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艳
贵州省兴义市第七中学 贵州 兴义 562400
摘要:新课改对传统教学产生了巨大冲击,探索更合时宜的教学模式与方法已是大势所趋。自新课改推行以来,如何优化课堂教学,构建高效课堂,使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获得最大限度地发展与进步,已然成为广大教师思考和研究的重点问题。只有实现了高效教学,才真正符合课程改革和生命成长的主旋律,才能为学生提供真正意义上的求知、体验与探索的平台。本文就对初中历史高效课堂的构建路径作以简要阐述。
关键词:初中历史;高效课堂;导入;信息技术;分层
课堂是教师教学和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渠道,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而要想从根本上克服传统初中历史教学只一味注重被动接受和机械记忆所带来的种种弊端,教师就必须转变教学观念,时时反思教学行为,针对传统教学模式当中与课程改革以及学生发展不相适应的环节进行及时地调整优化,以进一步激活历史教学活力,促进学生人文素养的有效提升与培养,从而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取得最大化的教学收益。
一、注重兴趣激发,采取灵活导入方式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认知的重要动力。而课堂导入作为一节课的起始环节,一个成功的导入环节不仅可以迅速激活课堂,而且还能够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望,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互动心向。因此,为促进初中历史高效课堂的有效构建,教师需在充分认识到课堂导入重要性及必要性的前提下,基于学生特点及教学内容采取灵活多样的导入方式,以使学生自觉投入到对历史知识的学习与探索活动中。
以《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这课教学为例,在导入环节,我先是对学生说道:“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篡夺后,孙中山所建立的民主共和制是否能够继续实行呢?”之后,我利用课件展示了漫画《刀大杀人多》,并对此讲解道:“这幅漫画反映了袁世凯篡夺辛亥革命果实后,实行专制独裁统治,经常用暗杀的方式来排除异己,说明了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制度遭到了严重破坏。那么,面对这种情况,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进行了哪些斗争呢?今天就让我们来共同学习《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如此,通过基于新课内容对导入环节进行灵活设计,不仅激活了历史教学活力,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还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情感,为新课讲授奠定了基础。
二、丰富教学手段,创新历史教学视角
鉴于历史学科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抽象性,而初中阶段学生的思维方式仍多依赖于形象思维,抽象思维只有在形象思维的基础上才能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
因此,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应紧跟时代潮流,丰富教学手段,借助信息技术这一现代化视听工具来将历史知识变枯燥为生动,化抽象为具体,以创新历史教学视角,为学生深入理解历史知识创造条件。
在《探寻新航路》一课中,四位航海家的航行路线是本课教学的重难点,学生学习起来具有一定的难度。于是,为突破这一教学难点,在教学过程中,我在信息技术的辅助下,以图、文、声相结合的形式直观呈现了四位航海家的航行路线。在途径重要地点时,我将这些地区用不同的颜色进行了标示,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识记四位航海家的航行路线及所历经的重要地区。再如,在教学“长征路线”时,我同样运用信息技术展现了长征的动态过程,一步步地将长征中的重要事件标示了出来,这样学生便可以在动态中自主构建知识网络,如此便轻松化解了教学难点,创新了历史教学视角。
三、基于主体差异,充分落实因材施教
受多方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方式、个性特点都不尽相同,传统的“无差别”教学模式无法满足学生的差异化学习需求。因此,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基于学生的主体差异和教育教学规律实施分层教学,不仅可以充分落实因材施教和发展学生的人文素养,而且还能够在最大限度上兼顾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使历史教学更具普惠性。
在教学《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这课时,我先是播放了视频《从秦始皇到汉武帝》中“汉武帝即位”的片段,进而提出疑问:“为什么说‘繁荣背后,危机四伏’?”由于这一问题比较简单,所以主要针对后进生。待学生回答完毕,我让学生结合课本,想一想西汉初期存在哪些问题,再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道:“这些问题分别属于哪一方面的问题?”这一问题较之前者在难度上有了一定程度地提升,且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分析和归纳能力,所以主要针对中等生。而面对优等生,我的问题是:“如何看待汉武帝实行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措施?其与秦始皇‘焚书坑儒’有哪些相同之处?”如此,通过分层提问,既兼顾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又挖掘了学生的学习潜能,增强了学生的学习信心。
总而言之,课堂教学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具有极强的艺术性。为促进初中历史高效课堂的有效构建与生成,教师须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不断摸索,不断总结经验,时时反思教学计划与行为,熟练运用课堂教学的有效方法与策略,以望从根本上扭转历史教学长期低效的现状,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高效教学。
参考文献:
[1]周红波.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构建高效的课堂[J].课程教育研究,2017(05):57-58.
[2]李爱军.谈如何构建初中历史高效课堂[J].中国校外教育,2016(2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