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物理学科知识实现立德树人教育

发表时间:2020/10/28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4月10期   作者:林汉阳
[导读] 物理与日常生活联系非常的密切
        林汉阳   
        福建省诏安县四都中学,363502
        【摘要】物理与日常生活联系非常的密切,从物理教学中培养“立德树人”教育,对物理教师来说值得研究和思考。教师在教学中应结合物理教学的特点,从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合作意识、爱国教育、责任意识来引导学生,让学生们在学习物理知识的同时渗透立德树人教育。
        【关键词】物理;立德树人;教育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就指出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这就要求学校不仅要教会学生课本上的知识,还要逐步推行素质教育,为学生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在立德树人具体实施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培养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探究能力、小组同学之间的合作意识、利用物理史上人物事迹不断进行爱国教育和责任感的培养。
        一、立德树人物理教学需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在物理教学中对学生培养探究意识是非常有必要的,这对学生学习物理知识兴趣的激发、对学生自学能力的提高、对学生解决问题能力提高是非常有帮助的,更是要树立一种为国家奉献的意识。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努力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这不需要教学在单独做专题来讲解,完全可以利用物理课本教学。
        例如:物理第二册(鲁科版)每章节都有课前导入部分,教师就可以充分利用这部分内容,让同学们去自主学习进行相关知识的探究,教师可以在相关内容上引导学生去深入的探究,在教学“万有引力定律及航天”时,让学生根据导入“从嫦娥奔月到‘阿波罗’上天”去探究,让学生知道从1969年到2019年共有几次登录月球?有几名航天员登录上月球?航天员登录月球完成什么任务?举世瞩目的“嫦娥工程”实现了哪些神奇的功能?在此引导的基础上,学生感觉到需要学习的知识还很多,需要不断的提高探究精神才能满足自身好奇心。
        除此之外,教师还应该在教学方法上创新,使学生对物理产生兴趣,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物理的知识点是相对比较多的,而且知识点与知识点也是联系比较密切的,如果学生对物理没有很好的兴趣,物理也很难学好,而何况要培养学生对物理知识探究能力。因此,教师应根据课堂内容创设不同的教学情境,如在学习“离心现象”时,教师就可以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播放飞机在空中飞行、过山车等视频,还可以通过课本上设置的小实验让同学们亲手制作,学生通过小视频或者小实验很快能融入到课堂中,达到立德树人的物理教学中,提高物理教学水平。
        二、立德树人物理教学需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无论是在课堂上的实验操作和课后的小组实验探究都少不了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是高中物理教学中重要的教学手段,不仅能够提高教学效率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断的培养学生之间合作能力。
        例如,在教学“抛体运动”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奥运会上运动员在投掷标枪、铅球、打排球、篮球投篮时的视频,观看完视频后,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学生情况分配为小组讨论,让同学们讨论怎么能让标枪或者铅球投的更远?除了力度还是否与角度有关?结合物理知识,尽可能的解释一下篮球想要进球,需要哪些条件,又受哪些因素的影响,让学生们之间进行讨论。通过小组的讨论不仅可以激发学生探索物理知识的奥秘,还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让同学们在交流的同时发现问题,缕清思路,提升自己。
        在物理教学中,离不开实验操作,对于一个相对复杂的实验,一个同学很难完成,通常需要发挥小组之间的合作,引导学生合作完成,让学生之间合理分工,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配合,从而完成教学实验。例如在“恒力做功与动能改变的关系”实验与探究中,小组之间可以合作,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思考实验中如何平衡摩擦力?如何让小车所受的合力近似等于钩码的重力?为什么?让学生通过实验会更容易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获得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物理思维能力。


        三、立德树人物理教学需对学生进行爱国教育
        物理这门学科是与生活紧密联系的,生活中无处不在的物理知识与实践生活紧密相连这样更直观、生动有趣,对学生的教育更加显著,在教学中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枕。在高中的物理课本中渗透着大量的爱国教育的题材,如,高铁、航空航天、核物理等等教学内容都可以渗透。
        例如,在学习核力与核能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或讲述钱学森、邓稼先等故事让学生们感受到物理学前辈为中国所做出的贡献,他们克服种种困难研制成功原子弹、氢弹、航空火箭等,让中国的脊梁可以挺拔,使学生感触到先辈科学家的爱国情怀,达到爱国教育的有效性。
        在通过“人类‘飞天’梦的实现”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我国在1970年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2004年,我国正式开展月球探测工程,并命名为“嫦娥工程”。2019年1月,“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着陆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完成了“人类探测器首次实现月球背面软着陆”的壮举。虽然人类在太空探索,但是还没有在除了地球以外的行星上留下脚印,在探索太空的过程中,有不少先驱者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但是他们的爱国精神却永远激励者我们对太空坚持不懈的探索。让学生们知道虽然我国航天事业有着先进的水平,但是我们要赶超世界先进水平,激发学生为国争光而发奋读书的爱国情怀。
        四、立德树人物理教学需培养学生责任意识
        学生的重任感是在具体实践和生活体验中逐步形成的。
        第一,教师应该注重课堂教学,在教学方案中设计责任教育,课堂是责任意识培养的主要阵地,教师采用恰到好处的教学手段,有意识的给学生们灌输责任意识。课堂上教师可以结合当下热点,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也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集体责任感,让学生们体会到物理知识探索的方法,加强学生正确的科学态度。
        第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分成小组合作,加强实验研究,在学生们之间合作完成任务中培养责任意识。让学生们正确的认识到实验分工合作的重要性,只有自己对自己所负责的工作任务尽心尽力的完成,整个实验才能成功,从而提高学生的团队责任感。
        第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结合物理学史,挖掘学生的责任教育。例如,胡克发现胡克定律、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焦耳研究电流通过导体发热最终得到焦耳定律、居里夫妇发现放射性元素“镭”,等等。教师可以通过故事、动画等形式给同学们灌输这些为物理学发展作出贡献的科学人物。让学生们感到这些科学人物在探索新领域的成功与失败、坚持与执着,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价值观,增强学生的责任感。
        第四,根据教学内容开展研究性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选择与责任相关的课题让同学们去研究,比如日常生活中密切相关的电池、电池为什么会污染环境等都是很好的研究选题,学生通过自主研究、小组合作等探讨进行资料收集,结合教师指导,最终提出汇报学习成果,使学生感受到归属感和荣誉感,提高学生思维能力,进而增强自己的责任感。
        总之,现代教育环境下,不应该只注重学生物理知识的教育,还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教书育人中,实现立德树人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责任感、探究能力、合作意识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培养出来的,需要源源不断的渗入,教师的责任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廖伯琴.物理必修第二册.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19
        [2]纪金忠,陆建隆.高中物理渗透社会责任教育的思考与实施探讨.湖南中学物理,2019,4:17-19
        [3]梁洪兵.高中物理教学立德树人策略思考.明日,2017,26:011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