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效文
安徽省安庆市太湖县小池镇中心学校246440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小学数学教学正在不断地创新和发展,教师也以积极的态度,先进的理念,有效的教学策略不断优化着课堂教学,力求打造更加适合当代小学生实际情况的数学教学,力争提升小学数学的教学效果。本文着重就在新课改大背景下,如何改进小学数学的教学策略进行详细阐述,以期能够为广大一线小学数学教师提供些微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改进;新课改;策略
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要想显著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效率,教师首先应及时摒弃陈旧的教学观念,从传统的追求短暂学习成绩的提升为教学目标,及时转变到提升学生能力,促进长远发展这一更大、更长远的教学目标中来,积极探索改进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方法,从而让学生以高涨的学习热情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来,最终实现小学数学教学效果的显著提升。
一、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时,教师应充分认识到应试教育下被动学习模式的局限性和落后性,用素质教育理念来指导自身的教学行为,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堂上,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设计教学方法,让学生的大脑达到兴奋的最高点,对陌生的数学知识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自主自发地开启对数学知识的探索之路。
例如,在学习《观察物体(一)》这部分内容时,我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从教学素材入手,挑选小学生喜欢的积木来做观察对象,利用学生爱玩玩具的心理来引起学生心理上的兴奋。课上,我让学生挑选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形状的物体来进行观察,从不同的方向观察物体形状,并说一说看到的物体是什么样子的,然后尝试在白纸上画出所看到的图形。接着,我出示几道习题,让学生照着样子摆一摆,说一说图中的物体是什么形状,等等。这样,在强烈的兴趣引领下,学生自主探究未知的数学知识,体验数学学习带来的快乐,从而促使自身的学习主动性变得更强了。
二、注重师生互动开展,营造积极教学氛围
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心性不定,极易受到外界环境的感染。在沉闷的学习气氛中,学生会变得很压抑,大脑难以激活;而在活跃的学习气氛下,学生的心理达到了亢奋状态,对事物的感知能力会变得更强,学习也会变得更加积极主动。因此,在教学中,小学数学教师必须注重轻松、互动学习氛围的营造,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用问题适时引导学生的思维发展,从而促使学生在浓厚的学习氛围中变得更加积极主动,促使课堂教学任务能够更加顺利地完成。
例如,在学习《组合图形的面积》这部分内容时,我就通过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来营造积极、浓厚的学习氛围,以感染和带动学生。面对一些奇奇怪怪不规则的图形,学生很容易被表面的困难所打倒,往往不假思索就“投降”。这时,我就用问题来启迪学生的思维。在课堂上,我引导学生:“数学学习中有一个很神奇的法宝,它叫转化。让我们仔细地观察一些上边的各种图形,其中有没有觉得似曾相识的图形?你能不能将这些陌生的图形转化成学过的图形呢?”这样一来,学生立马豁然开朗,纷纷动手通过切割或填补,把陌生的图形转化成了熟悉的图形。在此基础上,我让学生比一比谁的方法更简单,这样既开拓了学生的思维,又从中找到了最佳的解题方法,使得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更加深刻了。
三、精设多样化教学法,提升学生综合能力
在传统单一化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常常会出现走神儿的情况,注意力难以集中,在课堂上的学习效率不高,使得课堂的教学效率不能最大化,这是由于小学生对单一、枯燥的教学模式不感兴趣而造成的。对此,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必须精心设计更加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充分借助先进的多媒体技术来开展教学,多角度地为学生揭示数学知识的内在,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让学生掌握不同的学习方法,并拓展学生的思维,从而促使学生的综合能力获得提升。
例如,在学习《观察物体(三)》这部分内容时,我就通过精心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来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小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推理能力不强,在学习空间几何图形时常常会遇到困难,导致许多学生不愿意学习几何图形这部分内容。因此,在教学时,我就精心设计了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课上,我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来完成书中的习题。然后,我借助多媒体课件的动态演示功能,把图形的拼摆过程以及思维过程直观形象地展现出来,丰富了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逻辑推理能力。此外,我还积极地组织学生进行了合作学习,通过讨论和交流扩展学生的思维,提高了学生的解题能力,从而促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了提升。
总而言之,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只有以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为前提,不断地探究和改进教学方法,才能促使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才能促使学生的思维能力获得发展,从而实现课堂教学效率的显著提高。
参考文献:
[1]杨秀萍.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7(3).
[2]秦玲.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