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在市县级气象业务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0/10/28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0年18期   作者: 王个
[导读] 市县级气象服务的需求相对来说更高,原因是市县区域更容易和当地的农业体系具有深切关联


         王个
         东南大学,江苏南京 211189
         摘要:市县级气象服务的需求相对来说更高,原因是市县区域更容易和当地的农业体系具有深切关联,在当前的气象业务中,已经开始广泛使用信息技术,实现对所有数据的发掘、分析和发布。基于对信息技术在市县级气象业务中应用现状的分析,本文探讨了今后的发展过程中,各类技术在气象业务中的使用方法。
         关键词:信息技术;市县级;气象业务

         引言:信息技术从本质上来看,主要包括三个流程,即信息的取得、信息的分析和信息的发布,只不过在信息的发布过程中,可以根据各区域的环境特征选择所意图了解的信息,之后具有定向发布特点。在气象业务中,当前实际上各类公共应用软件中会嵌入该功能,只不过普适性功能和市县级气象业务的需求之间具有一定差距,需要通过合适手段修整。
一、信息技术在市县级气象业务中的应用现状
(一)信息效率问题
         气象信息本身具有极高的变动性,因此在市县级气象业务中,需要能够体现这一特征,另外由于市县级气象业务本身提出的要求和标准更高,比如对未来较短时间内的气象做出预测,因此可以说,市县级气象业务对信息的传递效率、获得效率以及发布效率要求更高。在目前的实践中发现,各类信息技术实际上是面向全国范围的一种气象服务,无法对某一个地区做出定位性的独立分析,导致在市县级气象业务中,存在信息的取得、分析和发布效率较低问题。
(二)信息传递问题
         目前市县级传递服务中,通常是通过普适性或者公用性软件,从中获得所有气象信息,但是对于一些特殊需求,软件中对于相关气象信息说明不足,比如对农作物可能造成的危害以及是否存在自然灾害等[1]。由于这类信息的本身未能收录,并且在气象灾害权重分析过程中不考虑这类指标,因此通常发布的信息只是一种初步分析的结果,对于各类居民来说,引发的后续灾害需要让其自主探讨,考虑到大多数民众并不具备专业的知识储备,这就导致信息的潜台词和取得的分析结果之间不匹配。
(三)信息分析问题
         取得了各种技术性的其他信息之后,必须要经过全面分析,分析过程要考虑各类其他的权重,比如对于信息的取得权重、各类地质灾害的风险参数、对于市县级农作物栽培区域的影响参数等。在目前的市县级气象业务中并不考虑这类因素,原因除了是当前只是根据全国范围内的环境特点进行分析,另一方面也包括对于这类信息的采集过程,实际上需要消耗较高的成本,在这两个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导致市县级的气象业务中,对信息的分析实际上是处于一种不完善的分析体系,无法全面提供所需要具有的功能。
二、信息技术在市县级气象业务中的应用方法
(一)信息效率提升方法
         信息处理效率的提高过程,当前已经开发出了多种方法,尤其是可以根据获得的气象数据,根据当前高空测量卫星已经取得的所有数据共同分析、监管和预测,推断今后一段时间内的气象参数走向。该方法本身具有极高的效率,只不过在各类数据的传递、分析和发布过程中,必然具有一定时延性,导致最终各类数据的分析成果较差。本文认为今后的市县级气象业务中,当地的气象服务部门通过对各类技术的分析和调整,让专业人员具备更高从业素养,分析今后一段时间内可能发生的其他变化参数,并且在最短时间内发布,从根本上缩短了信息从取得一直到发布的时间,最终让市县级的气象业务中,各类信息的传递效率和应用效率得到充分升级。


