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区水利工程维护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发表时间:2020/10/28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0年18期   作者:王婧姝
[导读] 随着国民经济的蓬勃发展,水利工程建设的也越来越好。

         王婧姝
         葫芦岛市建昌县水利事务服务中心 辽宁 葫芦岛 125300
         
         摘要:随着国民经济的蓬勃发展,水利工程建设的也越来越好。其中,灌区水利工程量较大,分布广泛,在农业经济发展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能有效提高灌溉水利用效率,从而提高经济效益。因此,必须加强灌区水利工程管理,为农业发展带来更多的福利。
         关键词:灌区水利工程维护;必要性;可行性
         引言
         灌区水利工程项目是提升灌区社会、经济效益和功能的重要基础,水利工程项目在防涝、抗旱、防洪、蓄水以及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进程等诸多方面均表现出良好效能,为进一步强化区域农业生产能力,需不断加强灌区水利工程管理。但在科技水平、传统观念等多种因素的制约下,灌区水利工程运维效率偏低,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因此,需深化灌区水利管理改革进程,加大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力度。
         1加强灌区水利工程管理的必要性
         我国经济发展速度较快,推动了城市化工业化的发展,导致人们无论在生活上还是工作上都对水资源有着大量需求。想要满足人们对水资源的需求,灌区水利工程尤为重要。灌区水利工程无论在防涝抗旱还是在农业发展等方面都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因此,想要提高农业生产力,就要保证灌区水利工程的质量,加强灌区水利工程的管理。在灌区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经常会收到科技水平等因素的影响,导致灌区水利工程很难正常运行,也得不到正常维护,阻碍了我国经济的发展。针对这种情况,必须要加强灌区水利工程的管理,政府部门也要给予一定的财政政策的扶持,才能使灌区农业得到有效发展,从而推动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灌区水利工程管理存在的问题
         2.1灌区管理人员方面存在不足
         目前,我国大多数地区的灌区管理人员专业结构和年龄结构不合理,灌区基层专业技术人员较为紧缺。灌区的日常管理内容主要有灌区水利灌溉、灌区水利服务、灌溉用水信息收集、灌溉及灌溉设施管理、水利工程维护和养护等。如今,我国大部分地区灌区主要工程技术人员老龄化现象较为严重,青年专业技术人员占比较小,新招聘人员不多,技术人员处于青黄不接的状态,严重影响着灌区管理工作的开展效果。灌区管理人员能做好灌区水利服务和水利设施维护工作,却无法做好灌区水利数据收集等各项专业技术工作,不能满足实际工作的需求。技术力量薄弱已成为影响灌区科学发展的最为突出的因素。
         2.2灌区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不科学
         灌区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不够科学,基本都采取粗放管理模式,引起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工程建设资金不足。大多数灌区水利工程都出现前期规划过程中拨付的建设资金不够,致使后期不断降低工程设计和建设标准。另外,灌区水利工程建设完成后,如果资金不充足,就会在使用过程中缺少合理性,管理比较粗放,也没有积极开展养护工作,从而使水利工程的价值无法得到发挥。
         2.3灌区水利工程较为落后
         当前,大多数灌区的基础设施较为落后,一些水利灌溉设施已经不能满足现有水利灌溉工作的具体需要。受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大部分灌区水利工程标准、技术标准和配套设施等都比较陈旧,有的灌溉设施甚至出现带病作业的情况,不符合现代水利设施灌溉的基本标准。经过长期使用,一些灌区设备已经老化。陈旧的设备和新修建的水利工程设备不匹配。陈旧的水利工程设施严重影响着水利灌溉的运转能力,也使水利工程的效益指标不断降低。
         2.4资金投入较少,人员结构欠缺合理性
         部分灌区水利工程维修养护费用来源渠道较为狭窄,直接影响水利工程运行安全性和有效性。另外,基层管理队伍大部分人员年龄偏大,尽管能游刃有余的完成开闸放水浇灌、灌区服务等工作,但水利工程检查观测、水情自动测报技术、水文预报与水库调度等专业知识未能扎实、系统掌握,难以为灌区规范、科学管理提供支撑。


