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禹 何长伟
建设农场 黑龙江 北安 164035
摘要:在优质玉米种植过程中,受诸多因素影响,优质玉米产量和品质都有很大的下降。因此,优质玉米种植者无法从玉米种植过程中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因此,必须开展优质玉米高产栽培,采取适当措施防治病虫害,以此为基础提高优质玉米产量,要保证玉米品质。本文对关于玉米高产栽培技术要点及病虫害防治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玉米;高产栽培;技术要点;病虫害防治;措施
在玉米高产栽培过程中,病虫害的出现将直接影响玉米的产量和品质,因此采取适当有效的管理措施和有效的病虫害防治技术显得尤为重要,这不仅可以有效提高玉米的产量和品质,而且还可以有效地提高玉米的产量和品质对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玉米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1.1品种的选择和处理
在玉米栽培过程中,品种质量对玉米种植质量和种植效率的影响不容忽视。因此,要从根本上实现预期的种植目标,河南省基层产业组织和从业人员应尽量选择籽粒丰满、色泽鲜艳、适应性强、具有一定抗病性的品种,需要霉变粒、二粒半粒、破损粒为后期超高产栽培目标的实现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此外,在基层产业组织和职工完成选种工作后,为了提高种子发芽率,避免后期病虫害的发生,在种子上“晒种子”、“撒种子”是极为必要的。具体来说,选种后的种子在阳光下暴晒2~3天,以降低种子的含水量;另外,播种前,种子应按一定比例与甲胺磷或辛硫磷混合,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企业。
1.2土地的选择和处理
在种植前,要从根本上提高种植质量和效益,基层产业机构和从业人员要根据种植区土壤类型,在选择适宜品种的基础上,选择和完成选地整地。具体来说,要实现“超高产”的种植目标,还应尽量选择土层深厚、肥力中等、疏松坚实层和耕作层,以满足玉米早期生长对养分的需求,在整个过程中,除了破碎大块土块外,还需要向土壤中添加有机肥和钙镁硫肥。
1.3玉米的播种作业
通过对大量调查数据的分析,可以看出科学合理的播期对玉米的种植质量和种植效率有一定的重要影响。因此,为了达到预期的“超高产”种植目标,一般来说,当5cm土层深度稳定在15℃左右时,即可进行播种作业。我国北方地形复杂,为了保证农业种植的质量和效率,满足种子出苗和苗期的需水量,一般来说,种植者在种植时会采用垄作的方式。具体来说,在起垄前,基层产业组织需要对土地进行耙耕,然后用膜机播种覆盖机械播种,可以减少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损失,同时,可有效控制种植密度,为实现预期种植目标打下良好基础。
1.4田间管理
(1)化学除草
播种和覆盖时,应在床面均匀喷洒乙草胺、多尔等除草剂,以降低杂草的发生率和数量。此外,为防止播种后垄沟杂草丛生,还需在垄沟上喷洒药剂。
(2)及时补苗
在玉米播种过程中,由于机械播种中经常存在露秧现象,为了提高土地利用率,提高玉米种植产量,在后期,劳动者应在阴天或晴天的下午做好工作,并及时浇灌秧苗。
(3)及时灌溉
与其他作物相比,玉米对土壤水分的要求相对较高,如果土壤含水量过低,也会对玉米产量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因此,为了把土壤含水量控制在最佳值,基层产业组织和工人需要在旱季做好灌溉工作,而在雨季则要及时做好排水工作,防止豆荚腐烂。
(4)科学施肥
玉米是一种喜晒植物,对光照条件要求很高。玉米根系发达,株高高,需要大量养分。因此,在玉米生长发育过程中合理施肥是十分必要的。对氮的需求量最大,但对磷和钾的需求量相对较小。一般来说,生产玉米籽粒100公斤,氮肥2.2-4.2公斤,磷肥0.5-1.5公斤,钾肥1.5-4.0公斤,氮、磷、钾的比例约为3:1:2。
