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地理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发表时间:2020/10/28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4月10期   作者:曹雪莲
[导读] 在当前,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地理教学模式和恰当教学方法也应不断创新。
       曹雪莲
        四川省成都市简阳市平窝乡九年义务教育学校 641402
        摘要:在当前,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地理教学模式和恰当教学方法也应不断创新。本文针对当前地理教学的状况及其问题进行描述,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和举措。作者认为,通过利用现代化媒体设备,联系生活化实际,运用情景教学模式,健全考核评价机制和多学科交叉应用等方式,对地理课堂改进和完善,提高学生对地理的兴趣,促进教学创新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地理,地理教学,教育创新
        通过地理教学多年的努力和发展,我国目前的教育环境虽然已经有了较大的改善,但是目前地理教学还相对滞后。主要表现为教材多年基本改变不大,教师为了拿到好的业绩,只看学生分数,同时,学生缺乏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地理又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它具有较强的实践和综合性,因此要求老师在教学当中必须进行教育创新,达到更好教学效果。
        1.地理教学当前的现状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的地理教育一直在不断的创新和发展,不过在当前地理教学中,老师们仍旧以灌输式讲授为主,对学生兴趣、能力、体验等方面的培养相对于弱化,更很少采用讨论和探究等方法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的教学培养。教师们简单的灌输,学生们机械性的死机硬背,这种忽视了认识主体的作用,对学生个性的发展有极大的影响,致使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不高。
        2.地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任课教师专业素质不高,观念落后
        中学地理课程没将其列为主要科目,老师和学生对该科目不够重视,尤其是在广大农村地区,许多学校因为没有专职地理老师,大多是其他科兼职,他们没有专业过硬的地理基本知识,有没有掌握合理有效的地理教学方法,在教学中缺乏创新,只是把各个学习要点给大家做简要的讲解,画出重点让学生背诵,这种简单机械式的教学方法,直接影响了课堂的教学效率和质量,也影响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2.2学生缺乏实践能力的锻炼培养
        在目前的地理教学培养过程当中,很多老师往往只看重学生的理论知识的培养,对实践动手能力并没有过多的要求。很多考生只是在考前进行临时突击学习,把相关知识点背诵记忆下来,在考试的时候就可获得高分,因为这些学生获得了很好的成绩所以也得到老师的喜欢,更让这种不良行为进一步扩大。而且很多老师都是由应试教育培养出来的,他们本人也缺乏教学技能和实践经验能力,在他们的影响下学生们也得不到很好的教育时间能力培养。
        2.3学生缺乏创新意识,不利于思维能力的培养
        中学阶段的地理教学,主要是对学生空间思维能力的认知培养,这种培养是要通过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让学生们有更多的发散思维能力,增强创新意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当中恰恰相反,老师更多的侧重于课堂的讲授。老师这种忽略学生创新的行为,造成了老师在讲台上唱独角戏,学生们在讲台下“自由发挥”的消极授课方式。枯燥的讲授让学生们对地理学习提不起兴趣,让学生们积极主动性的学习缺乏动力,它严重影响了地理教学的质量和效率,阻碍了学生们的发散思维能力和主动创新意识。
        2.4对学生的考核机制不够科学
        目前地理科目的考核评价方式主要依据考试成绩,过分片面的追求分数,让老师的教学方法和理念摆脱不了传统模式的束缚,又加上学生性格和智力水平的各不相同,导致学生的积极性和操作动手能力也得不到很好的提高。因此,地理教学的考核评价机制不科学,就很难提高教学效率,学生的综合素质也得不到很好的培养,完全违背了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基本要求。


        3.改善地理教学的方法和对策
        3.1有效利用现代化教学设备,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地图是学生学习地理的最好的工具,它可以让学生直观的进行地理知识的认知和理解,让地理的抽象问题变得更为具体。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教科书的彩色制版配图可以让复杂的地理知识变得简单化。地理老师应当抓住学生喜欢图文并茂的特点,运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技术和教学设备,在网上检索各种所需讲课素材,加以声音和图像相互融合衬托,把它们制作成为小视频或PPT等形式播放给大家,给学生更多新鲜感,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教习大陆板块漂移时,老师可以通过动态视频的仿真模拟技术,将这一复杂、漫长的地理过程直观的展现出来,实现画面上的板块飘移效果,给学生们真实和震撼的感觉,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实现让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目的,让学生复杂的地理问题上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3.2运用生活化的实际,知识渗透教学
        知识只有贴近生活才是最真实、最直接的,对中学生来说,他们的思维意识还没有完全成熟,对于一些相对抽象的地理问题和现象无法透彻的想象和理解。生活实践如果能应用到地理教学当中,能使地理教学取得更为高效的效果。在地理学习认图时,认识比例尺是其最基本的要求,对于刚学地理识图的学生来说,辽阔的地理情况被压缩到一张纸上总觉得不可思议,为了使学生对图例、比例尺和方向有较为深入的了解,借助周围的真是环境帮助理解,找到相关概念的真实含义。这种学习的方式,不但有助于教师的地理教学,更对学生的发散思维、空间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都有较大的提高。
        3.3运用情景教学模式,活跃教学气氛
        改变原有的地理教学模式,选用适当的教学情景模式,改变地理课堂死气沉沉的状态,提高地理课堂教学质量。地理老师一定要善于抓住学生的学习和自身特点,合理利用情景教学模式为学生创设课堂环境。使学生对地理的学习兴趣更为高涨,学生对知识的消化吸收能力也会有较大提高。
        3.4建立健全合理科学的考核评价机制
        建立健全合理科学的考核评价机制有利于激励教师树立创新的教学理念,丰富教育教学方法,让培养地理有用人才这一教学意义更加明确。这样的考核评价机制既包含了学生的成绩作为评价标准,同时又综合在教学过程当中开展了各种形式的地理知识活动,让学生提高了对地理的认知和应用能力。
        3.5多学科交叉学习应用,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地理知识不仅仅局限于本学科,它是一门综合类的学科,融汇了人文、自然、社会等相关学科的知识。教师在教学当中,实现地理知识与人文、自然、社会等其他学科的交汇融合,让学生实现多学科知识的交叉学习,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从多角度思考、理解和处理问题,健全学生的学习心理,还可与学生的心理发展历程完美结合,让学生更好的掌握和理解所学的地理知识。
        3.6提高学生的处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高学生的处理和解决问题能力,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在教学过程中,可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一些与地理知识相关的材料,让他们对其进行有效分析和研判,提高学生的研究和处理问题能力。教师只在一旁起到引导作用,不是参与者,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意识,让学生有原来的“要我进步”转变为“我要进步”。
        4.总结
        言而总之,随着地理课程的改革不断深入,更为有效的提高教学质量,必将让更多的现代化技术、设备和教学管理模式应用到地理的教学过程当中,整合多方教学资源,充分结合学生的不同特点和教学相关要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由被动的听课变为主动上课的主体,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更好提高地理教学质量和效果。
        参考文献:
        [1]孙艳辉.浅析案例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4(27).
        [2]邵艳英.浅论新课标下高中地理教学方法[J].学周刊.2014(06).
        [3]王寅.如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考试周刊.2015(9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