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思考与探究

发表时间:2020/10/28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4月10期   作者:李召令
[导读]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有效教学的教育理念已深入到课堂活动之中,
        李召令
        山东省滨州市惠民致远实验学校251700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有效教学的教育理念已深入到课堂活动之中,这不仅使教师的教学方法和组织环境带来创新,还让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课堂体验得到提升。但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大多数教师却缺乏有效的引导和组织手段,导致学生的学习质量始终得不到提升。针对这一问题,作者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对初中化学课堂活动的有效性教学展开研究。
        关键词: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教学
        化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自然学科,对学生的科学思维、认知探索、理性判断等方面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然而,在部分地区的化学教学活动中,部分教师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过于注重对知识和试题的讲授,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和实际学情,导致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学习状态,不利于其今后的发展。因此,本文从当前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实际问题、提升初中化学有效教学的具体策略两个方面出发对此进行探究。
        一、当前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实际问题
        通过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活动的调查和分析,发现当前化学教学活动中主要存在以下几点问题:第一,学习兴趣不足。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常常采取硬性“灌输”的方式进行讲授,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性不足。第二,环节设置不当。众所周知,学生是课堂活动的主体。在环节的设置上应从学生的实际学情出发,引发学生的自主参与和能动探究,但在实际的课堂活动中,部分教师未能从具体学情入手,导致学生的学习效果不尽人意。第三,教法运用单一。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大多数教师依然沿用传统的语言讲授、示范讲解等方式,导致学生的化学素养发展不能得到大面积拓展。
        二、提升初中化学有效教学的具体策略
        1、引入生活场景,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化学知识大多来源于日常生活之中,以生活中的自然现象为引导,更易于学生对化学知识和理论概念的掌握与理解。同时,将生活场景与化学知识相结合,可以帮助学生直观的体会到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而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良好习惯。因此,在化学课堂活动中,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合理引入生活场景,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把握学生的学习方向,从而使学生在生动、形象的画面中进一步增强自身的理解能力。

如在“燃烧与灭火”的教学中,我借助多媒体投影技术,将生活中的火灾场景和灭火视频播放给学生,如厨房油锅起火,盖上锅盖、关闭煤气阀等,让学生从直观的画面中,探索出燃烧的条件、灭火的简单原理和方法,有助于下一步的新知学习。学生通过生动直观的画面观看,掌握简单的灭火的方法和应对手段,激发学生对燃烧、灭火、爆炸等化学现象的探究兴趣,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2、创设问题环节,提升学生学习质量
        课堂问题的设置是有效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它不仅能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还能加深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提升其学习的质量。因此,在化学课堂活动中,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学情变化,灵活创设问题环节,把握学生的学习方向,引发学生对问题的深度思考。同时,在问题的设计上,教师还应注意范围和难易程度,避免超纲、低效等现象发生,挫伤学生的探究兴趣和活动参与感,保证学生学习活动的有效性。如在“溶液的形成”的教学中,考虑到学生已通过练习观察、分析实验的方法,初步掌握溶液、溶质、溶剂三者的关系,为了提升学生对本节知识的学习质量,我结合学生的学情基础,设置以下问题:①为什么物质会消失在水中?原因是什么?②生活中常见的溶液有哪些?请说出他们的溶质和溶剂分别是什么?③为什么在溶解的过程中会出现不同的现象?④如果你的衣服上沾上油污该如何去除?通过对问题内容的精心设计,不仅能检验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掌握情况,还能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增强科学探究的意识。
        3、开展小组合作,巩固学生课堂基础
        在化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中,部分学生因个体因素、受教育程度等方面的影响,难免产生理解偏差和认知不足的差异化现象。因此,在化学课堂活动中,教师应及时关注学生的学情变化,灵活调整教学策略和学习形式,巩固学生的课堂基础,满足学生个体的学情需求。如在“空气的成分”的教学中,考虑到学生个体的差异化现象,根据学生的学情基础,组织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展开学习活动,使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此外,我还根据各组的实际情况,设置相应的探究问题,如在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中,我们应注意哪些内容?在实验过程中,如果装置气密性不好,将会产生怎样的结果等问题,提高学生整体的学习能力。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不仅能巩固学生个体的学习基础,还能增强学生整体的化学水平。
        综上所述,通过对生活场景的引入、问题环节的创设、小组合作的开展,不仅使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参与兴趣得到提升,还使学生的认知理解和探究思维等方面得到培养,打牢学生的学习基础,促进其整体素质的有效发展。此外,注重学生个体的学习基础,灵活选择教学形式,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主体需求,进而实现其自我发展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毕吉利,吴晓红.新课改以来中学化学有效教学研究综述[J].化学教学,2017(10):12-17.
        [2]宋翠霞.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化学有效性教学[J].学周刊,2017(13):68-6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