         3灌区水利管理信息化和工程建设与维护管理的有效措施
         3.1灌输信息化技术的创新管理理念
         就目前的阶段来看,在灌区水利工程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没有较好的现代化管理理念,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灌区水利工程信息化建设的步伐。所以,在进行灌区信息化建设时,要进行一些理念的创新,以此来促进建设效率的提高,使得建设过程符合新时代的发展方向。特别是在现今的发展背景下,很多较好的信息化技术管理理念,都属于水利工程建设的时候进行创新改革的重要部分,利用这些新技术来进行创新,可以大大改善现今的管理和建设理念,争取符合信息化工程建设的实际需要。
         3.2加大信息技术的利用力度
         (1)管理信息化。以先进的信息技术、计算机及网络技术为支撑,助力于灌区水利工程信息化建设,进而提升现代化管理水平。要求水管单位建立有关信息系统,进而达成生产调控智能化、工程管理现代化、输水过程可视化、办公网络化等,全面采集水利设施运行状态信息,高效率开展灌区水利工程管理工作。(2)监控自动化。一是建立视频检测系统,动态监视水位、大坝运行状况,进而为灌区水源调度、防洪决策提供可靠凭据。二是建立远程监控系统,利用该系统处理监控位点图像、数据及音频材料,借此形式全面了解水工运行状况,远程操控。三是打造维护巡检系统,该系统持有考勤、方位查询、信息查询、问题呈交及调制等诸多功能,能协助有关部门明显提升工程维修、养护工作质量。
         3.3合理进行工程管理和工程维护
         灌区水利工程建设要重视对工程的管理工作以及工程的维护工作,有效的管理与维护工作,才能够使水利工程发挥出应有的作用。所以,在进行工程建设运行管理的时候,灌区水管人员一定要加强对工程的管理维护工作,最好要结合灌区实际情况,这样才可以使灌区的水利工程建设以及信息化水平得到有效提高,从而满足现代化工程建设的需要。
         3.4抓好试点项目建设,积累经验及运营资金
         当前,各地在灌区的信息化建设上都作出了一定的努力,但相对来说仍然缺乏具有代表性的灌区建设。各地区的灌区众多,一手抓往往存在片面性,因此实际管理中可以抓好试点项目建设,积累经验,结合灌区优势,发展高附加值产业,在自己自足的基础上实现运营资金的积累。可以针对特殊地域的灌区落实好规划大纲及设计方案,邀请专家进行方案评审,审查方案的可行性。同时通过调动社会各方的积极性,鼓励高附加值的水利行业开发,吸引社会流动资金,确保配套资金的落实。在完成灌区信息化建设前期工作的基础上,通过加强运营期的动态管理,最终实现试点建设的成功。
         结语
         在信息时代,灌区水利工程的建设与管理工作也需要切实进行信息化建设,采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与管理理念,进一步保障灌区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维护质量,确保灌区水利工程能够充分发挥其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另外,在实际的信息化建设与管理维护过程中,还需要充分考量现实因素,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开展灌区水利工程的管理与维护工作。
         参考文献
         [1]徐之杰.灌区水利工程管理养护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20(14).
         [2]王亚娟.灌区水利工程管理养护存在问题及对策[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9(08).
         [3]梁艳,杨生辉.灌区水利工程管理养护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20(10).
         [4]马智平.灌区水利工程管理养护问题及解决办法[J].科学与财富,2019(12).
         [5]李超.灌区水利工程管理养护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价值工程,2020(29)
         [6]王国相.灌区水利管理信息化和工程建设与维护管理策略[J].水能经济,2020(12).
         [7]何印兴,侯晓丽,陆春建.灌区运行管理中信息化建设现状及对策探析[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9(1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