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学案在高中物理中的应用探析

发表时间:2020/10/28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4月10期   作者:吴林
[导读] 学案导学是一种高效且新颖的教学模式
        吴林
        四川省简阳市实验中学,四川简阳641400
        摘要:学案导学是一种高效且新颖的教学模式,是当下教师们喜欢使用的方法,能够有效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高中物理和其他学科知识相比,对学生的思维要求也较高,教师的教学压力也很大,教师们通过转化教学思想和试验多种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课堂学习热情,并想方设法地提升学生物理学习效率。在本篇文章中,笔者将详细介绍导学案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是如何应用的。
        关键词:新课程;高中;物理导学案;课堂活动;教学应用
        所谓导学案,其实一种学习方案,蕴含着引导的思想,是一种能够促使学生初步了解课堂中将要讲授的知识点的方案。在新课程改革浪潮不断推进的时代背景下,高中物理教师提出了多种高效的课堂教学策略,其中导学案的应用便是一种能够促进学生学习兴趣和效率提升方法,学生通过自主完成导学案预习物理知识点,能够自主发现和提出问题,为进一步探究物理知识打下了基础。
        一、高中物理课堂教学应用导学案的意义
        导学案是以学生为本的学习计划,是教师为了指导学生主动学习编制而成的学习活动方案,对提升学生学习水平和综合能力帮助极大。教师们在设计导学案时都遵循了问题化、层次化等原则,要想促使学生在自主完成导学案的过程中深刻掌握知识点。“导学案”教学模式是一种新型教学模式,能够改变学生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得以提高。导学案在高中物理课教学过程中的应用,能够使学生主动地去学习物理知识,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与此同时,高中物理教师在使用这一教学模式的过程中,能够提高自身的教学手段和方法,锻炼自身教学能力,实现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二、导学案在高中物理课堂中的应用策略
        根据导学案在物理课堂中应用的重要意义,高中物理教师提出了以下三种高效的应用策。
        (一)利用导学案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好奇心
        课堂是学生学习知识的重要场所,课堂教学环境的好与坏直接决定了学生学习兴趣和效率的高低。因此,高中物理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时可以凭借导学案创设与课堂内容相关联的教学情境,促使学生的好奇心被激发出来,同时被物理知识的探究和学习产生兴趣,进而快速投入到学习氛围中,这样更有利于他们主动且高效地获取物理知识。
        例如,学生在学习“圆周运动的向心力”一节内容前,先将导学案发给他们,促使其通过预习自主完成导学案。

一上课,物理教师便说道:“同学们已经完成了导学案,能力提升题目中有这样一道题目,一个质量为m的金属小球被一根长为l的绳子悬挂着,在悬绳的正下方的距离悬点处有一颗钉子,如果给出这样的场景你会提出哪些问题呢?”有的学生立即回答道:“小球下落后线会不会断。”还有人说道:“小球下落过程中都受到了哪些力。”教师随之将题中给出的关于角速度、线速度、向心加速度等计算方法讲解给学生,并由此引出圆周运动的向心力相关内容。学生在借助导学案创设的情境中,好奇心和参与度都很高,课堂学习效率也会随之升高。
(二)利用导学案鼓励学生自学,提升学生学习效率
        新课改重点突出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鼓励教师通过改变教学手段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导学案是一种高效的学习方法,既能够实现学生自主学习的目的,又能够提高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高中物理教师在课堂中可以借助导学案鼓励学生自主学习物理知识,同时展开思考,促进其物理学习效率不断提升。
        例如,学生在学习“运动的合成与分解”一节内容前,物理教师将涉及到合运动、分运动、平行四边形法则等知识点串联在了导学案中,并给他们布置了导学案任务。在课上,物理教师没有直接展开物理知识的讲授,反而说道:“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不管是人还是物都会产生一些运动,你们已经预习了本节课内容,那么知不知道什么是合运动、什么是分运动、合运动和分运动发生的时间和遵循的法则是什么?”学生立即展开思考,努力地根据导学案和课本知识解答疑问,在解答疑问时自信心和学习效率得到了同步提升。
        (三)利用导学案组织合作活动,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很多学生在自主学习物理知识时都会面露难色,认为自己没办法一个人单独完成物理任务。鉴于此,高中物理教师可以利用导学案设计和组织合作探究活动,鼓励学生几个人为一组,共同讨论和探究物理问题,进而在探讨过程中重新理解物理现象,并且提升探究能力。
        例如,学生在学习“万有引力定律”一节内容时,物理教师可以在导学案中列出以下问题:“万有引力定律的内容和表达式是什么”、“万有引力适用的条件是什么”、“引力常量的测定有何意义,测定时出现了哪些困难”等。课上,教师组织学生几人为一小组,互相交换答案,并且合作讨论和探究出问题答案,有效促进其合作能力和探究能力的不断提升。
        综上所述,在新课改背景下,高中物理教师要认识到导学案在课堂中应用的价值,同时能够合理的运用导学案组织课堂教学活动,促使学生主观能动性得以提升的同时促进其思维不断发展,进而实现高效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杨时国.“导学案“教学模式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物理:高中版,2016(7):78-79.
        [2]吴芝豪.“导学案“教学模式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考试周刊,2014(88):146-14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