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广平
沁县漳源中学 山西省长治市 046400
摘要:开展有效教学是提高教学效率,学生学习效能的重要途径。在新课程的教育理念指导下,要求教师反思自己使用怎样的有效策略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增强学生的学习技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努力构建高效课堂。文章基于此点,对新课程下初中物理有效教学的途径进行了探析,旨在实现初中物理的有效教学。
关键词:新课程 初中物理 有效教学 途径探析
在新课程的背景下,初中物理教师要结合新课改的教育理念,充分地了解学生,立足于学生实践,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中,以学生被动接受知识,教师强行灌输知识为主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吸收并内化物理知识,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技巧。此外,教师也要积极探索和创新,优化教学过程,学会运用物理思维,培养学生的物理综合能力。
一、转变教学理念,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平等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所以教师应该转变教学理念,改变传统教学中,教师“高高在上”的姿态。并且教师要做到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构建一种平等和谐的师生兴趣。只有在一种十分平和的状态下,才能够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进物理学习中,有效地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进而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和教学水平。并且教师还要做到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很多学生在学习物理方面并没有极高的天赋,成绩平平甚至比较落后。针对这种情况,教师不应该对其忽略甚至是冷落,这样会给学生带来很多负面情绪,使得他们逐渐丧失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所以教师应该做到因材施教,要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制定不同的学习标准,耐心地引导并教育他们,与他们建立起平等的师生关系。只有从内而外地调动他们的兴趣,才能够促使他们的整体发展。
其次,教师还要致力于营造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和学习情境,优良的环境对人的发展和成长起着积极的作用。所以学生在浓厚学习氛围的熏陶下,会潜移默化地提高自己的学习素养,进而有效地提升学习物理的效率和质量。在初中阶段,很多中学生个性都得到了发展,他们善于表现自己,自尊心极强,所以在实际的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营造一种平等和谐的教学气氛,对一个发言的学生进行鼓励和表扬,切不可因为学生的错误回答而对学生进行忽略。此外,教师还应该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帮助他们进步,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以此提高他们的主动参与性以及学习效率。只有通过这种方法,才能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物理的乐趣,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率,培养他们的想象力、物理思维能力以及动手操作能力。
二、实现物理的生活教学
著名的教育学家叶圣陶先生提出了生活教育论,他认为教育与生活是息息相关的,所以教师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应该采用“生活教学”的方法,将教学的内容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感受到物理知识其实就在我们的身边。由此,教师应该认真地钻研教材,将生活中的一些事情或者生活现象与物理知识联系起来,让学生将生活中的体验融入于课堂中,这样才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以九年级沪粤版的物理教材为例,在对《认识动能和势能》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以列举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比如:流水推动水磨、风推动帆船、子弹击穿木块、汽车撞击木块,让学生加深对“动能”的理解: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做动能。通过这种方法,能够充分发挥教学资源的优势,广泛收集和教学内容相关的生活实例,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浓厚兴趣,让他们快速地掌握相关的物理知识,以此提高学习的效率。
三、在物理教学中有效提问
“问题教学法”对提高教学效率,提升教学水平,活跃课堂气氛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所以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中,设计一些有意义的、高效的问题,循序渐进,对学生的思维进行不断地构建和培养,帮助学生构建起理科思维。并且有效的提问能够激起学生对问题的思考,进而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剖析,以此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
依旧以《认识动能和势能》为例,在活动1中,探究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时候,教师可以一边做实验一边询问学生:
(一)怎样让小球自己运动起来,获得动能?
(二)动能的大小可能跟两个因素有关,用什么方法进行实验?
(三)怎样改变小球运动的速度?又怎样控制小球运动的速度相同?
(四)怎样比较小球动能的大小?
通过这种方法,一边在实验中引导学生根据实验情况进行相应回答,一边开发学生的思维,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以此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
四、结语
综上所述,教师想搞提高初中物理教学的有效性,就要立足于学生,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且还要运用先进的教学理念,积极地探索和创新,优化教学过程,在此基础上,教师还要致力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能,通过各种物理知识的有效串联,构建学生的物理思维,培养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在最大程度上,培养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科学探索以及科学探究精神。
参考文献:
[1]葛凤华.浅谈“翻转课堂”在初中物理有效教学中的运用[J].物理之友,2016,32(01):18-20.
[2]周利群.新课程背景下初中物理课堂有效教学的设计探索[J].生物技术世界,2013(08):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