问题、筹划活动、指导方法、反馈评价以及促发反思等。同时,当学习时间和学习过程还给学生之后,教师要通过培养学生在学习计划和安排、自我监察与评价、自我调节与修正上的意识与能力,逐步提升自主学习水平,在学生能力不及时适时适度地进行影响干预,在学生“自能”时逐步退出。在研究过程中,工作室成员结合具体教学内容,概念课、计算课、实验探究课采用“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一般模式展开教学,不同内容又有所不同,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进而让学生学会解释与应用。每一次研究活动,我们会对3-5节课进行课堂观察,工作室成员合理分工,提前15分钟开课前会议,分配观察内容和观察对象,对课堂教学成效进行深度剖析,领衔人以更广阔的视野加以解读。经过2年的实践,工作室成员对课堂建构形成自己的教学策略。
        三、文化场:成员专业自觉的另一种行走
        对于一个共同行走的名师工作室来说,其价值更多在于唤醒每个成员的生命自觉、张扬生命个性、引领可持续发展。例如:在疫情期间工作室发出了“一起来抗疫”的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的作品征集活动,要求学生们创作定格动画、美篇、海报等,向社会呼吁科学防控。学生们就如何预防新冠病毒的知识,绘制卡通形象,拍摄和制作定格动画片《如何预防新型冠状病毒》传到抖音平台。分析这一过程,师生共同完成了“开发情境-----任务设计----任务驱动----网络学习----设计制作----分享展示----成果评价”的过程,而教师仅在识别情境的教育价值、设计驱动学习的任务部分发挥了主导作用,其他环节都是学生协作,自行完成。推动了以问题解决为目标的专题学习、项目学习和综合学习。
        工作室对新手、成熟、骨干、专家教师进行分层培养。新手教师,打基础、快人门,注重抓教材的研读与教学常规的管理;成熟教师,出创意、有风格,注重抓教学特点的打造;骨干教师,钻科研、有特色,注重抓教学风格的锤炼。每一学年末,工作室从课堂教学、自主研修、课题研究、专业成长多个维度进行自我评估。工作室发挥名师团队的资源效应,以“1+10+N"的工作模式辐射到团队周边的学校,每年会联系一个边远地区进行公益送教活动。
        每个生命的发展是一个自觉的过程,通过名师工作室这一成长共同体实现生命的觉悟,在反思和心智模式修炼的过程中完善自己、提升自己,更好促进生命的发展。工作室的每一届三年,是我们非常美好的一段生命旅程,是对人生的一种提升,是对自我的一种追寻,是大家成长岁月中一个永远的逗号,是自我生命的诗意栖居。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