(二)信息传递优化方法
         在信息的传递过程,由于会考虑在市县级气象业务中,通过当地气象部门的专业工作内容和工作标准分析实现对于所有数据的加入,因此,业要考虑如何将所有取得的气象参数第一时间提交给专业的分析部门,由该部门通过数据的分析之后将其传递到服务器,由服务器进行集中发布[2]。在信息传递优化方法中,可以根据当前已经建立的信息系统,将所有的传感器以及测量信息直接借助通信装置,将其传递给服务器,之后由服务器中已经建立了的气象模型,对所有的数据进行定向发布。此外,考虑到市县级气象业务中如果只是覆盖一个较小的区域、具体的信息分析,实际上工作效率能够得到提升,因此,可以建立专业的网络系统取得参数。对于气象的服务模型,可根据当前世界范围内采用的分析标准进行探讨,之后只是面向整个市县范围内的用户发布。
(三)信息分析优化方法
         分析方法的选择过程,要根据当前已经可以采用的分析模型确定,只不过为了能够更好地为居民提供所需要掌握的信息,也需要了解该地区的农作物生长状态,乃至于地质灾害的发生机率,则在其中加入这两个参数,之后在各项信息的发布过程中,对这两个风险的发生概率和发生标准进行说明。比如天气对农作物造成的影响,气象部门要能够长期和当地的农业部门交流,以了解当地主要的经济农作物当前的生产周期,比如正处于授粉时间,而农业气象部门发现,未来三天内,当地发生重大降水事件的概率为73%,则需要将该信息立即提交给当地的农业技术站,技术站通过短信等方式向农户发布信息,同时气象部门也通过短信和APP向农户发布信息,以说明该区域降水的发生概率以及能够对农作物造成的减产作用,从而让农户可以根据已经掌握的经验,最大限度降低损失。
(四)信息预测取得方法
         信息的预测过程中,一方面是针对宏观条件下的降水、大风等恶劣天气的说明,另一方面是对于微观条件下各类地质灾害、农作物减产问题发生概率的说明、对于前项工作,可以根据当前的气象变化模型、云图等,对信息进行集中性分析,同时借助已经构造的信号系统和计算模型具体方式,了解各类恶劣气候和天气的发生概率。
         对于后项工作,要求当地的气象部门能够和其他的工作部门建立关联,尤其是对于地质资源局以及农业服务技术部门,初级阶段,气象部门直接与另两个部门交流,以了解当地各类灾害和风险发生严重的区域,中期阶段要求各类部门建立内部的交流体系,当发现相关信息发生变化时,要将所有的信息第一时间在整个体系内革新。最后阶段是气象部门根据当前所取得的优化后参数和需要,分析气象信息参数,具体分析各类灾害的发生概率,并将这类信息反馈式提交,提交给对应的工作部门以做好防灾抗灾准备,同时也要告知居民。
(五)信息综合协调方法
         信息的综合协调方法中,对于气象服务,要根据市县级区域的主要工作内容和主要工作标准建设,比如某区域中,当前并不存在大面积粮食作物栽培区,而主要的行业为旅游业,因此发布的信息中无需对农作物减产方面做出预警,只需要说明今后一段时间,气象信息各区域的地质灾害影响,让当地的旅游行业做好对相关问题的应对工作[3]。而另外一个地区,发现当地为主要的粮食种植区域,因此要说明对各类灾害的处理方法,同时把所有信息提交给当地的农业技术部门,从而让该部门借助专业的工作手段,降低恶劣天气对于农作物栽培产量造成的干扰。
结论:综上所述,市县级的气象服务过程中,当前主要存在问题包括信息的传递效率问题、信息的分析效率问题、气象信息的预测问题等,当前存在的问题都会导致实际开发出的服务业务和实际要求不符。这类问题的解决方法包括信息的综合协调工作、信息的专业预测工作、信息的传递路径优化工作等,从而可以根据市县级的气象业务要求工作。
参考文献:
[1]吴秀娟,张宁,任丹.计算机软件技术在气象信息服务中的应用[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20,32(11):19-21.
[2]何湖清,吴坤平.信息化对智慧气象的支持作用[J].现代农业科技,2020(11):213.
[3]姜海如,龚江丽.气象信息化对气象职业分工的影响分析[J].阅江学刊,2017,9(01):71-76+14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