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中兰
贵州省黔东南州黎平县城关第一小学 557300
摘要: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和实施,小学数学教学面临着全新的任务和要求,亟需改进教学策略和方法,以构建更加高效的数学课堂。基于此,本文将以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为依据,并结合教学实践经验,从设置课堂提问、结合生活实际、开展课堂活动三个维度出发,来分析创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基本方法和具体措施。
关键词:小学数学;高效课堂;创建;反思
高效课堂是课堂教学的理想状态,同时也是一种创新的教学模式,在高效课堂下,学生有充足的学习和探究的空间,可以发挥出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获得知识、情感与能力的全面发展。所以,作为小学数学教师,我们应充分认识到高效课堂的重要性,树立起科学的观念和思想,努力探索科学、创新的教学方法与策略,构建全新的课堂教学体系,最终顺利地实现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模式的创建,展现出数学学科的育人功能。
一、设置课堂提问,激活学生认知
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学生的认知程度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效率和效果,科学有效的提问则可以有效激活学生的认知、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进而推动高效课堂的创建。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必须要转变过去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灵活巧妙地设置课堂提问,尝试从数学教材课本的重点、难点内容出发,来设计问题的内容和形式,再选择恰当的时机来向学生进行精准的课堂提问,发挥出提问的作用,触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激活学生的认知,进而促使学生展开主动的思考、分析与探究,深入到知识形成与发展过程中去。
例如,在教授《面积》时,本节课程的内容主要包括面积单位的使用、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以及对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上课后,笔者先对面积的求解公式进行讲解,让学生们初步认识面积的概念。然后,笔者再根据本节课程设置一些具体的问题,让学生们通过已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解题过程中,笔者会根据问题的难度给予学生们一些指导,帮助学生们掌握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这样,笔者通过设置课堂提问,激活了学生的认知,启发了学生的思维。
二、结合生活实际,促进学生理解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最终也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所以数学教学也应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才能够切实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对此,小学数学教师需要拓展课堂教学的范围,从现实生活出发,主动地区观察、挖掘、搜集各种与学生生活经验相关的案例、素材和资源,并巧妙地融入到教学实践过程中,以此来还原现实生活情境,让学生置身于熟悉的氛围中,去感受和体验数学知识的无处不在,拉近数学和学生的距离,促使学生以生活角度去理解和看待数学知识,有效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助力高效课堂的创建。
例如,在教授《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时,小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但是学生们并不了解小数具有什么作用,所以,为了促进学生们的理解,笔者结合生活实际展开教学。上课后,笔者先引出生活中场景,如,在超市购物时,部分商品的价格并不是整数,而是通过小数点对价格进行标记,苹果的价格为3.99元1斤,香蕉的价格为4.5元1斤,那么小数点在这些数字中具有什么作用呢?这时,学生们开始结合生活经验进行猜想。随着课程的推进,笔者再对课程内容进行详细的讲解,帮助学生们进一步理解知识。这样,笔者通过结合生活实际,促进了学生的理解。
三、开展课堂活动,活跃课堂氛围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多以单方面的传授和灌输为主,学生很少有展现自我的机会,从而导致整个课堂的枯燥乏味、死气沉沉,学生因此而产生厌倦甚至抵触的情绪。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必须要改革和转变授课的形式,从现实学情出发来开展课堂教学活动。具体来说,教师可以将全班学生分成4-6人一组的学习小组,以鼓励和引导学生展开小组间的讨论、沟通和互动,有效开展合作化的课堂活动,活跃课堂的氛围,促进学生间的思维碰撞、优势互补和互帮互助,最终才能收获理想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教授《分数乘法》时,课程开始后,笔者将本班学生分为多个小组,每个小组5人。准备工作完成后,笔者再对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进行讲解,让学生们认识到分数乘整数的过程,这时,笔者再根据讲解内容为各小组布置探究任务,并给予学生们讨论的时间,让学生们通过讨论的形式对任务进行分析。这样,笔者通过开展课堂活动,活跃了课堂的教学氛围。
总而言之,高效课堂的创建和实施是每个教师都必须要完成的目标和任务,同时这也是推进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发展的支撑和保障。所以说,面对不断发展变化的教育教学形势,每一位小学数学教师都需要树立起科学的观念和先进的教学思想,不能局限于传统观念和模式之中了,而是要基于现实学情来展开大胆的思考与深入的探索,以真正实现设置课堂提问、结合生活实际、开展课堂活动等方法和策略的巧妙运用,优化课堂教学的过程,最终顺利地创建起小学数学高效课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马玉亭.刍议小学数学教学如何构建高效课堂[J].才智,2017(20):165.
[2]张志玉,张继菊.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途径探析[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7(1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