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体验式德育活动的实践研究

发表时间:2020/10/28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4月10期   作者:林琳
[导读] 德育作为我国发展核心素养教育目标的重要内容,
        林琳
        东莞松山湖中心小学523000
        摘要:德育作为我国发展核心素养教育目标的重要内容,其在基础教育体系中的作用相当于“骨骼”之于人体的作用。是教育完整度和健康度的支架。自古以来,在东西方每一个时代的教育理念中,无不体现着德育的重要性。《论语》中的“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就体现出强调对“德”的实践精神。
        关键词:小学; 体验式; 德育活动
        本文将引入知名教育家、心理学家的实践性德育教育理论结合当下德育教育的实际情况,立足于发展全人的教育目标,分析当下德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优化德育教育的策略。
一、当下德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德育理论教育重于德育实践教育
        从当下的德育教育情况来看,虽然各个学科分别借助学科优势渗透德育教育,但由于受到教学空间、时间、教学形式等方面的限制。德育教育往往体现出侧重理论教育,缺乏活动实践教育的问题。
(二)大部分德育活动教育模式停留在时点教育浅层
        在传统的教育思想与文化影响下,一些人形成了“学校=教育”“只有思想品德课程(道德与法制)=德育”的观念,随着教育内容日益丰富,基础教育阶段的老师们在肩负学科教学责任的同时,还需要完成基于时代发展和教育变革的教研创新,在各种综合原因的影响下,教学目标和目光更加聚焦于课堂教学时间的模式上,而忽略了拓展德育教育的课后延展与持续教育模式。
(三)以德育的形式替代了德育的本质
        就目前的德育教育大环境来看,不乏一些教育工作者着力追求德育教育的形式,在多样化、趣味性的教育模式上进行积极地探索,也确实取得一些良好的教育成果。但也不免陷入以形式代替实质的误区。教学环节设计缺乏对学生的内在品质、潜能、心理健康水平进行科学评价的标准。
(四)家庭德育与学校德育不一致
        通过我们的教学观察发现,随着教育信息化迅速发展的同时,在不知不觉中一些家庭的教育理念似乎与学校教育理念产生了对立的情形。在学校教育备受指责的同时,我们发现,其根本原因是家长心怀将教育责任完全推卸给学校的期待,但迫于学校提出家长参与孩子成长及教育的过程,从而表现出无心无力的问题。仅从德育教育的现状来看,很多家长无法严格按照学校提倡的家庭德育教育理念要求孩子,从而导致很多孩子表现出在校与在家行为不一致的问题。可以说,家校教育理念对立是教育失败的重要原因。


二、创设可供小学生进行长期反复体验实践的德育活动模式
(一)田园教育活动
        田园活动作为一项持续时间长,具有探索性、趣味性、锻炼学生综合能力的活动教育方式,在很多国家受到广泛欢迎。德国、日本都分别因地制宜地开展不同形式的田园活动。因此,对于我国基础教育阶段的学校来说,可以借鉴的是,农村地区可以直接在校内开拓“田园教育实验田”,而城市地区的学校则可以采取变通的模式,例如,“班级定点管理绿化园地”让学生参与到学校的绿化管理工作中。借助不同的长期实践劳动教育模式,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并且在这个过程中,也能够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校园的情怀。
(二)小学生职业体验德育实践活动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作为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在小学阶段需要引以重视。设置由专业课程或专项活动主导,由班级、年级、学校各个层级协助的模式,针对小学生开展长期的职业体验活动。通过组织学生体验社会上的不同职业,例如交警、环卫、老师、消防员等,帮助学生在职业体验过程中逐渐梳理职业理想,与此同时,培养学生换位思考的能力,能够从职业体验的角度形成尊重不同职业、行业的意识。以此提升德育教学成效。
(三)“我爱我家”德育活动
        从上面提到的问题出发,我们认为,为了提升家校合作在德育教育方面的成效,需要提出有效的家校共同德育模式,一方面可以通过具体的,流程步骤清晰的德育模式加强与学生家长的对话,另一方面,让家长切实感受到学校在德育教育方面的先进理念和诚意,同时,借助共同德育在培养和训练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活能力和品格的同时,扭转传统的家庭教育模式和理念,在德育教育方面起到“教育一个孩子,教育一个家庭”的作用。通过发起“我爱我家”系列德育教育活动,帮助学生与家庭成员建立良好的、融洽的关系,其中可以通过提出评价模式的方式,以学校为家庭教育有效性的评价视角,在活动持续开展期间,及时发现家庭德育的创新点、不足之处,分别及时给予肯定或指导。让学生和家庭都能够从教育中获得殊荣,以此激励家庭坚持优质德育的意愿。学校也可以从中争取最大化的德育教育协作同盟。
结束语:
        比起纯粹的学科教育,德育教育是国家社会教育发展的重要部分,如果说学科教育培养的是学生的“功用”,德育培养的则是人才的质量。而当下的教育环境反馈出德育教育依旧存在很多方面的问题,最突出的问题就是德育教育模式局限体现在时点成效上,而没有从长期性上体现出教育成效。因此,当我们基于这样的问题思考与创新德育教育的模式时,倾向于设计可供学生进行长期体验实践的模式。故此,本文列举了田园教育活动、小学生职业体验德育实践活动、“我爱我家”德育活动三种模式。
参考文献:
[1]葸敏玲.在体验中升华品格 ——小学"体验式"德育教学策略[J].新课程·小学,2019,(11):215.
[2]陈丽梅.小学体验式德育教育的策略探析[J].考试周刊,2019,(47):1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