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贵锦 张廷挺 庄磊
海军工程大学
430033
摘要:随着我国当前新课程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的教育理念也由传统的应试教育逐步向素质教育转变。我国的职业教育主要是为了满足新形势下社会各界对于岗位实用型人才的需求,以实现学生就业为导向,不断满足现代化社会各行业发展的最新需求。在当前社会迅猛发展的大环境下,社会各行业所需要的人才和各高校的教育重点有所差异,文章就当前现代学徒制的教学模式下研究了船舶动力工程技术专业的教学重点,希望可以帮助到当前船舶动力工程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传播动力;教学改革
前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整体呈现出稳步上升的趋势,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也得到了有效改善,对于交通出行和生活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我国船舶行业的迅猛发展和内部产业结构的调整,船舶类职业院校也应当与时俱进调整对于船舶人才的培养重点。近年来船舶行业的飞速发展对于专业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除了需要具备高水平的专业技能,更需要拥有超强的社会实践和创新能力。船舶行业对于船舶动力设计、制造、以及维修等专业人才的需求缺口越来越大。新形势下船舶行业的迅猛发展同时也对船舶类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由于新形势下传播就业岗位的实际需求和各院校的人才培养重点之间存在一定偏差,实现现代化学徒制为依托、满足社会船舶行业的人才需求是当前职业教育的未来发展趋势。具体分析如下:
一、现代学徒制概述
现代学徒制是现代化校企合作办学的模式下进一步深化合作构建出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高职教师和企业技术师傅联合学生进行理论和实践操作培养方式,想要提升船舶行业学生的就业率,通过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模式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竞争力,更好地提升学生步入社会岗位之后的适应能力。随着我国现代化的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现代化学徒制已成为我国教育改革的热点分析。文章以当前船舶动力工程技术专业为研究对象重点探讨了现代化传播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重点和培养方式。
二、实际建设方案
在船舶制造人才培养中的就企业全程参与确定新形势下人才培养的模式,根据船舶行业发展最新形势以及所需要的专业技能,对学生培养的重点进行调整。船舶动力工程技术专业实行现代学徒制,是当前广受欢迎的人才培养模式。船舶动力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和课程设置始终是以实现学生的就业为根本目标,在当加上之后做的新形势下实现工学结合,使得学校和社会船舶各企业之间的联系更加密切,培养出高素质综合型的船舶动力工程技术专业人才。
(一)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创建
构建满足当前船舶各企业的人才需求就要满足该岗位的核心技能和职业素养,想要依靠现代学徒制为依托的人才培养模式就要坚持校企的深度合作。首先想要更好的培养出满足当代企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应当重点分析船舶动力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应多优势和劣势。对现代学徒制在船舶动力工程技术专业的教育理念、教育过程以及就业方面进行有效性分析,研究出适合当前社会经济发展新形势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构建船舶动力工程技术专业的个性化人才培养方案。
充分锻炼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操作能力,让学生提前适应毕业后的就业岗位,最大程度的缩小学校内部和社会企业之间的环境差距。其次要注意的是通过学校和企业构建第三方平台,可以筛选校内优秀的人才教师优秀技术团队构建校企合作的现代师徒制,让学生充分了解到船舶动力工程技术在社会岗位中的实际运用情况,针对性的提升船舶动力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对于社会的适应性。最后,根据船舶各企业未来发展的实际需求梳理初稿为所需要的必备技能和职业素养,以更好地帮助船舶动力工程技术的人才培养,帮助学生对学习理论一直会用的有效融合。与此同时,要避免人才培养的中只会说不会做,重理论而轻实践的现象,另一个是杜绝只会简单操作而不会举一反三,更好地为现代社会的发展输送高质量的综合性人才。
(二)现代学徒制课程体系
就现代学徒制的课程设置,应当根据船舶各企业的现在发展现状以及未来定位,对当前的船舶动力工程技术专业教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方式进行适当调整,做好学校和社会企业的合理衔接。在船舶动力工程技术专业的课程模块设置时,应当把理论知识和技能进行综合,坚持实用性原则,沿用“学生-学徒-准员工-员工”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出一套适合于企业发展和学校内部教育理念的新兴人才培养模式。按照当前企业的用人需求和岗位内容,可以构建以项目教学为基础,提升语文教学的针对性。这种可以提升学生对技能多种不过成都,而且可以大幅提升毕业之后的就业率,真正实现学以致用,缓解当前船舶行业人才紧缺的问题。
(三)现代学徒制实训平台创建
就现代船舶行业的发展现状而言,需要以船舶动力工程技术专业的岗位需求和必备技能为教学基础,设计出实用性的课程体系,全面整合各高校核心专业以及实践教学资源,为更好地建设传播人才培养实训基地提供强大的技术和资源支持。在创建现代学徒制的实训平台基地可以培养学生的船舶理论掌握能力,并且学以致用提升船舶动力工程技术专业学生的综合实践技能。船舶类专业实践基地想要实现有效运转则必须依托现代化企业,深化校企合作、产学合作的人才教育模式,与此同时还要加强教学过程中各个环节的监管和教育保障。在新形势下我国以素质教育为导向的教育理念,需要协助学生掌握扎实的理论基础之外还要具备灵活的实践操作能力。现代学徒制实训平台的创建中要以各职业学校的教育培养目标、理论掌握程度以及素质目标相匹配的实践设备,创建模块化的实训平台。与此同时不可忽视的问题是,由于船舶动力工程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会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实践场地、实践设备等限制较多,很难将大型实践设备复原到教学现场进行教学使用;如果将船舶动力工程技术专业学生全部安置在船舶企业的生产岗位中又会影响到船舶企业的正常生产秩序,也难以保障学生的生产安全。通过创建实训平台,将船舶动力工程技术专业的学生进行工学交替,实行轮岗制可以全面实现教学做一体,让学生真正实现学以致用。另一方面通过配套实训室以及网络教学系统的同步实行,可以满足学生在实践中实现模拟船舶行业的实际生产过程,吧学到脑海中的理论知识落实到社会生产中。加上互联网第三方学习平台的构建教师和企业技术指导员的辅助可以实现实时答疑,帮助学生灵活掌握船舶动力工程技术专业知识,更好地提升学生的理论知识掌握和实践操作能力。
总而言之,现代船舶制造行业需要高素质、高层次的实用型人才,不仅要求具备扎实的基本理论知识而且还要具备一线生产和管理能力,最大程度地企业实现经济效益。现代学徒制能够很好地帮助学生提升实践能力,更好地匹配船舶行业的未来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蔡尚峰.依托现代学徒制探索船舶动力工程技术专业教学改革[J].内燃机与配件,2020(11):270-271.
[2]付锦云.现代学徒制试点的高职院校课程体系构建——以船舶动力工程技术专业为例[J].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35(04):49-51.
[3]李冬梅.现代学徒制背景下校企合作课程体系建设探究[J].船舶职业教育,2018,6(06):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