施肥时,不应将肥料直接施于植物的根部,应与根部保持一定距离,以免灼伤根组织。在玉米苗期,也就是说,当三片叶子长到五片叶子时,需要施肥来保证幼苗的强壮。在抽穗期进行施肥,以促进玉米雌雄分化,保证玉米种子充分吸收营养。在测土配方条件下,可有效控制小区施肥量。建议增加有机肥用量,增加耕地有机质含量。施化肥时,应合理搭配,施磷酸二铵160~240kg/hm2,氯化钾100~150kg/hm2。7~9叶时,尿素的最高施用量为50~75kg/hm2。喇叭口期施尿素100~150kg/hm2。当土壤有效锌含量小于0.5mg/kg时,需施用12-15kg/hm2硫酸锌。
2 玉米病虫害的防治措施
2.1大斑病及防治
玉米大斑病是玉米的常见病害之一,常发生在强降雨季节。起初,玉米叶片的损伤,迅速蔓延,最终导致整个玉米叶片出现一片病斑,导致玉米植株死亡。如果玉米发生叶枯病,玉米产量将下降20%甚至更多。目前玉米叶枯病的防治主要采用农业手段:一是在通风良好、排水方便的地块种植玉米;二是选择抗病性强的品种;二是选择抗病性强的品种,玉米应合理密植,保证株间适宜的行距;第三,施肥时应选择有机肥,控制氮肥用量;最后,必要时,可在玉米长发育期内喷施杀菌剂。
2.2丝黑穗病及防治
虽然丝黑穗病并不常见,但一旦发生,将给种植者带来巨大损失。丝黑穗病前期,玉米幼苗生长缓慢,顶部叶片可见褐色病斑,穗部逐渐形成黑霉包。发病原因可能是玉米品种抗病性不强,种子消毒不严格,生长期氮肥施用过量,或局部持续高温干旱。一旦发生丝黑穗病,玉米产量将下降70%左右。防治丝黑穗病的措施包括:(1)选择抗病性强的玉米品种;(2)严格种子消毒处理,播种前5小时左右晾干种子,并用农药拌种;(3)玉米收获后,要及时对田间发生病害的秸秆进行处理;(4)确保玉米在施用农家肥时完全腐烂。
2.3玉米螟及防治
玉米螟是一种杂食性害虫,常在树叶背面产卵。幼虫以叶为食,成虫钻入玉米茎秆内变成蛹。玉米螟吃了玉米秸秆后,会失去水分,导致叶片逐渐枯萎,导致整个植株死亡。防治玉米螟的主要措施有:一是可以清除玉米螟出苗前有卵有蛹的植物;二是可以在玉米秸秆上喷洒白僵菌粉;三是玉米进入喇叭口后,将颗粒撒在心叶上。
2.4玉米粘虫及防治
玉米粘虫是鳞翅目昆虫的一种,具有很强的破坏性。在初期,它会在叶片表面形成小孔。随着受害范围的扩大,玉米叶表面积将大面积丧失。严重时,它会吃掉所有的叶子,只留下叶子和根茎,这会给种植者带来严重的危害。由于玉米植株死亡,玉米产量下降。防治玉米粘虫的关键是尽快消灭其幼虫,防止虫害扩散;一旦发现粘虫疫区,应立即隔离,防止虫害向附近农田蔓延;此外,病区可喷洒一定比例的敌百虫粉。
2.5玉米蚜虫及防治
蚜虫是一种常见的害虫。它们大多数成群地生活在玉米叶中。当它们咀嚼树叶时,会分泌出蜜露并产生黑色霉菌。主要为害玉米雄花和上部1-5片叶片。它们吸收玉米汁液,导致叶片枯萎甚至死亡,从而导致玉米产量严重下降。防治玉米蚜虫,应及时清除杂草;种衣剂或种衣剂应选用噻虫嗪种衣剂;蚜虫数量较多时,可采用氯氰菊酯乳油和吡虫啉可湿性粉剂进行杀灭。
2.6玉米蝗虫
在玉米高产栽培中,玉米蝗虫是玉米生长过程中常见的害虫,对玉米叶片造成严重危害,尤其是玉米蝗虫的大量繁殖,会造成整个玉米田的消失,对玉米产量造成严重损害。防治方法:采用抖克1000倍溶液进行喷洒,具有非常理想的防治效果。
综上所述,要想提高玉米的产量,关键在于应用科学的种植技术并积极做好病虫害的防控。
参考文献:
[1]山东玉米高产栽培及病虫害防治试验研究[J]. 王玉华,王惠芳. 种子科技. 2020(09)
[2]浅谈玉米高产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J]. 修春霞. 现代农业研究. 2020(05)
[3]优质玉米高产栽培及病虫害防治技术[J]. 潘文波.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20(05)
[4]玉米高产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初探[J]. 胡兰萍. 农村实用技术. 20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